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小麦死苗是指由于低温造成的冬小麦在越冬期或早春发生的冻害现象,是我省小麦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了解其发生原因,对于综合防御、有效控制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县地处甘肃省东端,年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9.20℃,属于冬小麦栽培次适宜区.年播种冬小麦面积36万亩,占粮田面积的4 8.70%,人均种植冬小麦4.26亩.多年来,由于冬小麦越冬冻害死亡,导致其产量低而不稳.正常年份平均死亡率在10%~15%,减产7 500吨,最高年份平均死亡率达50%~65%,年翻耕改种面积达2 5万亩以上,占播面积的69.40%,减产35000吨,占正常年份小麦总产的73.10%,为了抓好冬小麦越冬管理,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现就冬小麦越冬死亡原因及防止措施,作如下分析,以供广大农户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冬小麦雪腐病发生原因及源头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雪腐病是伊犁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从5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随气象条件的变化形成了发病周期.50年代的小麦雪腐病危害冬小麦较轻,仅造成麦田缺苗断垅,田间最高死亡率也只达到30%.  相似文献   

4.
王茜 《北京农业》2008,(9):21-23
冬小麦是天津市宝坻区粮食系统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全区小麦连年有倒伏情况发生,影响粮食产量。本文分析了宝坻区冬小麦倒伏的2种主要原因,一种是根倒伏,因土壤耕层差,缺乏养分,根系入土较浅且根少细弱,一经风吹雨打和在漫灌条件下,根系支撑不了地上部重量而引起倒伏;另一种是茎倒伏,因氮肥增施过多,茎秆基部节间机械组织发育不良,节间过度伸长而细弱,缺乏韧性,头重脚轻,发生弯折而倒伏。针对查找出的倒伏原因,经分析试验,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采取抗倒伏的预防措施,有效缓解了冬小麦的倒伏状况,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死苗现象时有发生,综合分析冬小麦死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良气候和土壤条件引起的冬小麦死苗;二是栽培措施应用不当,引起冬小麦死苗;三是地下害虫危害,因为在冬小麦播种或返青期正是地下害虫危害的高峰期,使冬小麦遭受危害而造成死苗。依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预防和减少死苗,培育壮苗,促进小麦增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苗期易出现立针苗、疙瘩苗、缺苗断垄、死苗、黄苗、冻苗等生理性畸形苗,针对这些畸形苗的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技术,以为冬小麦苗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2年伊犁河谷小麦锈病出现较历年偏早40天以上,3月29日在田间首次查到小麦条锈病为历年最早。冬小麦锈病流行始于5月下旬中期,5月底条、叶锈开始混发。春麦田锈病的发生晚于冬小麦1月有余,其锈病流行始于6月下旬。据统计,伊犁州直属(包括兵团农四师所属团场)小麦锈病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81.4%,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百分之百。小麦锈病造成的综合损失率达14.4%。其中,地方小麦锈病直接造成的产量损失达4521.880屯。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苗期由于受气候条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疙瘩苗、立针苗、缺苗断垄等畸形苗,针对造成畸形苗发生原因,提出了一些具体性技术防治措施,为冬小麦苗期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57-9957,9959
收集菏泽市2000 ~2013年的农作物病虫资料,从菏泽市的气象条件出发探讨了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菏泽市冬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结果表明,菏泽市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安全越冬的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是我县四大主要作物之一,又是我县最重要的高产稳产粮食作物.冬小麦安全越冬的条件是分蘖节冬季所处的温度不能低于-20℃.温宿县种植冬小麦由于冬季无稳定积雪,在出现极度低温的年度,往往发生冻害,使麦苗越冬死亡,减少基本苗造成减产.即使在正常年份,由于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不到位,也常在局部地块发生冬麦冻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去冬今春黄淮海地区遭遇的罕见低温寡照天气,对冬小麦造成大面积为害的普遍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驻曲周县小麦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师生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共同对河北省曲周县冬小麦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以白寨乡甜水庄村等7个村庄为核心区的小麦受害状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麦后期管理的补救措施,为今后预防冬小麦发生冻害提供了科学资料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7):984-987
2011—2012年冬季新疆昌吉州、农六师等地冬小麦受到了近30 a来最为严重的冻害。利用蔡家湖气象站2011—2012年冬季降雪量、气温、积雪、地温等资料与近30 a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用相关分析建立冬季最低气温与积雪厚度为因子的冻害指标曲线,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2011—2012年冬季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地区冬小麦发生冻害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12年1—2月的异常低温、积雪偏薄是冬小麦受冻害的主要原因;5 cm地温较历年异常偏低,是冬小麦受冻害的直接原因;造成严重冻害的关键期在1月下旬的22—25日和28—29日。建议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地区将种植冬麦的区域向南推移,北部靠近沙漠区将种植冬麦改为种植春麦以减小冻害风险。  相似文献   

13.
倒春寒是冬小麦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近几年发生频繁,已经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科学预防和应对倒春寒成了当前小麦生产的首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倒春寒的危害特征,分析了冬小麦遭遇倒春寒形成冻害的原因,提出了详细的防御措施,对小麦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临夏州川塬灌区冬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倒伏的原因,简要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叶县2008年小麦冻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小麦冻害的类型,分析了2008年冬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并以叶县多年的气候资料为依据,提出了防御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笔近年在甘肃省张家川县冬小麦田新发现铜绿婪步甲为害冬小麦,麦田平均幼虫2.8头/m^2,平均受害株率7.4%。经初步研究该虫以1龄幼虫或卵越冬,每年发生1代,冬春干旱、高温与冬小麦连作是该虫严重发生的条件,针对其发生为害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的丰歉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全局、社会稳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冬小麦区自然气候环境年际变化较复杂,冬小麦死苗现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直接制约麦田成穗和单产提高,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究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防止措施,意义深远.在防止策略上要以培育壮苗防冻为主线,结合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8.
刘领地 《河北农业》2006,(11):19-20
冬小麦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最大障碍。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水分,养分运输受阻,籽秕,籽少。倒伏减产的程度与倒伏发生的时间关系密切,小麦倒伏一般发生在拔节之后,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开花倒伏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一般减产20%以上,防止冬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小麦倒伏除本身品种特征特性外,栽培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任守才  黄振 《北京农业》2005,(12):35-35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该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种类多而频繁,其中以干旱发生的几率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2002-2008年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对应年旬气象资料,对晋城市冬小麦病虫害与当地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与小麦病虫害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植物生理学、病理学意义的气象因子,与当年冬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其发病、流行的气象条件,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与前期气象因子间建立预报模型.经过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发现预报模型的预测面积准确度大部分在90%以上,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