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皖稻 8 5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指标中 ,有 8项达到部颁 1级优质米标准 ,被评为安徽省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13 5 .5kg/hm2 ,较对照竹青减产1.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6774.0kg/hm2 ,较对照竹青增产 4.3 %。中抗稻瘟病 ,苗期耐寒性较强。全生育期 10 9d ,适宜播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相似文献   

3.
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好,12项米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一级或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08 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桃湘优莉晶是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沙竹莉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志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优质籼型不育系桃湘A与优质恢复系R莉晶配组育成的优质浓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广适性强、丰产性好、抗稻瘟病、米质达国标二等优质米的特点,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达部颁2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吉粳112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水稻新品种吉粳112的品质性状。[方法]介绍了吉粳112的选育经过,评价了其特征特性,分析了该品种的产量、抗性及品质表现。[结果]吉粳112的优点表现为:①高产,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4.5%和5.2%;②优质,12项检测指标中有4项达到国家部颁1级优质米标准,综合评定是三等食用稻品种;③抗倒性强,灌浆速度快,抗稻瘟病性强,适应性广。[结论]吉粳112虽然综合性状较好,但米质尚未达到国家部颁1级优质米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6.
皖稻69 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籼、粳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系。其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一级标准,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米和国家优质米,获第2 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质奖,1995 ~1997 年通过2a 省区试和1a 省生产试验。皖稻69 产量较高且与对照扬稻4 号基本持平,其耐肥抗倒,抗逆性强,经接种鉴定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抗褐飞虱和中抗白背飞虱;其适宜播期为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基本苗120 万~150 万株/h m 2 。  相似文献   

7.
2019年上海市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包括特早熟组、常规晚粳组和杂交晚粳组,参试品种共计35个。为评估参试品种米质情况,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米质分析。结果表明:35个参试品种中,没有品种达到部颁优质一级,达到二级的有10个,达到三级的有4个,优质稻品种合计14个,占比40%。从试验组别上来看,杂交晚粳组有9个品种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常规晚粳组有5个品种达到部标优质米标准,特早熟组没有品种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未达部颁优质米标准的大部分为软米品种,主要是直链淀粉、透明度、垩白度等性状没有达标。  相似文献   

8.
Ⅱ优131是泉州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泉恢131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经福建省区试及多点试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株叶形态理想,熟期转色好,适应性广。其米质经福建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分析,12项指标中有5项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4项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2001年在福建省首届优质稻招标中人标。经2002、2003年两年全省晚稻优质组区试,分别居同熟组第3位、第2位,增产均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三明农业科技》2005,(2):F0004
灿型水稻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康丰A,不良株率为100%,不育度达99.99%,保持系康丰B 12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6项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康丰A室内抗稻瘟病鉴定的综合评价为抗(R)。鉴定结果认为,康丰A在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选育籼型不育系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松辽2号从通粳288品种变异株经多世代田间选拔培育而成,具有熟期适宜,株型理想,受光率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良等综合性状优异的特点,通过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6.2%和6.8%,稻米品质有5项指标达到部颁一级米标准,3项指标达到部颁二级米标准,松辽2号是我省乃至北方稻区中晚熟区较为理想的接替品种.  相似文献   

11.
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加发  李泽福  王元垒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580-1580,1652
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一般在8.10 t/hm2以上,与对照汕优63相当。抗逆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耐肥抗倒。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相似文献   

13.
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相似文献   

14.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II优012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II-3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01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9.416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7.0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55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6.10%。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三级食用稻等级标准。全生育期138d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桃优香占为三系不育系桃农1A与优质常规稻黄华占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2等优质稻米;具有高产、优质、株型松紧适中、耐肥抗倒、分蘖能力强、后期落色好等特点,适合在湖南省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