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贵州辣椒种质资源的表型和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来自贵州省不同地区的61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种质进行表型和SRA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以探索贵州辣椒种质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辣椒的主要果实性状和叶色进行聚类分析,在1.35遗传距离系数处可以聚为4个组群,即朝天椒、圆锥椒、牛角椒和棱柱形椒.30对SRAP引物组合中,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清晰条带数为10.33条,其中多态性比率为38.62%,从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用于SRAP分析.61份辣椒种质问的相似系数分布为0.21-0.98,在0.72的相似系数处,供试材料分为8个组群,辣椒多样性分布和种质来源地具有一致性,来源相近的辣椒种质基本上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花椒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条RAPD引物对21份花椒种质资源的DNA进行了扩增,计算了样品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共扩增出25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86条(占72.3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位点6.2个。21份种质材料间均存在遗传差异,其中韩城红葡萄椒和韩城大红袍遗传距离最近,平均遗传距离为0.290 4;凤县野生构椒和韩城白葡萄椒的遗传距离最远,平均遗传距离为0.833 6;同一种质资源内个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山东大红袍个体间差异最大,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87 2,但临夏一号和凤县大红袍2份种质内个体间均未检测到差异。当遗传距离取0.529 7~0.576 3时,21份花椒种质资源可以聚类为3组,当遗传距离取0.496 3~0.503 7时,可聚类为7组。RAPD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出了花椒种质资源复杂的遗传背景;为花椒品种的鉴定与分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核心种质的构建为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420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种质为试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11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分别采用3种聚类方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和法)、3种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法、优先抽样法和偏离度抽样法),按照25%的抽样比率构建辣椒核心种质库,采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评价不同方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的优劣。结果表明,类平均法优于中间距离法和离差平方和法,偏离度抽样法优于随机抽样法和优先抽样法。基于马氏距离、类平均法、偏离度抽样法获取的105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辣椒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通过DPS 7.05计算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筛选获得的20条ISSR引物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3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9.14%,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1.60条条带.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637,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05.野生种与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688、0.4618和0.4643;而在124份栽培种中,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2024),引进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167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可将野生种与栽培种完全区分开;5份野生种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又被划分为4个类别;124份栽培种在遗传距离为0.2000时可划分为6个类别,其中,新种花、福菜薯18号和黄皮9号3个品种各自单独组成一个类群(第Ⅰ、Ⅱ和Ⅴ类),金山57、豫薯8号和瑞薯1号组成第Ⅲ类;第Ⅳ类包含93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第Ⅵ类由25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结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地的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以野生种与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而栽培种间又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间差异较大,即地方品种资源在我国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甘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开展螺丝椒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辣椒团队经多年自交纯合后的60份螺丝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1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开展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螺丝椒材料在11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10.52%~58.07%,平均32.04%;其中单株果数变异系数最大,为58.07%;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为10.5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株幅、果实横径与果肉厚和单果重、单果重与心室数和果肉厚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心室数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果实纵径与心室数及单株果数与果肉厚、果实横径、单果重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单株果数与心室数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基于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0.628%;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处将60份种质资源分为5类。