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影响鲁西黑头肉羊初生至六月龄体重生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多胎品系羔羊655只为供试羊,研究了出生性别、繁殖母羊年龄、遗传组合、出生类型和哺育类型等因素对鲁西黑头肉羊初生重、断奶重和六月龄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黑头肉羊公羔初生、断奶及6月龄体重显著大于同期母羔(P<0.05);1~3岁龄繁殖母羊所产羔羊初生重,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4岁龄繁殖母羊所产羔羊断奶及六月龄体重显著大于1岁龄繁殖母羊所产羔羊(P>0.05);不同遗传组合对鲁西黑头肉羊初生、断奶及6月龄体重无影响;出生类型(即窝产羔数)对鲁西黑头肉羊初生重的影响非常显著,窝产单羔、双羔、三羔及四羔,其初生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羔羊3月龄断奶体重与初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即初生体重大,断奶体重也大;羔羊断奶体重随母羊哺育羔羊只数增加而降低,单羔断奶体重显著大于3羔和4羔(P<0.05)。  相似文献   

2.
杜泊绵羊与小尾寒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杜寒F1、杜寒F2、杜寒F3、杜泊羊以及小尾寒羊(公母羔)并随机分组,研究探讨相同饲养条件对不同杂交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杜寒F1初生重公母羔平均为3.91kg,略低于父本杜泊羊(P〉0.05);初生至断奶平均日增重318g,高于母本小尾寒羊(P〈0.01)。育肥期杜寒F1、杜寒F2和杜寒F3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0.99%、26.13%和22.52%(P〈0.01);3个杂交代次间增重接近,依次是杜寒F1〉杜寒F2〉杜寒F3。杜寒F1母羊产羔率比杜泊羊提高40个百分点(P〈0.01);多胎基因(FecB)检测结果和实际产羔情况基本一致(杜寒F1〉杜寒F2〉杜寒F3)。杜寒1~3代经产母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指标均高于杜泊羊(P〉0.05)。杜寒F3体型外貌优于杜寒F2和杜寒F1,建议杜寒F1用于生产肥羔;可进一步探讨用带多胎基因的杜寒F3作父本,与杜寒F2实施横交,培育杜寒肉羊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BMPR1B(A746G)基因在寒泊肉羊世代选育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分析了不同选育世代寒泊肉羊BMPR1B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基因型对不同世代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1B基因突变纯合型BB个体从第一世代就开始出现,BB基因型频率随选育世代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从G1到G2世代,BB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G1世代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高于++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G2世代B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达到3.0,显著大于B+(1.89)和++(1.24)基因型个体(P0.01)。G1和G2世代BMPR1B基因型母羊对初产日龄和产羔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BMPR1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可显著提高寒泊肉羊新种群母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小尾寒羊的多胎品种选育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小尾寒羊血清酯酶(Es)位点的多态性,将不同基因型个体与其产羔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分析Es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位点有3种基因型,其中优势基因型为Es++。3种基因型母羊的第1胎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第2胎和第3胎产羔数以Es++型显著(P〈0.05)高于Es--型和Es+-型 Es++型平均产羔数极显著(P〈0.01)高于Es--型和Es+-型,Es--和Es+-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Es位点可以作为小尾寒羊高产母羊早期选择的遗传标记位点,Es++为其高产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繁殖性能,以及2个品种及其杂交F_1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统计分析了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的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和全年产羔母羊产羔月份比例,同时开展了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经济杂交效果分析,比较了寒泊羊、小尾寒羊与杂交F_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寒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14、1.81只,产羔间隔平均为248、298 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_1代羔羊初生质量与寒泊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寒泊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初生质量优势不明显,但在早期增质量有所提高,后期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择引进的杜泊公羊做父本,小尾寒羊做母本,用杜泊肉羊改良小尾寒羊,测定杜寒杂交F1代、F2代和F3代多胎性能,初生重,以及单胎、双胎和三胎等体重来确定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杜寒杂交后代多胎性能较小尾寒羊有所降低,杜寒F1代与小尾寒羊未达显著水平,杜寒F2代和F3代与小尾寒羊相比较达极显著水平。杜寒杂交F1代、F2代、F3代初产羊单胎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双胎和三胎(P0.01)。单胎一月龄、二月龄和三月龄体重较对应双胎和三胎的体重显著高(P0.05)。虽然单胎体重大,但是经济效益较双胎、三胎显著低。杜寒杂种优势明显,效果显著,是肉羊生产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适宜推广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7.
