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素是最常用的速效性氮素肥料。一般情况下,尿素利用率仅只为30%-40%,也就是说,50千克尿素施入土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有15~20千克.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氮素的挥发、渗漏和流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大大地提高尿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氮肥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类型氮肥与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氨挥发特征,开展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类型氮肥与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稻季氨挥发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类型影响着稻田土壤氨挥发,施用猪粪总氨挥发量最大,尿素次之,后依次为复合肥、包膜尿素与新型缓效有机肥(脲肽磷复肥),其中包膜尿素与新型缓效有机肥处理总氨挥发量相当;猪粪、尿素与复合肥处理氨挥发通量的峰值出现在施肥后1~3 d;相对于稻田免耕,稻田翻耕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其总氨挥发量是免耕处理的70%,表明稻田免耕降低了水稻对肥料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正>多肽尿素是一种无毒、无污染、可降解、无任何副作用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它能控制氮的流失、挥发,提高氮的利用率,还能起到缓释、长效的作用,可节约肥料20%以上,减少肥料流失引起的环境污染,促进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于2012年在新华分公司研发中心科技园区进行,土壤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5g/kg,碱解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新型缓效氮肥——化合长效尿素(自制)在小麦上施用,对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减少氮肥无效损失的作用,为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提供有效技术途径。本研究通过小区模拟试验,分析了土壤碱解氮的动态变化和小麦的氮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尿素氮肥在小麦上施用,化合长效尿素氮素利用率比其它尿素氮素利用率高。这说明化合长效尿素有明显的缓释功能,能减少氮肥的NH3挥发损失,有利于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尿素涂层施入水田后对NH3和NOx挥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涂层尿素施入水田后NH3和NOx挥发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涂层可明显抑制NH3和NOx的挥发损失,在等氮量条件下施入土壤7d内涂层尿素与未涂层尿素相比NH3 NOx挥发损失可降低22.1%~24.8%,且这一降低挥发效果随尿素用量增加而增大。说明尿素涂层不仅能提高氮素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NOx等气体的排放,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应用密闭培养法研究了灌淤土加入外源氮肥后,土壤中氨的挥发机制及数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淤土氨的挥发与施入的氮肥形态有关,施用硫酸铵后仅1天,氨的挥发量就达到9.9%,3天后达到15%并维持2周基本不变,45天后挥发量达到25.4%.当施用大颗粒尿素3天后,尿素已转化为碳酸铵,氨挥发量为7.3%,45天后挥发量为18.6%,远低于施硫酸铵后同期氨挥发量.施用大颗粒尿素有利于减少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配方施肥的计算方法及玉米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土壤检测,镇赉县土壤普遍缺氮、钾,部分土壤缺磷。缺磷是由于长期施用二铵和尿素等化肥而造成的,缺氮是由于氮肥性活泼易损失(流失、挥发),磷肥性"懒"当年利用率低,易残留在土壤中,因此需打破原有的施肥方式。要使镇赉县粮豆产量获得高产就必须根据土壤状况实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施用尿素才能提高肥效? (1)深施。尿素不管做底肥还是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深施可以控制尿素的水解速度,让其营养均匀释放,防止挥发损失,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高效尿素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室内氨挥发模拟系统和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高效尿素对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比,高效尿素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能推迟氨挥发开始时间和氨挥发高峰值出现的时间,降低氨挥发速率高峰值,减少氨挥发损失18.9%~44.1%。高效尿素使水稻植株中来自肥料和土壤中的氮显著增多,当季氮素利用率增加6.3~7.1个百分点,土壤残留量增加5.3%~12.0%,减少氮素损失17.0~19.3%。施用高效尿素的水稻产量比施用等氮量普通尿素增产27.0%~29.3%。  相似文献   

