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利用198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用调整离差率对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在分析我国居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建立引入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扩展模型,实证研究2类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重点比较分析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皆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且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支出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证的角度,运用相关分析、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相关性均极显著,但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更为显著;影响居民近期利益的政策是低效的,长期政策更为有效;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商品价格、消费理念、消费环境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及其结构特征,判断居民肉类消费的未来趋势,基于FAO和统计年鉴等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Linear approximated/Almost ideal deal demand system模型),测算我国及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不断增加,且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居民对牛羊肉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禽肉次之,猪肉最小。其中,农村居民对各项肉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显著高于城镇。我国居民的牛羊肉需求对自身价格及其他肉类价格变动较敏感,猪肉需求对自身价格与其他肉类价格变动敏感度较低。由此推断,未来我国居民对牛羊肉消费将呈波动增长态势,而对猪肉的消费呈缓慢增长,但消费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与其消费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实证分析双方各变量间的关联程度及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家庭设备支出、居民的居住支出关系最为密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食品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财产性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最大相关。由此提出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居民各项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国羊肉价格上涨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近期我国羊肉价格大幅上涨产生的经济效应,并进一步完善稳定羊肉市场供需的政策,以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Nerlove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近期羊肉价格上涨分别对羊肉供给、居民羊肉消费以及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研究发现:羊肉价格上涨对羊肉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促使羊肉供给大幅增加;对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均具有消极影响,其中对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羊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CPI上涨,但并不会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造成巨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应加大对羊肉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收入较低群体和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提供羊肉消费补贴以及加强羊肉价格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特征,有利于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方法】首先对新疆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支出、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角度对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羊肉、猪肉和牛肉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随着收入增加,猪肉和禽肉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各类畜产品需求变动主要受自身价格变化影响,但羊肉、牛肉和奶类作为居民最基础的畜产品,其价格变化不仅对自身需求量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对其他畜产品产生较大影响。【结论】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开发其消费潜力,同时,增加羊肉和奶类的有效供给,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运用"有形手"和"无形手"对居民最基础、最重要的食物价格进行调控,避免其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省呈现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收入是决定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的要素之一。本文依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从收入和收入分配角度分析得出制约福建省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等。因此从收入因素探讨进一步扩大福建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乡差距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城乡居民消费比和收入比的关系不仅能体现出城乡收入消费差距,还能体现城乡差距的发展趋势是否合理。首先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比与收入比的变化趋势,然后对城乡收入比对消费比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和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两者比值绝大多数年份大于1.0;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模型,并将其发展,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发现我国农村居民的长期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均大于城镇居民,然后利用城乡居民之间的基尼系数分析了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了收入分配不均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规模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食品,粮食是主要的消费途径之一。利用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等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1995—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在ELES模型框架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而剖析中国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特点并探究成因,最终提出未来中国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选取可能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的11个因素,通过LASSO方法分别筛选了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粮食、蔬菜、肉类、蛋、奶、水产品及鲜瓜果消费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物之间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不同人群即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宏观经济因素人均GDP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非常微弱;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对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产生影响,对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没有影响;影响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人口老龄化率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率的提高,肉类消费量增加,而该因素并不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双对数模型,实证分析收入、价格和饮食习惯对羊肉消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羊肉消费量尽管有所上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并且在城镇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羊肉消费量主要受收入、羊肉价格、牛肉价格和猪肉价格的影响,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受羊肉价格和上一期羊肉消费量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对中国居民羊肉消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24-226
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绩效是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有效途径。在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下,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绩效进行DEA-Tobit两步法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普遍存在参保人员输出不足、基金收入不足、基金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且一个地区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盲率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养老保险财务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若因素间不能协同,产生的"短板"必将影响其收支平衡,削弱其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通过建立辽宁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计量模型,对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收入分布变化对其食物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进城务工,其收入分布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这将对我国的粮食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河南和北京6省(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组农民工食物消费的收入弹性,探讨收入分布格局变化对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的影响,揭示农民工的食物消费特点。结果表明,收入分布格局不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会显著增加;仅低收入农民工或仅高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也会增加,但增幅较小;中等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增长幅度最大。此外,将各类食物折算成粮食后发现,农民工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时,既要考虑农民工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差异,也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收入分布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CFPS数据,研究中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对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家庭存款对家庭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78—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据整理,分析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IDS)模型对现阶段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价格和支出(收入)变化已经不再是影响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粮食、食用油消费份额趋于减少,鲜奶和水产品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落后于城市居民一个阶段,但总体表现为不断趋近的趋势。城乡居民当前食物消费结构均存在消费目标和营养目标不协调的问题,由消费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消费质量提升以及个性化消费比例的增长将成为食物消费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莲莲  孙滨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89-13092
研究新兴城市居民食物碳消费对于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碳消费机理,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官方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2002~2010年东营市城乡居民食物碳消费变化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食品消费结构、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及变化趋势、食物碳消费总量方面,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影响因素方面相同,城市人均食物碳消费上升,农村人均食物消费数量呈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城市和农村居民食品碳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食品碳消费量远低于北京、上海和安徽居民的消费水平。研究结果对应对城市化所产生的环境压力、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