无角陶赛特羊杂交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产肉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无角陶赛特公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陶×甘细F1平均妊娠期比对照组相差2~3个百分点,产羔率、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高2、7、4个百分点,羔羊成活率低3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率为123%;陶×甘细F1的初生重、断奶重比对照组分别高16.6%和24%,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0.11㎏,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比对照组分别高4.78㎏和3.52㎏,差异显著(P〈0.052),屠宰率提高了4.77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8.
寒泊羊是以杜泊羊为父本和以小尾寒羊为母本培育的新种群,该种群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以寒泊羊为父本与本地绵羊杂交,比较杂交F_1代和本地绵羊初生质量和平均产羔率,并对初生质量影响因素和不同胎产羔数的母羊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_1代初生质量(3.92±1.10 kg)比本地绵羊(3.52±1.03 kg)提高了11.36%,62.67%的杂交F_1代初生质量集中在3.00~5.00 kg,64.72%的本地绵羊集中在2.00~4.00 kg,其中初生质量4.00 kg以上的杂交F_1代比本地绵羊高17.06%;公羊对后代初生质量影响较大;公羔初生质量大于母羔;随着胎产羔数增加,羔羊初生质量降低。杂交F_1代产羔率(196.71%)比本地绵羊(184.26%)提高了12.45百分点,其中三羔以上的母羊比例比本地绵羊提高了7.91百分点。由结果可知,杂交、公羊、性别、胎产羔数对羔羊初生质量影响显著,寒泊公羊与本地绵羊杂交可显著提高后代初生质量和产羔率。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对某崇明白山羊扩繁羊场母羊的产羔间隔、产羔月份、胎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等指标进行统计,还分析了高产和低产母羊比例,以及不同产羔间隔的母羊比例。研究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有68. 6%的母羊在春秋两季发情,分别有38. 9%和29. 7%的母羊在1—4月和7—9月产羔;约65%的母羊产羔间隔在185—250 d,多数母羊2年可以繁殖3胎,更有一些优秀母羊可年产2胎;母羊胎均产羔数2. 01只以上,活羔率在93. 9%以上;各年度羔羊的初生重分别是1 891. 2 g、1 906. 4 g和2 007. 3 g,断奶重分别是9 799. 8 g、9 981. 6 g和10 007. 2 g。结果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等种质特性保存良好,该扩繁羊场的保种选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利用RFLP技术分析杜泊及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MPR-IB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对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杜泊羊群体均为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纯合或杂合基因型个体。滩寒杂交群体中突变纯合子(BB型)、杂合子(B+型)和野生型(++型)个体数分别为13、48和120。在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母羊的多羔率分别为63.64%、47.06%和32.08%;BB型经产个体平均产羔数比杂合型(B+)及野生型(++)个体产羔数分别高出0.5和0.59,而杂合子母羊产羔数高于野生型个体,但差异不显著。表明BMPR-IB基因Fec B突变位点对滩寒杂交群体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因此可通过杂交手段提高后代群体Fec~B基因频率来增加产羔数,但BMPR-IB基因是否为调控杜泊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年龄对鲁西小尾寒羊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1996-2001年间天津瑞金种羊场和天津东丽种羊场831只鲁西小尾寒羊母羊的繁殖性能记录资料,以确定母羊年龄结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每只配种母羊的最大产羔数为2.50,断奶数为2.22;每只产羔母羊的最大产羔数为2.96,断奶数为2.63,均发生在3.5岁母羊组。这一年龄组的母羊一胎多羔率也较高,单羔、双羔、3羔、4羔、5羔以上的发生率依次为2.6%、26.4%、46.5%、22.2%和2.3%。羔羊成活率以双羔最高,为92%。  相似文献   

12.