10.
1.存在的问题(1)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低我省化肥利用率,氮肥约30%~35%(其中碳酸氢铵为20%左右),施用1公斤尿素只能增产2公斤粮食。而日本等发达国家氮素利用率平均达60%以上,日本的包膜肥料中的氮素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我省由于雨水充沛,钾肥流失也十分严重。我省化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①易分解挥发的碳酸氢铵使用比例较高;②复混肥使用比例过低,发达国家复混肥一般占化肥总施用量的50%~70%。③复混肥几乎全为混合型复肥,氮磷钾含量固定,  相似文献   

11.
应用密闭培养法研究了灌淤土加入外源氮肥后,土壤中氨的挥发机制及数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淤土氨的挥发与施入的氮肥形态有关,施用硫酸铵后仅1天,氨的挥发量就达到9.9%,3天后达到15%并维持2周基本不变,45天后挥发量达到25,4%。当施用大颗粒尿素3天后,尿素已转化为碳酸铵,氨挥发量为7,3%,45天后挥发量为18.6%,远低于施硫酸铵后同期氨挥发量。施用大颗粒尿素有利于减少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一次性施用草酰胺与分次施用的尿素对稻谷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稻田氨挥发和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次性施用草酰胺的籽粒产量较分次施用尿素有一定的增幅,但未达显著水平;(2)一次性施用草酰胺可显著提高水稻籽粒的氮素吸收量,2013年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3)2013年草酰胺、尿素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占施氮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6.4%、42.8%,而2014年则为5%、11%;(4)2013、2014年水稻试验中,一次性施用的草酰胺与分次施用的尿素相比,分别减少了11.6%、34.2%的总氮渗漏损失。综上所述,一次性施用的草酰胺可以在保证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减少稻田氨挥发和渗漏损失,改善水稻植株氮素营养状况并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沼液和尿素配施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方法]采用稻田小区试验,以等量氮素施入量为标准,将沼液和尿素以不同比例混合,分3次施入。[结果]沼液与尿素配施下水稻3个施肥期(基肥、分蘖肥、穗肥)氨挥发均主要发生在施肥后前5~6 d,第7天氨挥发基本结束,施肥后3 d内氨挥发速率即可达到峰值;与仅施尿素相比,配施沼液使稻田氨挥发速率显著增加,其中基肥完全由沼液代替的处理,其氨挥发速率最大可达7.5 kg/(hm2·d);氨挥发损失量与沼液配施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沼液配施比最大的处理下由氨挥发导致的氮素损失比例可达20.2%。[结论]适当降低沼液比例可明显减少氨挥发损失;沼液中大量氮素以NH4+-N的形式存在是沼液还田后增加氨挥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高温也能增加沼液的挥发强度,加速铵态氮的流失。  相似文献   

14.
尿素含氮46%,是农村使用较多的优质化学氮肥。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民朋友对尿素的性质还不太清楚,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六大误区。误区一:尿素与碳铵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误区二: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  相似文献   

15.
2020年青龙山分公司试验站通过对水稻生产中基肥免施尿素与基肥施用尿素对水稻产量影响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产量无明显差异,建议基肥免施尿素,避免由于基肥氮素流失导致的氮肥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8,(2)
复膜尿素由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它采用喷涂工艺在普通尿素的表面均匀地喷上一种具有营养、生长调节等功能的复膜液制成。与普通尿素相比,具有缓释氮肥的特点.可延缓尿素分解7~9天,能减少氨挥发19%和硝态氮流失13%左右,能有效地减少氮流失对环境的污染。我省把推广复膜尿素列入实施效益工程的重点项目,自去年大规模推广以来,它的缓效、长效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农民所认识,推广工作已有了一定的起色。据了解,到目  相似文献   

