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鱼腥草,南方一些地区又把它叫做折耳根,是人们常见的一道菜肴。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一、鱼腥草的功效鱼腥草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毒。鱼腥草作为植物抗生素,最难得的是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内治咽炎、肺炎、尿道炎、阴道炎、肾炎,外治皮肤上的炎症和疱疹。有时候,炎症发生在人体内,人  相似文献   

2.
红心草     
《新农村》1998,(8)
“红心草”,学名叫鱼腥草,它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在家乡的田头、地边、山间、坑边到处都能见到她的芳踪,其全身有鱼腥味,据医学资料记载:“红心草”可治疗肺结核病。而在灾荒年间,鱼腥草又成了家乡人救灾救荒的救命草。家乡人用它来充饥,当饭吃,它救过村里人的命,让人们度过灾荒,人们爱惜它,后来,鱼腥草就被家乡人亲切地称呼为“红心草”。本来我并不认识“红心草”,在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它不仅是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而且其嫩根、嫩茎叶还是一种营养丰富、强身健体、独具风味的特种蔬菜.鱼腥草一般要在气温达到15℃后方可萌芽,气温达到20℃以上生长迅速,菜用时间短,一般在20~25天.覆膜栽培可使鱼腥草提前20天左右出土萌芽,延长蔬菜利用期,能在早春时节吃上鲜嫩的鱼腥草.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因有一股腥味而得名,又叫蕺菜、侧耳根、臭草等,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在长江以南都有分布,在我国古代就是一种野生蔬菜,可救荒。唐代《新修本草》把它列入菜部,说鱼腥草“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我国食用鱼腥草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越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曾采过鱼腥草食用。南宋《会稽志》载:“蕺山在府西北六里,越王尝采蕺于此。”以后的《遵义府志》也载有:“侧耳根即蕺菜,荒年民掘食其根。”鱼腥草有一种苦腥味,《齐民要术》中就有鱼腥草去苦腥的方法——蕺菹法…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因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药用功效而备受人们青睐,此外,它还含有一定的纤维,老百姓称“减肥菜”。鱼腥草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野生分布,常生于山地、沟边、塘边、田埂或林下湿地。由于需求量的增加,对鱼腥草的人工栽培已很普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 前景好吉林抚松露水河林业局王延东鱼腥草,植物学上称为蕺菜,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茎上有节,叶子互生,心脏形,花小而密,结蒴果。因它的茎和叶有鱼腥气,故而得名。主产区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为最多。据有关专家近期分析,鱼腥草,近年采日益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以鱼腥草单作、玉米单作为对照,研究了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根茎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单作根茎叶产量比间作的高147.06%,产值比间作的高154.99%;鱼腥草单作的植株生长状况、根茎叶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比间作的高;总产值鱼腥草单作鱼腥草+玉米玉米单作;投入产出比鱼腥草单作(5.67)玉米单作(3.39)鱼腥草+玉米(2.48)。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以鱼腥草单作、玉米单作为对照,研究了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根茎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单作根茎叶产量比间作的高147.06%,产值比间作的高154.99%;鱼腥草单作的植株生长状况、根茎叶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比间作的高;总产值鱼腥草单作〉鱼腥草+玉米〉玉米单作;投入产出比鱼腥草单作(5.67)〉玉米单作(3.39)〉鱼腥草+玉米(2.48)。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7,(4):55-56
通过比较鱼腥草大棚与裸地种植的好坏,进一步探究大棚种植鱼腥草的不同技术结果。研究表明:大棚种植鱼腥草能够在冬、春季,地面阳光不足的情况下使鱼腥草地上部分有效生长。不仅如此,鱼腥草大棚种植方法还能使其生育期缩短,提高鱼腥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栽培与野生鱼腥草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扩大鱼腥草资源,探讨栽培鱼腥草对比野生鱼腥草的质量。对其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挥发油成分、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层析比较。挥发油含量略有差异,挥发油成分、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栽培鱼腥草可代替野生鱼腥草药用。  相似文献   

