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应用1959~2009年土默川地区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各站降水量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20世纪60~80年代呈下降趋势,80~90年代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又处于下降趋势。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一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20年处于气温变暖的快速增长期,呼和浩特市区气温的升高幅度大于该地区内其他测站,上升幅度最大的是90年代,比80年代升高0.83℃;春、夏、秋季气温上升幅度相对小,而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90年代冬季变暖最为明显,比80年代升高1.35℃。呼和浩特市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表明了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1~2016年渭河流域6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选取与极端气温事件密切相关的12个指数并建立时间序列,运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相关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上、中、下游36 a气温趋势差异、突变情况及未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过去36 a来渭河流域呈变暖趋势,上游地区变暖趋势最明显,上游极端气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大于下游。渭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过去36 a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1993年和1997年突变尤为明显;暖指标的突变时期略早于冷指标。对渭河流域极端气温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渭河下游流域。冷指标在未来将继续呈下降趋势,暖指标在未来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持续性更强,未来变暖的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来渭河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51~2005年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并运用累积距平曲线和信噪比法对渭河流域气温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流域气温随海拔高度由西向东呈上升趋势,100 m平均增幅约为0.424℃;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0 a平均增幅约为0.26℃;③经气温变化的突变分析得出近50 a渭河流域气温不存在突变年,1953年、1976年分别是渭河上游、渭河中下游小的气温转折年,1993年是渭河流域大的气温转折年。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本溪市近60年气候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赵雷  孙雪  吉奇  黄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06-6408,6422
利用本溪和丹东市195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方法,对近60年本溪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气候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本溪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0.17℃/10a;各季气温均呈变暖趋势,温度增幅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年降水量和各季(除春季外)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变化。综合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本溪气候呈暖干化变化趋势;本溪市气温与降水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洪泽湖农场气象站19562012年的逐月逐年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累积距平曲线,对区域内气温变化趋势和阶段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洪泽湖农场气温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10a、0.17℃/10a、0.04℃/10a、0.20℃/10a;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6℃/10a。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均在19862012年的逐月逐年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累积距平曲线,对区域内气温变化趋势和阶段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洪泽湖农场气温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10a、0.17℃/10a、0.04℃/10a、0.20℃/10a;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6℃/10a。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均在19861993年,之前是相对低温期,之后是相对高温期;夏季平均气温也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在1967年,之前是相对高温期,之后是相对低温期。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英洁  秦涛  张爱玲  张贵明  于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44-245,266
利用昌乐县1961~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昌乐县近49a来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昌乐县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0.386℃/10a),特别是20世纪90-00年代升温明显,且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可以80年代末为界,将昌乐县近49a分为冷、暖两个阶段,80年代末以前为冷期,其后为暖期。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16.5mm/10a),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减小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其中,冬季增幅最大,为0.59℃/10 a,秋季次之;暖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近10 a是50 a中最暖的时期,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气温异常年份为: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2010年为异常偏暖年;50 a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 a,其中,夏季降水量为50 a中最多时期,冬季次之,秋季降水量为最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枯水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丰水期,但分布不均匀,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降水偏多趋势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9.
熊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岳地区近59 a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34℃/10a),各年代平均气温呈阶梯式上升,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夏季增温速率最小。近59 a降水量呈下降趋势(31.74 mm/10a),各年代平均降水量呈阶梯式下降,春季降水量呈弱的上升趋势,夏、秋、冬三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减少速率最大(26.378 mm/10a),冬季降水量减少速率最小。熊岳地区气候由湿冷变干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包维民  盛艳姣  孙艳  杨晶  李叶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9-18371
根据桓仁地区1954~2009年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近56年来桓仁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9℃/10 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尤为明显,倾向率为0.71℃/10 a;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倾向率为-26.83 mm/10 a,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12.17 mm/10 a),秋季次之(-10.22 mm/10 a),冬季降水量略显增多,其倾向率为0.34 mm/10 a。以1987年为界,可将桓仁地区气候分为2个阶段:1954~1987年为相对冷期,1988~2009年为相对暖期。  相似文献   