17.
包膜/抑制剂联合调控对农田土壤N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通气法研究了盆栽试验条件下包膜/抑制剂结合型肥料对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U)相比,包膜/抑制剂结合型尿素(T2~T4)延迟了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出现峰值的时间。包膜尿素(T1)、含有抑制剂的包膜尿素(T2)、抑制剂涂层尿素后包膜(T3)、包膜尿素与抑制剂混合(T4)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比U处理显著减少了27%、39%、49%、39%(P0.05),T3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最小,为0.87 kg N·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T2和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包膜/抑制剂型肥料能够减少土壤氨挥发,T3处理氨挥发量最小,为13.68 kg N·hm-2,与U处理相比,T2、T3和T4处理氨挥发量分别显著减少了34%、45%和31%(P0.05);T2和T3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比U处理显著提高13.03%和17.98%(P0.05);T3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8.22%;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T3与其他处理相比经济净效益最大,为3 061.6元·hm-2。综上,包膜/抑制剂结合型尿素可以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气态损失,提高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其中抑制剂涂层尿素后包膜(T3)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脲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挥发是氮肥气态损失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降低氮肥的利用率,因此对氨挥发损失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文采用"密闭室吸收"法,研究了不同的肥料类型、土壤含水率及施肥深度对氨挥发量、氨累积挥发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土壤脲酶活性与氨挥发量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硝化抑制剂的大颗粒尿素及单独施用大颗粒尿素处理的氨挥发损失明显高于缓释肥料和添加脲酶抑制剂的稳定性肥料,氨挥发损失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土壤含水率对氨挥发损失影响不大;不同肥料类型和不同田间持水量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与氨挥发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施肥深度对两者相关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施用尿素稻田表层水氮素的动态变化及模式表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稻田表层水氮浓度高低是决定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及径流氮排放多少的关键因素。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实验方法及原状土渗漏液,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不同施肥量在稻麦轮作下,稻田表层水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包膜尿素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性,在基施情况下,表层水总氮和NH4+-N浓度低,始终接近对照水平,氮素通过径流和氨挥发损失的可能性很小。施普通尿素后表层水总氮素负荷及流失潜能随时间呈指数递减,而表层水NH4+-N浓度及氨挥发潜能在施肥后约50h内随时间呈指数增加,之后又随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趋势,表层水总氮(TN)和NH4+-N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C0×e-kt,反应速率常数在不同施肥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施肥与降雨的时间间隔将是决定径流氮损失的关键因素。施尿素后4d内是控制水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在施尿素后1~4d内,稻田有较高的氨挥发潜能,而此后氨挥发损失的可能较小。适当增加田埂高度,或在施肥初期减少灌水以降低表层水深度,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20.
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减少平原河网双季稻种植区农田氮素(N)损失并提高N肥利用率,采用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一次性施肥技术,探究控释掺混肥对早稻季氨挥发损失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湖南益阳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CK)、常规施肥(CF)、聚氨酯包膜尿素(PuCU)、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以6∶4比例配比(0.6PuCU+0.4CF)共4个处理,采用半密闭通气法监测水稻生育期间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 CF和0.6PuCU+0.4CF处理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移栽后10 d内,峰值出现于第2~3天和第10天;而PuCU处理整个早稻生长季氨挥发通量缓慢,略高于CK处理。早稻全生育期CF处理氨挥发损失量(率)最高,达39.48 kg·hm-2(22.22%),N肥吸收利用率(NRE)和N肥农学利用率(NAE)分别为29.19%和13.82 kg·kg-1;PuCU和0.6PuCU+0.4CF处理氨挥发损失量(率)分别为12.01 kg·hm-2(3.91%)和20.70 kg·hm-2(9.70%),NRE分别为60.22%和71.36%,NAE分别为18.99 kg·kg-1和20.34 kg·kg-1。其中,0.6PuCU+0.4CF和PuCU处理早稻季总计氨挥发损失量较CF处理分别降低47.57%和69.56%,而NRE分别提高163.08%和116.29%,NAE分别提高69.85%和55.97%。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稻季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4+-N浓度及pH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聚氨酯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能有效避免施肥后NH4+-N的急剧升高,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并提高早稻N肥利用率,而将其与尿素按比例进行互配能进一步促进N素吸收,提高N素利用效率,但氨挥发减排效果较单施聚氨酯包膜尿素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