11.
芷江县罗旧镇曹家坪村村民滕建星2002年种植1.3公顷鱼腥草,收入达13万余元。滕建星根据侗族人民喜爱吃鱼腥草根茎的习俗和当地市场行情,2000年开始进行鱼腥草人工栽培,栽植334平方米鱼腥草,当年收得鱼腥草鲜根茎1000公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在全国各地无霜期内均能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正常越冬,气温12℃即可出苗,生长期温度16~25℃.它具有喜湿、耐涝、耐阴,对光照和土壤要求不严等特点,且不与其它作物争地.鱼腥草以嫩茎叶和地下嫩根供食用,每100g嫩茎叶含蛋白质2.2g、脂肪0.4 g,碳水化合物6 g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另外还含有鱼腥草素、癸醛、月桂油烯等,可凉拌、炒食、做汤或腌渍,能制作多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另外,鱼腥草的药用功效也很高.  相似文献   

13.
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对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结论]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与其他产地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但各产地的鱼腥草的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营养液培育方法,研究不同铬浓度胁迫下喷施乙烯利对鱼腥草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乙烯利可提高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鱼腥草叶片POD,SOD,CAT活性,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重金属铬对鱼腥草的伤害,并可增加鱼腥草对铬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鱼腥草分布比较广泛,被称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一种属于多年生长的三白草科植物,遍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鱼腥草命名主要是来源于它的鱼腥味,又称蕺菜,臭跟草,臭菜等。鱼腥草高15~50cm,上部分笔直,茎干在地面上可见,叶干长3~5cm,茎干和叶干成鞘状,花朵小且没有花背、颜色是白色的、有三个雄花蕾、花丝有点长,花朵只在夏季开放,花序长度约2cm。鱼腥草的果实形状非常接近于球,直径为2~3cm,顶部是裂开的,花期为5~6月,果实成熟期为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产自云南曲靖的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地下部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鱼腥草粉用量、黄油用量、色拉油用量和糖粉用量4个参数对鱼腥草酥饼品质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酥饼最佳的工艺配方是鱼腥草用量8 g,黄油用量54 g,色拉油用量54 g,糖粉用量64 g,此工艺下制作出的鱼腥草酥饼品质良好,浅黄色,色泽均匀,外形完整,组织细腻,口感酥脆爽口。对鱼腥草酥饼的相关理化指标及微生物限量进行了15 d的监测,结果表明,鱼腥草酥饼的过氧化值、酸价、微生物限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过氧化值和酸价远小于对照组相应值,提示鱼腥草具有抑制酥饼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是威宁县哲觉镇主要种植的中草药品种之一,为当地鱼腥草种植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综述当地鱼腥草种植技术,分析种植效益和成本,并从现代农业角度提出打造当地特色鱼腥草种植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鱼腥草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同时也是特色蔬菜,特别是鱼腥草嫩芽菜风味独特,甜脆可口,可做独具风味的凉拌菜。鱼腥草嫩芽菜生产属反季节栽培,在冬春季节上市,价格高、销路好。由于漾濞县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环境,特别有利于鱼腥草生长,是大理州鱼腥草的主产区,多年前就通过实施项目总结形成了无公害鱼腥草生产技术规程应用于大面积生产,进行了无公害鱼腥  相似文献   

19.
在喀斯特地貌温凉气候区对鱼腥草进行不同播种量试验,探讨鱼腥草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表明:播种量低对鱼腥草植株的茎粗、分枝、叶长和茎叶数比较有利,播种量高则鱼腥草植株的株高和茎株数占优势。在本种植区域和种植条件下种植的鱼腥草茎叶水浸出物均高于药典标准(浸出物不得低于10%),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相比较播种量在450 kg/hm2时,鱼腥草根茎蛋白质、脂肪含量最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1 650 kg/hm2的播种量,鱼腥草根茎水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最高;4 050 kg/hm2的播种量,鱼腥草茎叶产量、根茎产量、根茎净增重均最高,其茎叶水溶性糖和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含量均较高,因此,兼顾鱼腥草产量与品质,建议生产上鱼腥草的适宜播种量在4 0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野生鱼腥草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腥草生产中,种茎多以采集野生鱼腥草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逐年扩大繁殖提供生产用种。本试验研究了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产量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的产量和抗病性影响较大,野生鱼腥草种茎产量不高,但抗病性最好;以人工驯化栽培第3代种群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产量达35607.2kg/hm^2。人工驯化栽培5代以后,群体长势渐弱,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