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改良大麦籽粒性状,选用来自国内外214份大麦材料,按照其地理来源、棱型、皮裸性进行分类;并对其9个籽粒表型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 GPC)进行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按遗传进化关系划分,野生大麦的GPC(10.89%)、粒长(11.36 mm)与籽粒直径(5.57 mm)均显著高于栽培大麦的GPC(9.06%)、粒长(8.97 mm)与籽粒直径(5.10 mm);而野生大麦的粒宽(2.99 mm)和籽粒圆度(0.26)显著低于栽培大麦粒宽(3.12 mm)和籽粒圆度(0.34);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之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按地理来源划分,中亚野生大麦和西南亚野生大麦各籽粒性状均无显著差异,所有地区中西藏野生大麦表现出最高千粒重(36.25 g)和最低GPC(6.85%)。6个地区栽培大麦的GPC由于长期的人工选育已经趋于大致相同水平。按其棱型划分,野生二棱大麦的GPC(11.26%)显著高于野生六棱大麦(7.30%),而其千粒重(30.77 g)却显著低于六棱野生大麦(34.66 g);相反,栽培二棱大麦的GPC(8.51%)显著低于栽培六棱大麦(9.64%),而其千粒重(31.81 g)显著高于栽培六棱大麦(28.34 g)。按皮裸性划分,无论是栽培种质还是野生种质,皮大麦的粒长与籽粒直径均显著大于裸大麦。同时,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分别与粒宽和籽粒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和0.681;而千粒重与G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籽粒的长宽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和-0.121。在野生六棱大麦中,千粒重与GPC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r=0.569~(**))。基于10个籽粒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与野生皮大麦之间、裸大麦与皮大麦之间聚为不同的类群,大部分栽培大麦聚为Ⅰ类群,大部分裸大麦聚集为Ⅱ类群,而大部分的野生皮大麦聚为Ⅳ类群。  相似文献   

2.
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的组成特点,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方法】以马得泉大麦分类系统为基础,并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对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1)西藏高原拥有栽培大麦601个变种。其中,二棱皮大麦13个变种,二棱裸大麦23个变种,中间型裸大麦7个变种;多棱皮大麦57个变种,多棱裸大麦501个变种。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特点。(2)栽培大麦变种在相近海拔高度的分布,不同亚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集中分布于藏东南亚区、藏东北亚区和藏中亚区,而在其它亚区则相对较少。(3)栽培大麦变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下地区很少分布,在3 000~4 000 m高度带内为集中分布区,大于4 000 m以上时,栽培大麦变种的数量则逐渐减少。(4)对该地区9个亚区栽培大麦变种相似性分析显示,察隅-墨脱亚区与藏东南亚区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结论】伯舒拉岭-南迦巴瓦峰-多雄-马拉一线作为西藏冬大麦区与冬春大麦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西藏栽培大麦变种在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性,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3.
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由于它的子实无外壳,故又称裸大麦、米大麦等。据《中甸县志》(现香格里拉县)记载,青稞在迪庆约有1500年的种植历史,主要栽培品种均属多棱大麦亚种,亚种内类型又以四棱大麦多于六棱大麦。迪庆地处云南滇西北高原地区,境内生态环境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麦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日本大麦特性, 从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方面对引自日本的271份大麦种质进行了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日本大麦生育期分布较宽,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较大;相对于对照,株高普遍偏高;穗长表现为二棱材料穗长均长于对照,四棱材料中有44.9%的穗长分布在8.0~9.9 cm之间.六棱除了5份与西引2号的穗长相等外,其余均比对照长.穗粒数的表现,二棱少于四棱,四棱少于六棱.研究的38份二棱材料中有20份的穗粒数与对照相当;四棱材料粒数类型多样,但绝大多数为特多粒型.14份六棱材料中有11份与西引2号类型一样,属于特多粒型;千粒质量的表现为二棱大于四棱,四棱大于六棱.38份二棱材料中仅有7份千粒质量小于西安91-2,6份与西安91-2属于同一类型.四棱材料大部分为中小粒类型.六棱材料中仅二份与对照属于特小粒类型,其余12份粒质量均大于对照西引2号.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来源的大麦品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和DON毒素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赤霉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二棱大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皮大麦的赤霉病抗性也明显好于裸大麦,大麦的抽穗期和株高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不大;地方品种较抗DON毒素积累;赤霉病表型抗性与DON积累抗性既有相关性,又存在显著差异;浙皮2号和余姚红大麦是较好地结合了两类抗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青藏高原六棱裸大麦(即青稞)和其他地区大麦共323份种质为材料,探讨其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标和千粒质量6个性状。结果显示,6个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5.68%~15.67%,多样性指数为1.83~2.07,表明参试材料种子表型变异大,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除密度指标与种子面积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参试材料的6个种子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3.41%。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小方差法(Ward’s method)对323份大麦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Ⅱ类群主要是青稞农家品种和育成年份较早的品种,第Ⅲ类群主要是青稞现代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第Ⅳ类群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以外的二棱皮大麦。可见,在开展青稞种质资源内杂交的同时,不同棱形材料间杂交是改良青稞种子性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不同棱型的188个大麦品种的籽粒β-淀粉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分析比较不同棱型间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并观察了籽粒灌浆期间β-淀粉酶活性的动态.结果表明,同一棱型的品种间籽粒β-淀粉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变异,六棱大麦变异系数最大.多数大麦品种的β-淀粉酶活性变动在500~1500U/g之间,二棱大麦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四棱和六棱大麦.β-淀粉酶活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二棱大麦品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四棱和六棱大麦品种的相关不显著.筛选到8个β-淀粉酶活性高于1500 U/g且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于11.5%的二棱型大麦品种.β-淀粉酶活性在籽粒灌浆前期和后期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中期,最高值出现在成熟期,与单位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发展我国青稞生产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属(HordeumL)是小麦族植物中分布广泛的一个属,栽培大麦(H.vulgare)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是位于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谷类作物。大麦主要用做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以及医药保健品原料,是典型的“三元”作物。大麦分为裸大麦和皮大麦,裸大麦过去主要做食用,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即俗称,如米麦,元麦等,青稞就是裸大麦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俗称。  相似文献   