以上结果为种质资源材料的利用及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螺丝椒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百合新鲜鳞叶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6份不同生态型的百合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条有效引物,共得到769个扩增位点,其中62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占81.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份百合种质在阀值为0.9407处分为2个聚类群,即百合科两个不同属的植物:百合属和大百合属;阈值为0.5790处,百合属被分为3个不同的种:百合、卷丹和细叶百合.聚类结果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不同供试百合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远,且各种质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宁夏春小麦核心种质聚类分析筛选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宁夏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与自育创新的 6 5份优异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 2 9项基本农艺性状 ,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其遗传类群。结果表明 ,当以 r=0 .92 95 43为阀值时 ,可将材料分为 、 、 、 、 类 ,其中第 类在以 r=0 .70 2 837为阀值时可继续分为 6个亚类 ,而对照品种宁春 4号则独成 1类。并且初步筛选出可供生产或育种利用的 2 0个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8.
鉴定百合资源抗棉蚜性和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可为百合抗蚜及进一步抗病毒病育种提供重要亲本资源,提高百合抗蚜育种效率.连续3年,利用人工蚜虫接种和蚜量比值法鉴定60份百合资源(11份野生种、49份品种),荧光SSR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60份百合资源根据蚜量比值法可分为5级,12份资源为高感材料,6份资源为感虫材料,4份资源为中抗材料,7份资源为抗虫材料,31份资源为高抗材料.6对SSR引物共检测出35个主要等位变异,每个位点平均5.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663~0.8940,平均0.747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为0.491~0.848,平均0.64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3759~2.5319,平均1.9231.不同抗蚜级别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化为0.1309~0.5403,平均0.3306,遗传一致度变化为0.5826~0.8773,平均0.7267.其中,感虫组和高感组资源遗传距离最小(0.1309),遗传一致度最大(0.8773),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抗百合组和中抗百合组资源聚为一类,高感百合组和感虫百合组资源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5组百合资源在多个组群中均出现.通过试验研究,建立百合种质资源抗棉蚜评价体系,明确部分资源抗蚜差异及遗传关系,筛选得到一批抗蚜种质资源,为百合抗蚜及进一步抗病毒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SSR标记揭示部分烤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59份烤烟种质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分布于烟草基因组21条连锁群上的56对SSR引物,揭示59份烤烟种质的遗传差异。【结果】共检测到241个多态性位点数,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数为1~9个,平均为4.3个;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2~0.931,平均为0.793;中国烤烟种质间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239;中国地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289。59份烤烟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9~0.419,平均遗传距离为0.214。聚类分析表明,在L_1(GD=0.13)处可将59份烤烟种质划分为1个大类群、2个小类群和1个由单一烤烟种质形成的独立个类;在L_2(GD=0.09)处可将54份烤烟种质进一步划分为2个大类群、3个小类群和9个由单一烤烟种质形成的独立个类。【结果】59份烤烟种质资源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小,中国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均大于美国和津巴布韦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大于选育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木薯核心种质。[方法]对161份木薯种质的6个性状参数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立了Minkowski遗传距离进行质心聚类分析,优先取样法(D2C5S3)适合木薯核心种质构建;获得了木薯核心种质25份,占原种质的15%,能代表原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反映了供试木薯种质的遗传背景较狭窄,遗传多样性范围相对较小,存在遗传冗余现象。[结论]木薯核心种质的构建为木薯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分析了27份檵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包括24个红檵木变异类型,1个长红檵木(檵木的另一变种)及2个原种檵木材料.共筛选了180个随机引物,其中16个引物能产生清晰的扩增带且多态性明显.共产生119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4条,其中多态性带96条,多态性比例为80.7%.对RAPD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本共分为5个聚群,聚群内各样本之间没有明显的共同特征,但各小聚类组内各样株基本上有相同的叶色或花色.2个檵木原种、长红檵木与8个红檵木类型形成了一个大聚群,2个檵木原种与2个红檵木小叶类型亲缘关系很近.檵木与长红檵木的距离小于檵木与红檵木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九节茶种质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 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65.71%;37个种源间遗传多样性较低,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广西5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1770,种内遗传多样性为0.0990,基因分化系数为0.4405,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44.05%,55.95%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6350。