11.
姚小英  蒲金涌  乔艳君  刘晓强  胡小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6-19637,19721
渭河是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及甘肃东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重要河流。为了探索近39年渭河上游主要气候变化特征,运用1971~2009年渭河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的资料,对气候因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降水呈下降趋势。温度以0.3℃/10a趋势上升,冬、春季增温趋势为0.4℃/10a,夏、秋季增温趋势不明显。潜在蒸散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减少、温度升高、潜在蒸散加强将不利于上游流域内及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程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武汉站1951~201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PD方法分别计算了武汉汛期降水、盛夏高低温、冬季低温各重现期下极端事件的重现值,并利用M-K突变检验分析了武汉一年当中关键时期的极端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汛期1年一遇指标达92mm,30年一遇指标超过了250 mm特大暴雨量级;汛期极端降水频数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出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05~2008年,增长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78年前后。盛夏极端高温1年一遇指标达37.9℃,最低温度1年一遇指标达30.1℃;近10年是极端高温的一个频发时期,平均强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58℃/10a;从80年代末开始,夏季极端低温频数迅速增涨,平均强度也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86℃/10a,频数突变发生在1991年,强度突变发生在1993年。冬季极端低温1年一遇指标为-7.5℃,50年一遇指标达-18.3℃;寒冬极端低温集中发生在50~70年代,80年代开始温度逐渐回暖,极端低温强度升高趋势为0.323℃/10a;强度突变发生在1984年,频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  相似文献   

13.
商丘地区近4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商丘市所辖8个代表站1961~2007年47年的逐月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诊断分析,用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Mann-Kendall法等统计方法,对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近47年商丘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078℃/10年;其间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增暖期,80年代的气温变冷期,90年代中后期又进入了一个较强的增暖期;春、秋、冬3个季节的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较大,气温变化率为0.382℃/10年,明显高于春、秋两季的0.084、0.049℃/10年;而夏季的平均温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气温变化率为-0.169℃/10年。3种方法检测结果综合来看,四季突变时间不同,1993年是年平均气温由冷转为增暖的突变点,可信度达99%。  相似文献   

14.
龙口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甄晴  栾东红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26-127,130
利用龙口市近4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其气候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龙口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以1980年以来增温倾向性明显,倾向率为0.78℃/10年;同时,冬季的增温倾向性显著,倾向率为0.88℃/10年;48年间,龙口市年降水量呈略微下降趋势,其中冬季降水减少明显。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气候资源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80-6382
利用1961~2012年卫辉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2年卫辉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近52年卫辉市年平均浅层地温除地面外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07~0.18℃/10a,15 cm升温率最大;四季浅层地温中,冬、春季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尤其是15~20 cm,升幅为0.17~0.34℃/10a,夏、秋季升高趋势不显著。浅层地温冬季、春季和年平均分别在1976、1986年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夏、秋季无突变;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异常偏低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宁夏中宁县1954~2010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7年来中宁县的年、各季平均气温呈整体逐渐上升趋势,年均温倾向率为0.29℃/10a,冬季最大,为0.47℃/10a,平均最高气温倾向率为0.32℃/10a,平均最低气温倾向率为0.34℃/10a;年、春、夏、秋降水量均呈减少的态势,其倾向率分别为-9.34、-3.02、-6.15、-1.32 mm/10a,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0.11 mm/10a。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变干、向高温干旱化方向发展。由于气候的变化,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大。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长沙1959—2014年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经整合订正分析,结合线性回归、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和累计距平等方法对气候趋势变化及气候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长沙气温度呈现上升趋势,且在近20年较为明显,其中最低温度增加幅度最大,年平均最低温56年来增幅为0.25℃·10a-1,近15年来增幅为0.92℃·10a-1;春冬两季温度上升相对明显;降水量无显著变化;相对湿度56年来呈现1.2%·10a-1的显著减少趋势。气温由冷转暖的突变在季节上最早发生的是冬季(1991年),其次是春季(1996年),夏季(2002年)和秋季(2000年)突变时间较为接近,较好地符合全球变暖的时间规律。  相似文献   

18.
皖北地区的气温变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突变检测方法,对皖北地区1958~2007年的四季、年气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皖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气温倾向率介于0.16~0.34℃/10a;最大增暖发生在冬季、春季;年代际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20世纪60~80年代,区域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负值,为相对冷期,90年代和2000~2007年2个时段的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正值,为相对暖期。突变分析结果显示,皖北地区的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9.
闫俊  王海功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53-13955,13971
利用安徽省1959 ~ 2007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安徽49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7℃/1Oa,气温时间序列在2000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冬季线性增温趋势最明显,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其次为秋季和夏季,但夏、秋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年代上升的趋势开始明显,进入21世纪后各季节均增温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