9.
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6个试点共计146品种次不同棱型大麦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的平均产量是六棱〉二棱高秆〉二棱矮秆;有效穗二棱矮秆最高且变异系数(c.v.%)最小,六棱最低但c.v.%较大;穗粒数是二棱矮秆最低且c.v.%最小,六棱大麦最高但c.v.%最大;千粒重最高的是二棱高秆且c.v.%最小,六棱大麦的千粒重最低。3种类型大麦3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都是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3因素问的相关性有正有负。偏相关分析同样表明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大,所有材料、二棱矮秆、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千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g),产量分别增加102.9、68.7、61.8和73.8kg/hm2;同时二棱高秆大麦穗粒数对增产作用也较显著,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1粒),产量增加86.5kv/hm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增加均对产量有正向效应,其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在3种大麦类型中都居第1位;二棱矮秆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只有穗粒数和千粒重相互间是正值其余均为负值,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都为负值。  相似文献   

10.
137Cs-γ辐射剂量0~750 Gy对5个品种大麦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发芽情况出现显著差异,总体呈现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发芽率下降的趋势。皮大麦品种浙皮9号、浙皮12号、花30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350 Gy左右,裸大麦品种米麦105、米麦146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250~350 Gy。辐照剂量对大麦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裸大麦比普通大麦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大麦品种适宜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二棱矮秆、二棱中秆两个啤酒大麦品种和1个四棱中秆饲料大麦品种进行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密度均以基本苗240万/hm^2为佳。  相似文献   

12.
大麦条锈病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陕西、甘肃等地区的一些大麦品种条锈病发生严重,已成为大麦生产上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查清上述地区大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和品种的抗病性,以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年和1986年对陕、甘等地大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接种试验,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大麦品种共18个,即西引二号、莫特44、勾芒大麦、二棱刺芒、皮穗波、尼赤城二条、吾妻黄金、六棱无芒、驻选二棱、真田麦、澄城四棱、尺八大麦、早熟三号、恩斯293、阿恩特13、棒名二条、恩斯296、二棱光芒。其中除二棱刺芒、二棱光芒、六棱无芒和勾芒大麦由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普病组提供外,其余均由该校农学系大麦研究组提供。供试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 mis f.sp.tritici)菌系9个分属于条中1号、10号、13号、21号、22号、23号、25号、26号和28号等小种,均由西北农大植病研究室锈病组提供。  相似文献   

