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芳香植物兼有香料植物、药用植物及观赏植物等多种属性,为拓宽芳香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形式及范围,建设咸宁"香城"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上的需求,在调查咸宁城区四类园林绿地中观赏芳香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咸宁城区园林建设中观赏芳香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对观赏芳香植物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拓宽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黎莎 《农技服务》2011,28(12):1723-1724
在介绍芳香植物资源应用概况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概括了其在重庆地区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芳香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芳香植物在重庆园林中应用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芳香植物在园林中运用的现状与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芳香植物资源丰富,但在园林上应用开发较少,对其芳香性在环境优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笔者就芳香植物在国内外园林中运用的历史、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现状和形式进行了初步阐述,以期提高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观赏芳香植物作为园林绿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植物类型,不仅具有香料的属性,还存在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地理特征对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该地区园林绿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观赏芳香植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种类,兼具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的共有属性,在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点分析了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及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种类和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6.
回顾芳香植物的应用历史,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及人们对芳香植物文化的偏爱。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香世界庄园为例,提出可进一步拓展芳香植物在热带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继承并发扬以传统芳香植物为基础的芳香文化,为游客营造芳香植物观赏、疗养、餐饮、文化沙龙等多种互动体验空间,激发游客审美情趣,增强可参与性,形成热带滨海芳香文化特色体验基地,发展我国热带芳香植物产业,为海南省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全域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聊城大学现有芳香植物的种类、园林应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讨论.调查结果表明聊城大学芳香植物资源共有35科72属106种;通过对聊城大学现有芳香植物的园林应用和造景手法进行分析讨论,选出了几种值得在校园中推广应用的芳香植物,为今后校园绿化中芳香植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芳香植物是同时兼具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观赏芳香植物是能用于绿化园林的芳香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芳香植物,这类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芳香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主要功能,介绍了芳香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杭州地区芳香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九淼  孙磊  唐宇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52-17753
介绍了芳香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配置方式,列举了杭州地区常见的芳香植物,并探讨了芳香植物在杭州现代园林中主要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1.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由于长期受到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南北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受到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笔者在实地踏查了南宁、桂平、贵港、桂林4个地区13个具代表性的寺庙园林的基础上,把以广西为重要分支的岭南寺庙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寺庙园林进行对比,从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景观特色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卢燕  吴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24-4726
以扬州的个园、何园、瘦西湖公园3个古典园林为例,选取个园的"四季假山",何园的"片石山房"、贴壁假山,瘦西湖公园的"卷石洞天"、"石壁流淙"为扬州园林假山的代表,调查其植物类型,分析了植物与假山的搭配方式,认为植物可以作为背景,衬托山体;与假山紧密结合,形成主景;作为点缀,与假山互为补充;或是充当前景,丰富层次。分析了植物与假山造景的特点,指出假山造景结合了植物的文化特色,注重植物配置方式的多样性,注重植物形态与赏景角度的结合,并结合了植物的生长特性。在此基础上,就扬州假山的营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冯国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20-6422
以纹瓣悬玲花(Abution striatum Dickson)为材料,通过调查与栽培试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探讨园林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纹瓣悬铃花花期特长、花形奇特、花色艳丽,具有优良的植物学性状和景观效果;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无性繁殖成活率高;成年植株未见明显的病虫危害,但夏季扦插及幼龄期需防治白绢病;采用摩擦接种南瓜花叶病毒有感染现象;纹瓣悬铃花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适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至微碱性土壤环境;冬季-3.5 ℃极端低温环境下可越冬;园林应用中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广州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特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广州市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进行调研,归纳分析滨水植物景观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岭南滨水植物景观的营建做出思考。结果显示:广州公园在滨水植物种类,滨水植物空间营建,植物文化等方面独具特色;公园常用的滨水植物有92种,隶属51科77属;其中乔木类33种,灌木类19种,草本类40种。建议滨水植物景观应进一步注重生态效益研究,使景观同时具有生态与美学效益,并注重其养护管理方法,做到景观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园林中的地被植物及其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是影响生态园林植物造景水平和环境绿地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地被植物的不同特性和生活型进行科学配置,同时考虑地被植物与整个生境中植物群落的协调,努力开发乡土野生地被植物,从而使得园林植物造景更趋自然,又体现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优化型茶树的形成特点和定向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小叶种茶树为材料,从茶树的自身条件出发,提出了“优化型”茶树应具备的5个条件:1.群体有足够和必要的可采芽叶数;2.树冠有适量而均衡的绿色面;3.茶树排列有序,分枝层次分明;4.树体矿质营养丰富,氮、磷、钾比例适当;5.芽叶有适量而协调的生化成分。进而,针对“优化型”茶树的形成条件,将茶树划分为树体扩展、树体定型和树体更新三个时期,按其生长特点,提出了栽培主攻目标和定向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厦门岛城市园林植物利用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厦门岛城市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了厦门岛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现状及绿化树种丰富度.结果表明,厦门岛城市园林绿化未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热带物种资源、绿化树种单一、植被类型简单、整体上园林植物群落相似程度高、未形成城市绿化网络.由此提出厦门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以生态园林为目标,营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景观欣赏要求等多重目的的城市生态园林系统,以利于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26-10428,10432
提出了生态安全的园林理念,从地形地貌特征、典型气候天象、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大树移植、防灾功能、绿化安全、园林物种引进8个方面阐述了云南园林生态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维护云南园林生态安全的对策,即:①因地制宜,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尊重自然要素;②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③重视城乡绿地一体化建设,保持城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④大力发展苗木产业,提倡就地培育大苗;⑤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最后指出了云南园林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和结合云南优越的生态背景条件和优势,其中对生态安全的思索应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和对策.植物园把搜集和保存植物多样性作为首要任务,全国已保存了18000余种和品种,特别是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共迁地保存了300种以上的植物.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动物、微生物多样性,维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保护遗传多样性方面,植物园引种应挑选个体差异大的植株和不同生态型的植株,以获得最大的遗传基因资源,同时应积极开展各种育种工作,创造新的遗传资源.植物园在建园时应尽量保存原有植被,利用各种条件,模拟自然,创造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群落,发挥其最佳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宋文人山水画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传产中,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它以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这归功于唐宋时期的一大批文人画家,他们直接参与了当时的造园,并将自己的绘画美学思想,画论和画理巧妙地融合贯通于造园艺术中,从而形成了园林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对后来的中华造园体系的确立,启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