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韩世刚  吉莉  陈欢  苟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32-15733
利用1960~2006年重庆市34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高温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35℃以上高温天气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重庆40℃以上的特别严重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前期不明显,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急速上升趋势。重庆市2~4年高温日数振荡周期最强时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重庆市2~8年特别严重高温日数振荡最强时段出现在2000年后。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分平衡原理,利用旱涝系数对黑龙江省1961~2009年伏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61~2009年黑龙江省伏旱年共10 a,其中6 a为重伏旱年,3 a为特重伏旱年,最重的是1982年,其次是2007年,再次是2000年;1961~1999年伏旱年和重伏旱年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伏旱年每10 a中出现1~2 a,重伏旱年为39 a中出现1 a,即每10 a出现0~1 a;从年代变化分析,自2000年以来伏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多,范围明显扩大,灾情加重;伏旱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松嫩平原西部为黑龙江省的伏旱易发区,松嫩平原中部、黑河大部分地区、三江平原北部为黑龙江省的伏旱次易发区,其它地区为伏旱不易发生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重庆北碚地区花木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山城北碚1981-2010年伏旱年份的伏旱天数、伏旱期降水量、伏旱期平均温度和极端最高温度资料及2005~2007年黄桷兰的物侯生长状况与物候观测资料,分析山城伏旱的的发生趋势、伏旱的强度趋势、伏旱强度与降水量和极端最高温度的关系、伏旱开始期的出现趋势以及伏旱对花木的影响。[结果]山城伏旱的发生概率为57%,轻旱、中旱、重旱、特重旱的出现概率分别为30%、10%、7%、10%;伏旱强度与降水量、极端最高温度没有线性比例关系,伏旱期日平均降水量小于0.9mm,极端最高温度在35.0~45.0℃,出现极端最高温度≥40.0℃的概率为30%;伏旱开始期出现在6月下旬~8月中旬,但特重旱的开始期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下旬,结束时间在9月上旬;在伏旱期间,当一侯中有3d极端最高温度>35.0℃时,高温伏旱开始影响花木的正常生长,当一侯中有3d极端最高温度>40.0℃时,高温伏旱对花木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结论]根据伏旱的特点,结合天气趋势预报并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可减小伏旱对花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吉首市1961~2001年小型和1984 ~2010年大型蒸发量资料及1961~2010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总云量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相关分析、距平百分率等方法,分析吉首市蒸发量年际、各年代、各基准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总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吉首市50年来蒸发量随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尤以2001~2010年上升较明显,年蒸发量无明显异常现象,仅夏季出现2次异常偏多年份;在各年代中,20世纪60 ~70年代为下降趋势,70年代后基本为上升趋势;2001~2010年蒸发量最大,70年代最小;各基准年中以第4基准年最大,第2基准年最小;四季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以春季上升最明显,夏季上升最小.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总云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平均气温动态变化的非平稳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2次波动,总体上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近年来气候变化也有越来越恶劣的趋势。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非平稳时序模型,研究自1985~2009年合肥市平均气温动态变化数据,对合肥市近25年来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立拟合函数进行预测,希望对未来合肥市气温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雷波亮  谭奎 《农业与技术》2013,(9):192-192,211
通过对丰都县1959~2012年54a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丰都县从90年代前后的出现情况比较来看,伏旱的出现频率有降低的趋势,90年代前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90年代后;一般伏旱的出现频率比较接近,重伏旱的出现频率降低。但仍然是不得不进行防御确保大春作物丰产的关键。充分利用伏旱前的降水天气,做好蓄水保水;加大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合理布局作物;采取回避的方式防御高温伏旱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气候因素对深州蜜桃的品质优劣起主导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深州蜜桃品质形成关键期关键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深州蜜桃品质提升的利与弊,为深州蜜桃品质提升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采用气候变化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1957—2018年深州蜜桃品质形成关键期气温、降水和日照的时间演变特征.在深州蜜桃品质形成关键期,累计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存在21~22年的显著振荡周期,日最大降水量存在准3年的振荡周期,周期异常显著,1957—2018年有84%的年份不会出现大暴雨,1992年以来日降水量≥100 mm的降水出现频率明显下降,连阴雨指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存在准17年的显著振荡周期,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准4年的振荡周期,周期异常显著;总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存在准3年的振荡周期,周期异常显著.累计降水量下降,1992年以来日降水量≥100 mm的降水出现频率下降、连阴雨指数下降、平均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增加,均利于深州蜜桃糖分积累和着色,利于深州蜜桃品质的提升,但气温日较差减小对干物质积累有不利影响.说明品质形成关键期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深州蜜桃生产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8.
额尔古纳市近45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额尔古纳市1963~2007年的主要气象要素的统计分析,得出额尔古纳市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5年来,额尔古纳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在1963~1990年期间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在1991~2007年间呈波动下降趋势,导致干旱出现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减少;无霜期在40~122d之间。  相似文献   