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8~0.9143,平均0.809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处,37个种源可以分为5类,聚类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种源的地理分布,但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羽衣甘蓝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利用国外羽衣甘蓝商业品种和自主选育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5份羽衣甘蓝材料,包括7个切花、17个地被和1个食用类型,分别测定24个营养性状和11个生殖性状,按照数值、二元和多态性状特征进行编码和赋值,应用UPGMA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性状的UPGMA聚类结果,当欧氏遗传距离为9.87时,25份材料被聚类为2大类群,叶型为圆叶、皱叶、裂叶的24份材料聚为一类,叶型为裂皱叶的1份材料单独聚为另一类群;当欧氏遗传距离为7.20时,25份材料被聚类为3大类群,叶型为圆叶的11份材料聚为第1类群,皱叶与裂叶的13份材料聚为第2类群,裂皱叶的1份材料单独为另一类群;当欧氏遗传距离为6.82时,25份材料依据叶型被聚类为4大类群,即圆叶类、皱叶类、裂叶类与裂皱叶类。根据生殖性状的UPGMA聚类结果,当欧氏遗传距离为4.35时,25份材料依据子房颜色被聚类为2大类群,即子房颜色为黄绿色的归为一类,紫红色的归为另一类。【结论】在24个营养性状中,叶型是决定亲缘关系远近的第1要素,其次是叶色。在4种基本叶型中,皱叶与裂叶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裂皱叶与其他3种叶型的亲缘关系较远。在11个生殖性状中,子房颜色为决定亲缘关系远近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表型的棉花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来自3个栽培种(陆地棉、海岛棉和亚洲棉)的92份棉花资源的9个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变异系数、特异材料百分比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值均表明该群体蕴含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软件NTSYS-pc,采用类平均法(UPGMA)对相似系数矩阵和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品种所属的种及系谱吻合性较高;利用软件QGAStation筛选出核心材料22份,方差差异百分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相关统计学指标显示核心材料组遗传多样性与原群体基本一致。基于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材料的筛选将为后续的育种工作和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云南保存橡胶树部分种质资源叶表型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 854份橡胶树81’IRRDB种质资源的叶蓬、叶柄、蜜腺和叶片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4个性状中,相对性状分布频率最小值为0.59%~14.78%,最大值为40.08%~82.85%;用Upgma法聚类,当欧式距离为5.11时,聚为5组,其中最大1组包括99.62%的样本;用Furthest Neighbor法聚类,在欧式距离为7.0时,聚为6组。2种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但都表明叶子性状变异极丰富,变异与地理来源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的亲缘关系,为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海南农村的7个逸生辣椒品种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从19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0条DNA条带,多态性条带45条,多态率达87.22%。2)聚类分析将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分为2大类,簇生椒归为一类,其余6个品种的遗传距离相近,归为小米椒+朝天椒类。3)按海拔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低海拔对辣椒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柴胡分布广,各地均有种植,但由于引种来源、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导致市售北柴胡药材性状不一、质量不稳、药效不可控。鉴定分析了我国7省份10产地栽培的北柴胡种子的地理变异、种子特性及植株生长状况,探讨了不同种源北柴胡种子和植株变异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北柴胡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及含水量等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种子千粒重与经度呈明显正相关,含水量与年降雨量呈明显正相关,其他地理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种源北柴胡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株的茎粗与纬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根茎干重与年均日照呈明显的正相关;欧式距离聚类分析显示10个产地北柴胡种子和植株聚为4类,不同类别植株和种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260份花生材料为试材,采用不同的遗传距离构建吉林省花生初级核心种质。在50%的取样比例下,采用数量性状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指标评价不同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选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构建花生初级核心种质,并利用等位变异数、有效等位变异数、Shannon-Weaver指数、Nei期望杂合度等SSR标记相关参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欧式距离,采用优先取样法结合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包含128个样品的花生核心种质。采用SSR标记参数进行验证,表明128份初级核心种质可以代表原种质80%的遗传信息,较好地代表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辣椒(Capsicum spp.)遗传资源与分子育种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辣椒的起源(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分类(有5个栽培种:Capsicum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C.pubecens和若干野生种)、遗传演化背景、种间杂交障碍(单向不亲和性、种子败育、胞质雄性不育)、染色体倍性控制以及辣椒分子育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玉米弯孢叶斑病新月弯孢菌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2个新月弯孢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①22个受试分离株共产生89条谱带,其中70条为多态性带,约占谱带总数的79%;②利用UPGMA法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65为阈值,将22个受试菌株分为5种遗传类型.上述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弯孢叶斑病新月弯孢菌群体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即存在明显的种内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