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粳稻抛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技术研究林昌明,李海进,孙瑾,吕步成,周成英(海安县农业局226600)我县从1989年开始试行中粳稻抛秧,到1994年抛秧稻栽培面积累计达22.14万亩,其中1994年为13万亩,亩产558kg,比手栽稻高29.2kg,增...  相似文献   

2.
关于江苏省中晚粳稻育种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关于江苏省中晚粳稻育种对策的探讨王子明(江苏省农垦总公司农业处南京210018)江苏省中晚粳稻年均种植面积2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约20%,占全省水稻总面积60%。“九五”期间,粳稻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其比重有可能上升到全省水稻总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3.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作者于1996-1997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So15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五(  相似文献   

4.
中粳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盐粳187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基蘖肥力与穗肥比例,搁田时苗数占预期穗数比例,对产形成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微机模拟选优,得出盐粳187亩产500kg以上,适宜栽插密度为每亩2.915±0.18万穴,基本茎蘖苗13.99±0.86万,在每亩总施氮量17.5kg条件下,穗肥占总施氮量38.67%±3.56%搁田时苗数占预期穗数的78.5%±3.1%。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在多年育种工作基础上于1982年以优质、高产、中熟、抗倒、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71-6-10(本所自育材料)为母本,用穗大粒多、秆硬、综合抗性良好的青须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1983至1987年系谱法优化选择和单株生产力测定及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粳稻优势表现及亲本配合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代表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组合,测定F1株高,生育期,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相对优势;估算参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杂交中粳稻F1的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优质较强(2)多数性状的优势形成与其双亲平均值或个别亲本之一相关密切。(3)利用配合力相对效应选拔亲本和预测组合优劣,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1.
12.
扬辐粳7号(原名:扬辐粳492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常规迟熟中粳稻,它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想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正> 中梗8715,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当选择2号适宜时期的幼穗,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体细胞培养,经多次田间种植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经通过六年试验、示范种植表明:性状稳定,株形紧凑,生长青秀,光照姿态佳;根系健壮发达,不早衰;穗大粒多,熟  相似文献   

14.
淮稻2号(原代号4001)于1992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于1983年配组,系籼粳复交组合,1986年育成。全生育期141天,属中熟中粳,适合在淮南、淮北稻麦两熟地区中等或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5.
徐优3-2(徐80-7A×宁恢3-2)系我所1986年以本所转育的中粳不育系徐80-7A为母本,以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宁恢3-2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经过几年的鉴定、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耐肥抗倒性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大的增产潜力.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区试、生产试验、多点试种、制繁种表现以及栽培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粳稻新品种武育粳3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育粳3号(原名8169—22)是以武进县稻麦育种场为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协作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试验、试种及大面积推广,武育粳3号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好等优点.目前,该品种已在江苏省沿江地区、镇宁扬地区以及安徽和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据统计.至1992年底,累计推广面积已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氮、磷、钾肥"3414"田间试验,建立基于肥料效应函数、土壤养分检测值和作物养分需要量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并经田间试验验证,与当地土壤条件相适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肥料增产率分别为氮肥59.5%、磷肥7.4%、钾肥4.9%;每1 kg养分生产稻谷分别为氮(N)13.6 kg、磷(P<,2>O<,5>)10.0 kg、钾(K<,2>O)3.4 kg.潮土施氮、磷增产率高于水稻土,施钾增产率则为水稻土高于潮土.  相似文献   

18.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该品种在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在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年高产区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种植中熟中粳稻,产量在9 750kg/hm2以上水平,土壤供氮量90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每100kg稻谷需纯氮2.0kg.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年高产区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种植中熟中粳稻,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水平,土壤供氮量90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每100kg稻谷需纯氮2.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