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的玉米杂交种,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据研究,选用良种一般可增产30%以上。若能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增产潜力则更大。但是任何良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生态栽培  相似文献   

2.
<正> 夏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抓住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就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根据多年大田生产实践,要获得夏玉米高产、在栽培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增产10%~20%。在近年来,掖单11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等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生产潜力都明显好于掖单2号,是目前夏玉米高产栽培较理想的品种。掖单11号为中晚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被称为饲料之王,然而玉米单产却一直徘徊在400千克左右,因此,努力搞好夏玉米栽培,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选用良种选用优良的玉米杂交种,是获得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选用适宜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条件下,也可获得较好的收成,一般可增产30%左右,若做到良种与良法配套,增产潜力更大。不同的优良品种有不同的特征特性,郑单958株型比较紧凑。要使玉米获得增产,就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良种。一般平原地区选用郑单958、中科4号、浚单20、蠡玉16等。  相似文献   

4.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如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秋季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较高,当地的热量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热量充足,就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但是,过于追求高产而采用生长期过长的玉米品种,则会导致  相似文献   

5.
玉米空秆又叫“空身”,俗称“公玉米”,是指有秆无穗或有穗无粒的植株,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玉米株上根本没有分化出雌穗:二是虽分化出雌穗,但每株果穗结实20粒以下。 1,因地制宜选用玉米杂交良种。如果玉米种子内在因素有问题。在播种以后,就无法防止空秆,势必造成损失。所以,一定要把好选种关。选用良种要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的要求。土壤瘠薄,栽培管理粗放的地方,宜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土壤肥沃,栽培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宜选用丰产性能好的品种。选用多穗或双穗品种,由于它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使空秆减少。  相似文献   

6.
选用耐密高产的抗倒品种且合理密植是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大量的栽培试验表明,针对品种特性及生产条件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产。近几年,郑单958、KWS2564等耐密品种在玉米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试验对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确定其在生产中的最佳种植密度,使良种良法配套,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优良品种如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农民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来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二、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不仅具有单产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玉米品种类型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既可春播、夏播,也可秋播,既可净作,也可与麦类、豆类和薯类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主要作物。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玉米品种、类型较多,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制度选择最佳的高产品种。选用良种,即使不增加劳力、肥料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如良种良法配套,则增产  相似文献   

9.
一、严把播种关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在玉米增产中良种的作用占30%~50%,但不同的良种对光、热等环境条件存在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夏直播玉米比较适宜选用中早熟品种。尽量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去除发霉变质的籽粒和秕粒。播  相似文献   

10.
<正>优良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具有稳定、一致、优良遗传特性的生态类型。不同类型的优良品种,在形态特征和生物特征上表现各异。任何一个优良品种都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选择人工培育而成的,而且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品种具有时效性、区域性和生命性。良种优劣是相对的,其增产潜力除本身遗传特性外,主要受生态条件、栽培因素所制约。所以,合理选用优良品种,就是要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