9.
刘武  覃昌柳  莫家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6-4228,4230
[目的]分析1957~2012年来宾气温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来宾地面气象站的近56年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6年来宾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6年来宾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2000年以后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36、0.68、1.07℃;四季气温上升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夏秋季的气温升高趋势相对较明显;气温气候突变的时间发生在2000年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明显;气温的振荡周期主要为4、13年2个时间尺度;2012年气温振荡周期处于升高末期至降低初期。春、夏、秋季气温振荡周期分别以4、23、8年为主,冬季无明显振荡周期。2012年春夏秋季气温均处于升高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牙克石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牙克石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发生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牙克石市年平均气温为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了0.32℃。年平均气温波峰及波谷均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波峰有12~20年周期,波谷有10~16年周期;年降水量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旱涝出现的概率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无霜期基本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寿阳县1961—2018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降水Z指数作为气象干旱等级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寿阳县年气候呈干旱化趋势,出现干旱16年,发生频率为27.6%,1997-2010年期间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干旱程度最为严重;季节干旱中,春季有湿润化趋势可能,夏、秋、冬季呈不明显干旱化趋势;四季干旱发生频率,春季32.8%、夏季27.6%、秋季37.9%、冬季31.0%。春季干旱主要发生在1971-1982年期间,夏季干旱在1965-1974年、1980-1986年、1997-2001年期间旱情最严重,秋季干旱在1994-2010年和冬季干旱在1981-2002年为多发阶段。季节干旱,除冬季外,其它三季干旱都对当地农作物正常生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57-2020年共64年满洲里市气象局逐月降水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等分析方法对满洲里市气象干旱进行特征分析。分析了满洲里市64年中干旱出现频率为29.69%,轻旱出现频率10.94%,中旱出现频率14.06%,重旱出现频率4.69%;干旱强度在-2.11至2.76之间,SPI值呈减小趋势,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变化率在-0.15/10年。通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间段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显示春季和夏季出现干旱概率最高均为31.25%,特旱在春季出现频率最高为4.69%,重旱在冬季出现频率最高为7.81%,中旱在春季出现频率最高为21.88%。最终分析干旱对满洲里市农业和畜牧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背景下重庆主要气象灾害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地区34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雷暴、冰雹、大风、雾和霾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重庆高温干旱、暴雨、连阴雨、雷暴、冰雹、大风、雾和霾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近48年重庆地区春旱、伏旱和冬旱日数都呈下降趋势,而夏旱和秋旱日数都呈增加趋势,其中春旱日数的减少趋势明显,减少速率为-1.7d/10a;高温日数具有先减少后增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明显增加趋势;暴雨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多发时段;连阴雨日数整体呈增多趋势,增加速率为1.2d/10a.近36年重庆地区雷暴、冰雹、大风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类似,都呈显著的单调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3.0,-0.05,-0.6,-1.5d/10a;雾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2d/10a,同时具有先增多后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参照重庆市干旱标准,研究重庆市季节性干旱的干旱频率、干旱持续天数及干旱站次比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重庆市伏旱频率最高,其次是夏旱、春旱、秋旱和冬旱频率;②重庆市各季节性干旱持续天数高值区多集中于渝西部及渝东北地区,春旱及冬旱持续天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秋旱持续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③重庆市各季节性干旱站次比长期来看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少变化趋势,但阶段性及周期性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
易佳  高阳华  杨世琦  田永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93-20095,20122
选取重庆市2000~2009年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BISE去云处理方法,首先进行EVI时间序列的变化矢量分析,研究了EVI对干旱的响应情况;再选取4个典型区域,研究了2006年在干旱严重发生时EVI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时间序列植被状态指数(VCI)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研究了2006年重庆大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6年重庆夏季EVI明显低于其他年份相应时间EVI的平均值;重庆市夏季旱情发生期间主要以高温少雨天气为主;除东南部外,其他大部分区域均处于严重干旱状态下。  相似文献   

16.
选取重庆市2000~2009年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BLSE去云处理方法,首先进行EVI时间序列的变化矢量分析,研究EVI对干旱的响应情况;再选取4个典型区域,研究2006年在干旱严重发生时EVI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时间序列植被状态指数(VCI)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研究2006年重庆大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6年重庆夏季EVI明显低于其他年份相应时间EVI的平均值;重庆市夏季旱情发生期间主要以高温少雨的天气为主;除了东南部外,其他大部分区域均处于严重干旱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17.
武都山区干旱气候特征与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强  刘丽  赵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24-7626,7734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并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站年平均干旱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武都区各地年平均干旱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近40年武都区有30年均有干旱出现,共出现各类干旱49次,其中,发生频率春旱40.0%、春末夏初旱20.0%、伏旱35.0%、秋旱27.5%,年际出现干旱的频率为75.0%。武都区白龙江流域半山河谷和东南部低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年际干旱频率62.3%,由此向北向高干旱危险性等级递减,干旱灾害风险由白龙江干热河谷向四周递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山西省玉米种植生态区为基础 ,应用阿齐的干旱当量方法 ,对山西省 72个县、市1 62 3年次的降水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进行计算 ,归纳分析 ,认为山西玉米产量丰、歉与降水的关键期有密切关系 ,分别为 :夏播中早熟区关键期为 7月 2 0日~ 7月 30日 ,干旱当量为 2 9 9 。春播早熟区关键期为 5月 2 1日~ 6月 2 0日 ,干时当量— 37 8 。春播中晚熟区关键期为 5月 1 0日~ 6月 2 0日 ,干旱当量为 34 0 。根据关键期的干旱频率按级差为 2 5作干旱程度分区。微旱区 (频率指标 0 1~ 2 5 ) ,轻旱区 (频率指标 2 6~ 5 ) ,干旱区 (频率指标 5 1~ 7 5 )。  相似文献   

19.
贵南县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霜冻、干旱、冰雹等。从1961—2012年资料统计分析得到贵南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为:春季终霜日为6月12日,秋季初霜日为8月20日;平均无霜期为68 d,无霜期总体上有延长的趋势。马铃薯和小油菜易受晚霜冻和早霜冻灾害。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总体看平均10年中5年有干旱,3年为轻旱,2年为中旱;最严重的干旱为2000年,春夏连旱;干旱总体为增加趋势,春旱为增加,夏旱为减少趋势。冰雹在1961—2012年共出现了252次,主要出现在3~10月,6月出现冰雹的次数最多,5月次之;最大冰雹的直径为30 mm;7月和8月出现在贵南的冰雹灾害强度最大;冰雹出现次数总体趋于减少,在年内冰雹出现的初日有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