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和抗旱等多角度出发,对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针对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系条件等建立其适宜的水面率分析模型:用抗旱天数、作物抗旱日需水量、项目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推求项目区抗旱需水量,即为丘陵区坑塘正常库(塘)容;用流域特征、设计暴雨、损失和汇流等参数根据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用简化三角形法进行调洪演算,分析滞洪库容,此处考虑一定的下泄流量(qm>0);进一步把坑塘水体概化为一锥台体,考虑其边坡系数,用平均水深推求丘陵区适宜水面面积,进而求得丘陵区适宜水面率R丘陵.  相似文献   

2.
土地复垦整理可行性研究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陕西省乾县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针对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后对土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判法与标准地块法对项目区土地复垦整理实施后的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对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陈勇  曾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26-9328
从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分析和季节性水土资源平衡分析2个层次,对关坝镇土地整理项目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中等干旱年,在75%保证率情况下,项目区各灌区水土资源能够实现平衡。但部分地势较高、现有灌溉渠道尚难延及地段,利用现有水库和坑塘进行提水灌溉,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并不合算。所以,仍需要在这些地段新建蓄水池,用以蓄集降水,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朱文超  马耀光  张增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76-6777,6825
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防洪除涝及水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随着杨凌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杨凌区水环境存在着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和污染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城市水环境基本生态特征功能和水环境发展要求,按照整体性、系统化及连续性保护原则,采取水功能分区保护措施对杨凌区水环境实施规划保护。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的水循环过程和水量、水质状况,而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以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区的需水量、供水量及水量平衡,详细介绍了低压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相关水力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灌溉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区域用水状况和农业水环境,优化区域灌溉系统。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水量供需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得到提升,水土流失得以控制,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中低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系统抗灾能力增强。【结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物元分析模型在用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受损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开展3方面研究:①在框架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观与问题导向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②提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生态坑塘等特色工程布局;③针对采煤塌陷区区特有潜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恶化与土壤质量及结构受到破坏等现状,提出生态型降水排水沟道与土壤修复工程等特色设计。这一针对性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科学开展土地整理,科学恢复生产能力,重建农田生态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宾川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前后对比法、动态和静态经济效益指标定量研究了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实际经济效益与预测经济效益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疏勒河项目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条件,并结合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人口,综合论证安置区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水资源相对匮乏,属于严重缺水城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水增长明显快于供水能力增长,资源性缺水严重,尤其是生态环境用水量缺乏.应从重点防洪工程、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民生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水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大庆市水体目前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针对不同的水体功能提出水环境容量利用的方案;指出可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改善污水处理工艺、植被控制技术、稳定塘与湿地控制技术等方法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庆地区泡沼众多,以清淤、稀释混合、水生植物净化等多种手段加强泡沼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会泽县冷浸田排水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浸田是云南省会泽县涝渍型灾害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建立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控制指标,对建设高产稳产田具有指导作用。以涝渍水深为综合指标模型,利用规范或规程规定及经验数据确定相应指标,采用地下水渗流计算进行浸润曲线复核排水沟底深。建立了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指标:排渍深度1.2~1.8m,耐渍深度0.5~0.8m,耐渍时间3d,稻田适宜渗漏量为8mm/d,地下水临界深度0.8~1.4m。通过工程实践与运行效果观测,排水效果明显,加强了土壤通气性,土壤排水通气顺畅。从工程设计角度采用浸润曲线复核基本尺寸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水体纳污能力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沿海河网地区水系复杂,水体具有水深较浅、流速缓慢、顺逆不定和水体自净能力不强等问题。以沿海平原河网地区的海门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水系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市主要河道的纳污能力,为当地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因此,水平衡分析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水平衡分析应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从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复种指数、灌溉定额等分析需水量,从而确定是否采取工程措施,保证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农田灌溉要求。以四川富顺县福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水平衡分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对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冗余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沟塘水质对景观特征有不同的响应,景观特征对干季的水质变化解释度能够达到47.3%,相对于湿季水质有较强相关性。沟塘景观结构能够解释15.7%~47.3%的水质变化,沟塘边缘密度在不同时段均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组成中沟塘对水质作用相对较弱,但在景观结构中沟塘类型景观指数相较于其他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作用较强。研究表明,沟塘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不同时段水质有重要影响,聚集的沟塘斑块以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水质有利,沟塘景观特征与干季水质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田排水沟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农田排水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该文从水文效应、生物效应和去污效应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农田排水沟渠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农田排水沟渠与农田地下水位、生物多样性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机制,同时简要介绍了沟渠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研究,结合目前研究状况,提出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排放路径的随机性、排放区域的广泛性以及排放量大面广等特征,即使在实施源头控制后,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污染物随各排放途径输移,对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实施生态拦截技术,高效阻断污染物输移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生态拦截沟渠技术不额外占用土地,能高效拦截净化氮磷污染物,并兼具生态景观美化之功能。人工湿地技术、稻田消纳技术以及前置库技术,也能有效拦截氮磷污染物,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占地面积大的缺点限制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推广。以丁型潜坝技术为代表的陆-水交接面污染拦截净化技术在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物的过程阻断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缓冲带、生草覆盖、脱氮沟以及湿地-多级塘等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生态拦截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兼顾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在充分利用和改良现有沟渠塘的基础上注重氮磷养分资源的回用,从而提高拦截效率,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生  邢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50-5553
分析海南省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出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和水质保护目标,利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进行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5,5(6):59-64
为了控制条锈病为害,减少农药污染、防治成本和菌源传出数量,确保本地、邻近麦区与中国东部主产麦区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田间系统监测和普查、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主栽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步淘汰。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实现品种合理布局和多抗源品种集团当家,能有效降低条锈病发生为害。首次探明了小麦间作不同作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为14.84%~62.89%,推行药剂拌种、健身栽培,可推迟并减轻条锈病发生为害,降低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探明了条锈病最佳防治方案为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各施药1次;探明了几种新药剂防治条锈病效果和25%丙环唑防治条锈病的适宜用量(600~650 m L/hm2)。首次提出了本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策略。搞好防治示范片和应急防控,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并带动大面积防控落实。1999年以来,全市小麦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虽高达81.25%,但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小麦产量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特大发生的2002年除外),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1591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