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以高效促进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高效农业及其模式的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旨在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依据,为西北黄土高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及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性耕作技 术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转变为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一种系统科学的特定性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在农田阶段的排放及吸收方面的作用逐渐 凸显,有效地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及水分,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效益的科 学化发展。本文立足于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探讨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主要问题,并指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 区推广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思路,为黄土高原的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系统 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一条持续有效改善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耕地土壤质量的途径。[方法]以兰州大学黄土高原长期定位试验站为依托,对退化耕地进行了3种处理:①自然恢复;②种植两年生草木樨;③种植紫花苜蓿。[结果]自然恢复有利于改善土壤深层水分但不利于地上植物生物量的提高,而紫花苜蓿虽然地上生物量在3种处理中最高但其05m的土壤含水量最低。此外,相比草木樨处理,自然恢复和种植紫花苜蓿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所有处理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和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水分是半干旱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结论]研究表明退化耕地直接转化为自然恢复有利于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深层土壤水分的改善,同时磷肥的加入是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保证。该研究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的质量恢复提供重要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生态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两种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已趋于成熟,但对天然降水调控利用能力低下,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集雨补灌生态农业是在继承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成功技术基础上,对降雨调控利用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降雨径流的富集叠加,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与水肥光热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同步缓解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双重目标。集雨补灌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和战略性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限制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为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发展,对其沟道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地区沟道综合整治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特色名优产品阳高京杏、优质牧草、中药材在土质疏松、土壤瘠薄、干旱少雨、扬沙起尘的黄土高原区域地带进行杏-草-药间作模式,并进行实验示范,以期在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方面有所突破,在区域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以点带面为当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壮大区域经济创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王向辉  卜风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57-9658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的陇东、宁南和陕北等雨养农业区域,长期受干旱威胁,水资源极度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的现状,提出该地区的雨养农业发展必须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减灾功效为突破点,积极利用蓄积雨水技术节省水资源,加强坡地改梯田来保持水土,并建议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实施合理的经营技术措施,走可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实际 ,从大力推广“坡改梯”,提高粮食单产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加强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忻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旱地的面积比较大,占总面积的70%以上,这种土壤贫瘠的情况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的发展。虽然近些年该地区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通过对该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旱作农业发展的对策,如调整旱作农业生产结构,抗旱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措施来提高该地区生产水平。此外,增施有机肥料,平衡性地使用化肥,保证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合理发挥作用,在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这些农业的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璠 《甘肃农业》2004,(10):37-38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和人民生活困难的“两难”特征 ,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得出 ,发展草畜生产生态型农业是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西北黄土高原区农业与生态恶化及恢复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采取生态学和农业历史地理学学科交叉的方法 ,对西北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演化历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了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和以土地严重侵蚀为突出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在本应属于适生性稀树灌丛草原植被 ,仅适于草、畜业的半干旱地区 ,却以开垦草地为中心 ,一直持续了 30 0 0余年 ,成为愈来愈甚的粗放型农业 (种植业 )。论证了从特殊国情出发 ,正确处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关系及其途径。可集中归结为 :在农牧交错带首先取得突破 ;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的过程中重建生态 ;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格局 ,在粮食精种和适度自给的前提下 ,推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逐步建成我国最主要的草业和牛羊肉、毛 (绒 )、皮及加工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定西市安定区对雨水利用技术的试验成功和大力推广 ,不仅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困扰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而且为发展旱作高效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同类地区应用这一技术走在了前列并创造了经验 ,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样板。在雨水利用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为这一技术走出国门 ,向世界各国展示并发展该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粮食生产要从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耕作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率等方面入手,但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目前,科技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的贡献途径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技术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的产出率;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的损失率;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正在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但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粮食生产仍是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矛盾的症结之一。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粮食增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现状,寻求新的突破,仍是农业科技攻关、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资源禀赋不足,导致农业产业发展严重受限,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灌溉手段,通过提升灌溉水在运输和利用层面的效率,有效改善了水资源匮乏的局面,突破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应用推广、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就要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多方面探索,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本文主要以甘谷县磐安镇谢家坪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例,系统阐述整个设计过程,对工程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工程运行良好、效益显著,值得在同类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宁南山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农民生活十分贫穷,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实施“龙头企业群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典型干湿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腹地丘陵沟壑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县内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坚持植树造林,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不充沛,蒸发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对于该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效节水灌溉的含义以及特点,结合定西市气候环境情况,指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水利发展的重要意义,为相关的农业生产和水利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生土熟化是人工造地和工业废弃地再利用的重要课题。因风蚀和水蚀影响,我国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流失严重,耕作层经常处于不稳定的流失与生土暴露过程之中。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重建,大规模的填沟造地、平田整地、矿山复垦和交通建设也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