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生栽培小麦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伴生栽培小麦和栽培小麦旗叶为实验材料,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叶室内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对伴生栽培小麦有较强的限制性作用,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对伴生小麦有限制作用。伴生栽培小麦的色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栽培小麦;,而SOD酶活性则低于栽培小麦。这可能与伴生栽培小麦生物产量较高而经济产量较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在林麦间作地的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下小麦平作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林下小麦垄作栽培对小麦群体、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根系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对调节合理的小麦群体、改善田间小气候、延缓小麦叶片衰老、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等方面均优于平作小麦。  相似文献   

3.
以淮麦33、烟农19和连麦7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对小麦的产量、主要品质指标、RVA特征值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产量为7.52~8.31 t/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千粒重高,穗粒数多,单位面积穗数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无显著差异;与高产栽培(对照)相比,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容重、粗蛋白质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的含量,对谷醇比与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对淀粉黏滞谱(RVA)特征值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明超高产栽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分析及专用小麦优质栽培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其品质主要受本身的遗传特性、生态条件与栽培措施三大因素影响,本文对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生态、栽培等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深入探讨了专用小麦优质栽培的途径,希望可以对小麦的优质栽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根系发育是决定小麦抗旱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不同栽培模式对根系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综合论述了根系与小麦抗旱性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密度、肥料、覆盖栽培、垄作栽培、间作套种等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并提出应该如何完善小麦根系生长研究体系,以期为小麦根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安达市小麦在百年栽培历史中,其配套机械及栽培技术均有很大变化。本文阐述了安达市小麦栽培发展历史及技术、小麦套复种栽培历史及模式技术,以期为当地小麦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解决小麦栽培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非常有必要。但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需要积极应对,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以期促进小麦农业增产增收,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1分析加强小麦栽培管理的重要性小麦在我国人们的食物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麦栽培管理,除了可以满足我国粮食生产与需要外,更加具有农业  相似文献   

8.
小麦栽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而又重点总结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小麦栽培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展示了有关小麦生态、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论述了小麦栽培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今后河南省小麦栽培研究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3日在武汉开幕,会议反映了我国小麦栽培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发展的最新成果,研讨了未来新形势下我国小麦栽培研究的方向和任务。此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举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承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焦春  相似文献   

10.
李凤珍  马晓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1-11402,11404
[目的]研究青海当地栽培小麦品种与硬粒小麦的人工杂交,为利用硬粒小麦来改良青海栽培小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栽培小麦为母本,硬粒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人工杂交,研究杂交结实率以及F1代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栽培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结实率为48.56%,F1代发芽率为31.68%,成苗率为34.65%。[结论]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不同组合杂交结实率、发芽率和成苗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作物模拟技术在小麦栽培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阐述了作物模拟技术的内容及其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论述了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原理 ,分析了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常年决策、当年决策的功能与机理。将作物模拟技术与小麦栽培学相结合 ,可克服传统小麦生产管理决策的滞后性与非动态性 ,使其向动态、定量、目标与优化方向发展 ,实现智能化、精确化与科学化管理 ,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育种和栽培实践 ,对宿州市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作了总结。笔者认为 :在多穗型的基础上选育大穗型、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可行方案 ;超高产栽培方面 ,应加强小麦中期生育规律及调控研究 ,建立完整的小麦生育指标诊断体系 ,才能使小麦超高产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合理施肥与栽培奠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南部年降水量632 mm左右的半湿润区,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氮水平(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纯氮120 kg)及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对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群体分蘖、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而影响小麦群体结构。施氮能够明显增加小麦群体的分蘖数,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增加小麦单株分蘖数。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LAI)先增后减;施氮处理LAI比不施氮处理显著增加20%(P<0.01);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LAI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小麦冠层透光率(DIFN)依次上升,施氮对DIFN的影响不明显;地膜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的DIFN与其他栽培模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氮与栽培模式对DIFN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以常规栽培、不施氮处理的DIFN最大。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在灌浆前持续增加,灌浆到收获期呈下降趋势;施氮能够极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P<0.01),不同栽培模式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不同,覆膜处理明显高于不覆膜处理,垄播覆膜比地膜栽培更有利于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综上认为,施氮有助于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等生理指标;就小麦群体特征而言,地膜覆盖和垄播覆膜栽培应为首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小麦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受到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在建立小麦合理动态群体结构、促进小麦光合作用到优化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对于小麦的高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小麦的种植,想要获得高产,就要重视小麦的栽培管理技术。下面本文将从播种前的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小麦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小麦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麦作物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质在于运用高产栽培的技术手段来种植小麦作物,确保达到小麦作物品质提升、作物田间产量增长以及作物栽培成本降低的目标。高产高效栽培小麦的技术手段应当被合理运用于小麦种植的全过程,我们需要做到综合运用多种农业技术措施来保证小麦高产性,提升小麦作物的种植品质。因此,对于小麦种植的重要农业领域应当着眼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农技服务》2007,24(7):16-17
介绍了小麦垄作栽培的优点、创新点、技术要点,为小麦垄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聊城市莘县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探究传统种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绿肥种植4种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会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造成影响,相较于其他栽培模式,地膜覆盖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最高,适宜在莘县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3日在武汉开幕,会议反映了中国小麦栽培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发展的最新成果,研讨了未来新形势下中国小麦栽培研究的方向和任务。此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举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承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焦春海主持开幕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晓红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麦区,特别是北方冬麦区所广泛采用的传统平作栽培不断暴露出倒伏、病害、农业化学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介绍一种新的小麦栽培模式:小麦垄作栽培。一、什么是小麦垄作栽培垄作栽培技术是将原本平平一片的土壤用机械起垄开沟,在垄上种2~3行小麦。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要求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现下的小麦栽培技术中存在着不规范及不完善等多处不利于高产优质的小麦生产。因此,本文立足于优质高产小麦的栽培意义和北方地区小麦生产条件分析,从小麦栽培的播前工作、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栽培期间注意的细节等方面进行优质高产小麦的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优质高产的小麦获得寻找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