陶寒及特陶寒杂种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月龄的陶寒F2代羔羊(DHF2)、特陶寒F2代羔羊(THF2)的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初生重陶寒F2羔羊为4.124 6 kg、特陶寒F2为3.737 5 kg.6月龄时特陶寒F2代与陶寒F2代羔羊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9.91 kg和32.39 kg.陶寒F2代与特陶寒F2代羔羊的公母羔在体长、体高、管围、胸围、胸宽、胸深之间均差异显著(0.01相似文献   

13.
湖羊、小尾寒羊与肉用杜泊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进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湖羊和小尾寒羊母羊群采用激素诱导同期发情后,以杜泊绵羊鲜精进行人工授精。分析不同羊群受胎率、产羔率以及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与体尺变化。结果表明 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受胎率和产羔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杜湖杂交羊与湖羊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寒杂交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湖杂交羊与杜寒杂交羊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 湖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3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初步杂交试验认为杜泊羊与湖羊或小尾寒羊杂交均可分别作为理想的父、母本组合,用于进一步培育优质肉用杂交绵羊新品系(种)研究。  相似文献   

14.
 首次利用PCR-RFLP技术探讨κ酪蛋白(CSN3)、αs 2酪蛋白(CSN1S2)和β-乳球蛋白(β-lg)基因多态与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SN3-Taq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如TC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数高于CC型(P<0.01),CC基因型个体第2胎产羔数高于CC型(P < 0.05);CSN3-HindII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不存在关联(P>0.05);CSN1S2-Alw26I位点与产羔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如NF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高于NN型(P<0.05),NN基因型个体第4胎产羔数高于NF型(P<0.01);β-lg-smaI位点与产羔数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结果提示CSN3和CSN1S2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 从而推测酪蛋白基因可能与FecB基因连锁。因此,认为CSN3-TaqI和CSN1S2-Alw26I位点可作为奶山羊高产羔数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34只小尾寒羊、37只无角陶赛特、35只萨福克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6个品种(系)共194只母羊的血红蛋白(Hb)、血清酯酶(ES)和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血液蛋白(酶)位点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萨福克HbBB基因型产羔数高于HbAB基因型(P〈0.01),分别为1.81±0.40和1.00±0.00只;无角陶赛特HbAA、HbAB基因型均产双羔,因而HbA等位基因与双羔性状有关;而在其余4个品种(系)不同Hb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著差异。小尾寒羊Tf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最高,达到3.5只;中国美利奴肉用TfAC基因型和中国美利奴体大TfAA、TfCC基因型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余3个品种(系)Tf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著差异。中国美利奴多胎和小尾寒羊的ESa表型均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他4个品种(系)ES表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著差异间。本研究表明,绵羊血液蛋白位点的多羔基因型存在着品种(系)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品种(系)各自的多羔基因型进行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地区中无角陶塞特与大尾寒羊进行杂交的一代羔羊.在农户一般舍饲条件下与大尾寒羊纯繁羔羊生长情况的差异性.于2001年儿月至2003年儿月间.在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试验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一般的舍饲条件下。不同胎次的杂交一代羔羊在初生重、1月龄重、3月龄重、6月龄重均高于纯繁羔羊的体重,其中产单羔的3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0.01〈P〈0.05);产双羔的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0.01〈P〈0.05),生产经济杂交羔比纯繁羔羊提高效益54.43元/只,因此。该区引入无角陶塞特与本地大尾寒羊进行经济杂交,在农户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BM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小尾寒羊和无角陶赛特及其杂交F1代、F2代的BMP4基因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并对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尾寒羊BB、B+、++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0%、29.7%、69.2%;无角陶赛特BB、B+、++型频率分别为0、80.8%、19.2%;陶寒F1代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9.4%、55.3%;陶寒F2代B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95.0%。