13.
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提高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中投资少,见效快的一项有效措施,优良种子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中的有利因素,抵制和克服不利因素,发挥其高产特性。驻马店市农科所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展了大麦育种工作,先后育出二棱啤酒大麦新品种豫大麦1号、2号、3号和四棱饲料大麦新品种驻大麦4号,为河南省种植结构调整,协调发展高效农业,振兴国民经济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近几年河南省种子市场较为混乱,种子混杂退化导致大麦产量下降,已成为农业业生产的一处障碍,也给啤酒产业带来不一定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应有措施最大限良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为河南省的农业、工业及饲养业服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二棱皮大麦(Hordeum distichum L.)品种76-22和六棱裸大麦(H.haxastihum L.)品种矮杆齐为材料,并用四种不同氮肥水平为手段,研究了春大麦籽粒的氮素积累规律和含氮量变化规律,主要结果是单株籽粒氮素积累过程可用Logistic 方程模拟,进一步测验表明:同一品种的各处理间,籽粒氮素的相对积累迅速一致,而矮杆齐快于76-22。籽粒含氮量在籽粒发育初期较高,其后逐渐下降,至乳熟中、末期最低,随后又逐渐上升;如增施追肥量,籽粒含氮量也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表明,76-22后期的吸肥能力明显低于矮杆齐,表明76-22籽粒氮素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抽穗前吸收同化氮素的再分配,而矮杆齐则较多地依赖于抽穗后的继续吸收同化。  相似文献   

15.
大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孙桂华,王玉凤,崔天明,王志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大麦是带壳的皮大麦和裸大麦的统称。通常所说的大麦是指带壳的皮大麦,其特征是颖壳与颖果相连结。裸大麦的内外颖与颖果相分离,籽粒裸露在外。不同地区,也有不少地方俗称,如长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聚类分析大麦性状特异性的效果,在对大麦性状一致性与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31个间断型性状和小区性状,对68个大麦品种的特异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运用系统聚类法判别品种间的性状差异,结果比较合理。分析结果与已知品种类别划分相近,所选性状可有效地区分品种差异;二是证明了穗的棱型、籽粒的皮裸性可作为大麦品种性状分组指标。同时也证明了2棱大麦与4棱大麦近似性要比与6棱大麦间的近似性要多;三是表明了东北三省育成的4棱大麦品种间距离短,性状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四是根据品种间差异性,能有效进行亲本和杂交组合的选配,从而为提高大麦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5个二棱大麦“抗性强×抗性中”组合的F6集团和4个“二棱抗性弱×六棱抗性”组合的113个F7系统以及50对二棱和六棱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大麦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麦赤霉病抗性受具有累加效应的微效多基因系统的控制,其广义遗传力为0.60,二棱系统的抗生比六棱系统强,但控制抗性的基因和棱型基因之间连锁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5个二棱大麦“抗性强×抗性中”组合的F_6集团和4个“二棱抗性弱×六棱抗性中”组合的113个F_7系统以及50对二棱和六棱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大麦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麦赤霉病抗性受具有累加效应的微效多基因系统的控制,其广义遗传力为0.60;二棱系统的抗性比六棱系统强,但控制抗性的基因和棱型基因之间连锁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9.
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规律是高产栽培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82—1”、早熟三号、“82—90”为代表研究了春性或偏春性二棱皮大麦在湖北省条件下,各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的积累动态和抽穗后干物质在各器官间的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麦育种的矮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京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758-764
 系谱分析表明 ,尺八大麦、萧山立夏黄、沧州裸大麦、矮秆齐、浙皮 1号和盐辐矮早 3是我国大麦育种的主要矮源。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大麦矮秆和半矮秆品种 (系 ) ,主要是以它们为矮秆亲本的 6大衍生系统组成 ,分别占 14 .5 %、2 1.4 %、11.4 %、5 .7%、7.5 %和 7.5 %。其中尺八大麦、萧山立夏黄和沧州裸大麦主要在 80年代以前使用 ,而矮秆齐、浙皮 1号和盐辐矮早 3则是 80年代大量使用的矮源。在这 6个矮源中 ,前 4个携带相同的矮秆基因uz,位于大麦 3H染色体长臂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