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烟草黑胫病菌培养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烟草黑胫病菌的若干培养性状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特性的稳定性,为烟草黑胫病的相关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从安徽10个主要生产烟草的市(县)多点采集发生烟草黑胫病的烟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经纯化后获得69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 var. nicotianae Waterh.)菌株,对其进行游动孢子囊的诱导、配对培养、生长特性测定等进行研究。【结果】烟草黑胫病菌的主要培养性状为:异宗配合,与标准相对交配型菌株配对培养可以产生有性器官;卵孢子球形,满器或不满器,雄器围生,藏卵器小;孢子囊多近球形,乳突明显,有双乳突现象,孢子囊具脱落性,且孢子囊柄短,不对称孢子囊较常见,孢子囊外着生有长短不一的附属丝;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高生长温度大于35℃,小于40℃,最低生长温度大于8℃,小于10℃。【结论】供试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性状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初步认为10多年来生态环境和农业措施的变化没有导致烟草黑胫病菌的生长性状发生较大的改变,表明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性状是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和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测定了大蒜提取液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5%的大蒜提取液对于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半径与5000倍72%农用链霉素相当,浓度大于1.5%的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而盆栽试验表明,只有稀释倍数小于10倍的大蒜提取液才对烟草黑胫病具有防治效果,而稀释倍数大于10倍的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基本没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的抗药性,采用菌落生长测定法,对从贵州省毕节地区5个县分离的9株烟草黑胫病菌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对甲霜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EC50值平均为0.7 158μg/mL,其中,CGch-2的耐药性最强,EC50值为1.225 3 μg/mL.毕节地区的烟草黑胫病菌...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草生产.为了模拟室外不同气象条件下烟草黑胫病的最适发生环境,就不同培养条件对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25~30℃、全黑暗条件最适合烟草黑胫病菌生长,且菌丝浓密;生长旺盛的菌丝块经3次换水,于28~30℃、连续光照、水浸条件下黑胫病菌产孢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菌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的寄主范围,为烟草黑胫病菌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烟草黑胫病菌所致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人工模拟烟草黑胫病菌在田间的侵染途径,采用菌丝块创伤和不创伤接种61种农作物及杂草的活体或离体组织,结合柯赫氏法则鉴定,对烟草黑胫病菌的寄主范围进行较为系统的大样本研究。【结果】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创伤条件下可侵染21科41属51种植物,在不创伤条件下可侵染10科15属16种植物,首次发现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创伤接种条件下可以侵染21科40属47种植物,在人工不创伤接种条件下可以侵染10科12属12种植物。【结论】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的寄主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一些常见农作物和烟田常见杂草,当这些植物在有利于病害发生的高温阴雨潮湿气候条件下,在田间农事活动中受到机械创伤或遭受虫伤甚至没有损伤时,烟草黑胫病菌可能会对这些植物造成侵染,生产中应注意避免烟草同潜在寄主作物间作或连作。及时防除烟田杂草对烟草黑胫病菌所致病害的有效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主要烟区云南、贵州和山东烟草病株上分离到38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nic-otianae菌株,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霜霉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霜霉威对38个菌株的EC50值呈连续双峰(主峰明显)频次分布,分布在2493.3~19625μg/mL之间,均值为9688.7±1396.4 μ/mL;在离体条件下,烟草黑胫病菌对霜霉威的敏感性高,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频次分析表明,霜霉威对组成连续双峰频次分布主峰的25个菌株的EC50均值为7136.1±929.93μg/mL,可作为烟草黑胫病菌对霜霉威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1995年从云南省不同地区采集烟草黑胫病标本,经分离鉴定共获得烟草黑胫病菌104个菌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烟草疫霉菌的A2交配型在云南省占绝对优势,分离到的104个菌株中,89株为A2交配型,占总数的85.6%;14株A6交配型,占13.5%;1株为A1A2交配型,中0.9%。对同宗配合烟草疫霉菌株的同宗配合性状在无性有有性后代的遗传测定结果表明,该性状可在游动孢子后代和卵孢子后代稳定  相似文献   

8.
毕节市烟草黑胫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预防烟草黑胫病在毕节市的流行与发生,在2010-2012年对毕节市烟草黑胫病在不同品种和海拔高度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应用形态学方法、分子试验和回接实验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烤烟种植区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情况差异较大,以毕节市东部地区的黑胫病发生较为普遍,而海拔较高的西部地区发病较少;不同烟草栽培品种对黑胫病的抗性差异较大,感病程度为云烟87>毕纳1号>云烟97;此外,已分离的病原菌鉴定结果为烟草疫霉烟草变种(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 nicotianae)。  相似文献   

