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氮量对苦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川荞2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苦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苦荞麦植株的生长发育,地上部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茎粗和分枝数,地下部可使主根增长、一级侧根数增多,根体积和根粗增大,均以施肥N40 kg/hm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不施氮对照.单株粒数、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施N80 kg/hm2处理最高,产量为2 008.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和施肥N120 kg/hm2处理,比其分别高63.4%和34.1%.施氮显著提高了荞麦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但芦丁含量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槲皮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在试验条件下,合理的氮肥水平(80~120 kg/hm2)能提高苦荞麦的产量和品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苦荞麦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荞2号苦荞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苦荞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宁荞2号苦荞麦品种基施氮肥60 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90 kg/hm2,密度控制在90万苗/hm2,不仅粒多、籽粒饱满,而且可以获得3 512.96 kg/hm2的理想产量。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7,(2):234-236
以晋荞麦6号为研究对象,在等氮等磷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案对苦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有机肥和化肥各半量处理最高,达3 866.7 kg/hm~2,比对照增产39.5%;有机肥处理下苦荞麦的蛋白质含量、总黄酮含量最多。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苦荞麦农艺性状中单株粒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单株粒数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棉花养分吸收和优质铃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棉花优质铃比率为研究目的,试验采用盆栽法进行。通过对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适当控制水分条件,可有效降低棉花主茎高度,提高蕾铃生长发育前期和中期花蕾成铃率,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结果还表明,同样施肥条件下,前期适当控制水分,可提高生殖器官与整株干重之比,特别是能增加生殖前期和中期生殖器官量,有利于提高优质花比例。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分胁迫条件下肥料对蒜后棉调节修复后产量的影响,设计了不同施肥处理随机区组试验,调查水分胁迫后肥料及调节修复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及时补肥和修复处理,其出苗率高、株高和茎粗最大、叶绿素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伏前桃和伏桃最多,秋桃最少,产量最高。因此,补肥和调节修复能够提高棉花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金堂县,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探讨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分别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纯收入分别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投比随磷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氮、钾肥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即适量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低氮、低磷、低钾水平下,两两组合有利于另一肥料肥效的发挥。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效函数为非典型式,应用产量频率分析法得出每公顷施N 39.8~86.0 kg、P2O574.6~161.2 kg、K2O 29.8~64.4 kg时,产量达2 000~3 500 kg/hm2的概率为95%,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精准控制施肥技术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精准控制施肥技术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常规施肥模式与精准控制施肥技术模式相比较,考察精准控制施肥技术对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高效的精准控制施肥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与施肥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出苗期土壤水分胁迫与施肥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水分胁迫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产生极显著不良影响,可导致减产减收;与对照相比,几种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分正常与水分胁迫小麦的某些经济指标和产量,但施肥弥补不了水分胁迫造成的严重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
晋西北风沙源区玉米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在晋西北风沙源区推广的玉米种植模式,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及覆膜模式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水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出配方施肥处理传统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的趋势,但配方施肥只是单纯地提高了产量,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出渗水地膜处理普通地膜处理不施肥处理的趋势,同时渗水地膜的经济效益也最佳。综合比较,配方施肥渗水地膜覆盖方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7 584.3 kg/hm~2和2.44 kg/m~3;传统施肥渗水地膜覆盖方式经济效益最高,纯利润达到7 817.2元/hm~2。  相似文献   

10.
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减施肥料基础上优化施肥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常规施肥模式与减量施肥模式相比较,以生物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为优化施肥技术手段,考察优化施肥技术对减量施肥处理的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肥料减施和高产高效的优化施肥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1.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磷量对黄秋葵生长、产量、品质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提高黄秋葵株高、茎粗及叶数等生长发育指标(P0.05)。施磷处理黄秋葵产量高于不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P_2O_5施用量为50 kg/hm~2时增产幅度最大。施磷还提高了黄秋葵可溶性糖、V_C及黄酮等品质指标,以P_2O_5施用量为25~50 kg/hm~2时品质较好。适量施磷也有利于黄秋葵植株氮磷钾含量的提高。因此,综合产量及品质等指标,黄秋葵较适宜的施磷量为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与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主要措施和今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兴宁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条件两方面分析了保护地蔬菜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落花落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20.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