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杭州天然森林植被类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杭州天然森林植被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杭州森林植被的类型、分布特点,组成结构、生境条件,生产力状况及群落动态,阐述了保护杭州森林植被的重要意义,对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改造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群落外貌,树种生活型及重要值为依据进行数量化处理,划分植被类型,将杭州的次生林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2个植被亚型、10个群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森林植被调查、实地构绘,在划分植被类型基础上,绘制了杭州1:10万森林植被分布图。图例设计采用优势种原则,用群摹或植被亚型表示,共得17个图例和一个超比例尺符号,全图能概要反映出杭州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Spot Vegetation NDVI时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对鄂西南地区近13年来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鄂西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绝大多数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在75%以上,植被覆盖状况和生态环境整体优良;2001-2009年鄂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保持稳定,并从2010年后开始呈现明显好转的态势,植被覆盖度好转地区的面积大于变差地区的面积,表明该区域自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逐步恢复。气温和降水量对鄂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变化的影响不明显;2001年以来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是引起鄂西南地区自然植被覆盖状况逐步好转的主要原因,而城镇和耕地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是引起局部地区植被覆盖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整理2015—2017年杭州萧山围垦养殖区大棚气温及水温监测数据,旨在为杭州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提供参考。分析认为,围垦区南美白对虾的放养时间以3月底4月初为宜,捕捞以10月中旬前完成为好;影响南美白对虾摄食的水温(超过32 ℃或低于20 ℃)年际差异大,分别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10月中旬及以后;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暴雨、高温、连阴雨、强冷空气等高影响天气的水温变化幅度小于气温,对缓解应激反应有利。  相似文献   

5.
典型干湿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2—2002年的LAI资料,采用EOF、最小二乘法等方法,研究了欧亚中高纬地区春、夏季植被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欧亚地区春季植被变化最显著的地区在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欧亚地区春季植被异常有"全区一致型"、"东西两端与中间差异型"和"东西差异型"3种模态;欧亚地区夏季植被异常有"全区一致型"、"东西两端与中间差异型"两种模态;总体来看,近20年欧亚地区植被呈现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石漠化是制约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技术探析有助于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阶段、植被群落特征、恢复治理模式及监测评估等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得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在1985年以前为抑制发展阶段,1985-2001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模式构建、监测评价3方面。最后提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应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进行时序重建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差值法获取NDVI时空变化信息,并结合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陕西省植被覆盖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表现为NDVI值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植被覆盖变化速率表现为陕北黄土高原区高于关中平原区,关中平原区高于陕南秦巴山区。2)陕北黄土高原区不同高程地区,植被覆盖以明显增加为主。关中平原区高程<500m地区的城市附近区域,植被覆盖表现为严重退化。陕南秦巴山区高程<500m与高程>1 500m地区,植被覆盖表现为轻微减少,而500m≤高程≤1 250m地区,植被覆盖明显增加。3)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增加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7.8%,减少地区面积占17.0%。【结论】2000-2009年,陕北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增加,是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的体现;关中平原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周围植被覆盖出现严重退化;陕南秦巴山区植被覆盖较高,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NDVI作为一种植被指数,该数据集合可以反映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变化,是区域环境指标的重要标准之一。以250m分辨率的Modis三级网格植被数据集作为数据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相关系数的方法,采用残差分析构建长株潭地区气候-人为-植被模型方程,完成人为活动因素的剥离,探究2000—2016年人为活动因素对长株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得到显著改善,该区域大概11.56%植被出现退化的情况;气候变化方面,长株潭地区降雨、气温呈现平稳上升的状态,变化趋势不显著;人为活动影响方面,2000—2016年残差由负值变为正值,且残差增长趋势显著;残差为正值所占像元百分比由2000年的9.9%增长到2016年的90.2%,说明2000—2016年人为活动因素对于长株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起到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计算得到了吴忠市2000—2020年年均植被覆盖度(FVC),同时获取了各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数据,通过分析揭示了该市近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了气候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21年吴忠市植被覆盖度变化整体上呈稳中向好趋势,且该市已由低植被覆盖度地区转变为中植被覆盖度地区,各县级地区与全市整体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在空间上,全市植被覆盖度主要呈现南部增大而北部减小或不变的趋势;全市植被在全局呈集聚趋势。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而气温对植被覆盖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