9.
 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其生理小种的分布与种植品种影响着病害的发生程度, 研究疫霉病菌的生理小种十分重要。本文采用鉴别寄主在田间的抗病反应与采集菌株在TTC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颜色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圃中烟草黑胫病菌小种进行了鉴定。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鉴别寄主Nicotiana nudicaulis, L8, NC1071,N. plumbaginifolia, MD609, NC95对烟草黑胫病菌表现为抗,N. stocktoii表现为中抗,Barley 21表现感病,结合已报道的8个小种的寄主反应,判断该田块黑胫病菌为0号生理小种,从该大田中随机采集的4个烟草品种潘圆黄、BL-921,CV78-5,K326上的烟草黑胫病菌,根据培养物引起TTC固体培养基颜色变化的情况,分离纯化的4个菌株均显示0号和1号小种的特征,故所鉴定病圃中烟草黑胫病病原为0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试验采集云南省昭通市的烟草黑胫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其培养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培养基适合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的培养,菌丝生长旺盛;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粗细不均匀,无隔膜,具有膨大体;孢子囊顶生,具脱落性,具1个或2个乳突。这些培养性状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表明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性状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从甘肃白兰瓜、西瓜上分离出15株疫霉,鉴定出两个种:掘氏疫霉Phytophthoradrechsleri Tuckcr,辣椒疫霉P.capsici Lconian。分离物经过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10株掘氏疫霉为A_1交配型,5株辣椒疫霉为A_2交配型。  相似文献   

12.
烟草黑胫病由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是困扰我国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本研究采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LAMP),针对烟草疫霉菌特有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PpCys45设计四条引物,之后在PCR仪中对贵州省收集的两个烟草疫霉菌菌株的DNA进行检测,最后在普通水浴锅中对感染黑胫病烟草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个菌株的DNA均可以通过LAMP反应产生绿色荧光。感染黑胫病的烟株根部组织和茎基木质部组织与也可以直接通过LAMP反应产生绿色荧光。由此得出,本研究针对烟草疫霉菌特异的致病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开发的LAMP体系,利用普通水浴锅就可以直接针对感染黑胫病的烟株组织完成检测反应,对该病害在基层站点的检测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辣椒疫病菌交配型的测定和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0株辣椒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有11株为A1交配型,在采集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占主要优势;其次是A0交配型,有7株,分布在河西、庆阳和天水;A2交配型分布较少,在被采集的菌株中仅有2株,分布在酒泉市临水乡和庆阳市镇原县。  相似文献   

14.
15.
河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996— 1997年采自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 2 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在白云豆 -V8蔬菜汁培养基上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发现 ,在 2 8个菌株中 ,18个菌株为A1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6 4.3% ;10个菌株为A2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35 .7% ,其中 9个菌株采自承德市围场县 ,1个菌株采自张家口市康保县。说明在河北省的 2个马铃薯主产区均存在A2交配型 ,且在同一块田中同时存在A1和A2交配型。同时还发现该病菌单位面积产生卵孢子的数量差异很大 ,为 10~ 2 30 0个·cm-2 。并对藏卵器、雄器、卵孢子的大小、颜色、形态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贵州钩藤产地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利用方式下贵州钩藤产地土壤养分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 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 值均呈强酸性,其值大小表现为:自然林地>荒草地>钩藤基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均表现为:钩藤基地>荒草地>天然林地,有效磷含量差异表现为:荒草地> 钩藤基地>天然林地。总体来看,贵州钩藤产地的土壤养分处于中等状态。pH 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全氮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全氮与速效钾呈正相关性,碱解氮与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有效磷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为钩藤产地土壤改良和提供高产优质的钩藤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由A1、A2、A1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组成,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1.20%、20.40%、2.10%、16.30%;186株致病疫霉中28.50%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0%表现中抗,55.90%表现高抗。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复杂,各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对甲霜灵表现抗药性的菌株普遍存在各采集地。  相似文献   

18.
四川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0──1993年,从四川省水稻及马后植株上获得235个Pyriculariagrisea菌株,与来自的标准苗株6023(交配型“a”),及2539W(交配型“A”)杂交,进行有性世代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的大多数分离菌属于交配型“A”,只在涪陵地区发现一株“a”交配型.水稻分离菌的有性世代形成能力高于马唐分离菌;两性菌株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