小尾寒羊的基因型++、B+、BB平均产羔数分别为(1.00±0.00)、(1.67±0.11)、(2.40±0.13),经χ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陶寒F1代的基因型++、B+、BB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00±0.00)、(2.45±0.53)、(2.00±0.00),经χ2检验,++、BB组与B+组的平均产羔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B基因不能提高无角陶塞特母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尾寒羊高繁品系,检测BMPR-Ⅰ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FecB基因基因型频率和产羔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运用PCR-RFLP方法,分析BMPR-ⅠB基因突变位点。[结果]样品群中BB、B+和++基因型比例分别为25.45%,54.46%和20.09%;每胎次平均产羔数分别为3.01只、2.81只和2.16只。[结论]FecB基因可以作为小尾寒羊多胎性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FecB基因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尾寒羊个体平均产羔数,对产羔数影响呈加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济宁青山羊初生重和死亡率2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因素,利用SPSS 19.0和SAS 9.2软件对这2个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分析2012—2017年产羔记录中出生年份、出生季节、配种季节、性别和产羔类型5个因素对济宁青山羊羔羊初生重和死亡率的影响并求得羔羊初生重、死亡率的最小二乘均值。结果表明:1)出生年份、出生季节、性别和产羔类型对羔羊初生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产羔类型对羔羊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配种季节对羔羊死亡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2)2012—2017年6年羔羊初生重呈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的趋势,死亡率呈先下降再增加的趋势。3)公羔初生重极显著高于母羔初生重(P<0.01)。4)随着母羊产羔数的增加,死亡率升高。单羔的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四羔及以上(P<0.01),双羔的初生重与三羔差异显著(P<0.05)。5)秋季出生的羔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季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综上,济宁青山羊初生重和死亡率受出生年份、出生季节、配种季节、性别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缺乏自主高产、优质新品种导致肉羊单产能力低、羊肉品质差、利润空间小是中国肉羊产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利用国外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可以提高单位产肉量,但由于杂交技术体系相对复杂,配套杂交利用体系不易掌握等原因导致乱交滥配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品种优异特性部分丢失。此外,从长远角度,结合中国国情和农区特点培育自主肉用绵羊新品种是解决地方品种产肉性能差、填补专门化肉用绵羊品种空白的关键手段。寒泊肉羊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绵羊为父本进行杂交,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A746G)基因分子标记作为提高种群产羔数的辅助手段,经过多年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而成的农区肉用绵羊新种群。本研究是对寒泊肉羊繁殖性能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统计了同等条件下饲养的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繁殖相关指标,包括胎产羔数、产羔间隔(从上次产羔到下次产羔时间)、妊娠期(自配种到妊娠产羔时间)、初产日龄(从出生到第一次产羔时间间隔)。分析了两个品种不同胎次对产羔数的影响,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比例分布情况,以及寒泊肉羊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间隔的影响。【结果】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初产日龄((440.46±92.40)d vs(490.48±42.71)d)、妊娠期((145.93±4.80)d vs(47.95±4.41)d)、产羔间隔((300.42±72.85)d vs(275.94±48.42)d)、胎产羔数(1.86±0.71 vs 1.82±0.50)均无显著差别(P>0.05)。胎次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随着胎次增加胎产羔数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在第5胎次达到高峰(2.15只),随后产羔数下降。每年的第一季度为寒泊肉羊产羔高峰,即配种时间在上一年秋季,2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高为15.82%,即9月份配种妊娠数量较多,4-9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理论平均值,6-8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小,以6月份最低。小尾寒羊4-7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平均值,6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小为4.77%, 8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产羔母羊均在平均值8.33%以上。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产羔均呈现一定季节性,二者差异不大。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有一定影响,2月份产羔之后到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最长为323 d,7-10月份产羔后到下次产羔间隔较短,为8个月左右。【结论】 寒泊肉羊繁殖性能遗传了母本常年发情配种产羔的特性,初产日龄、妊娠期、产羔间隔、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差别。胎次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