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人工气候室长日低温(昼/夜:24/20℃,光长14.5h)和武汉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分别研究了7个光温敏不充系育性临界温度。结果表明,供试光温敏不育系对低温敏感期大致为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以套袋结实率为指标时,长日不育的下欠序为W6154s〉W7415s,N58S〉3300as,N5047s,31111s,N5088s;在武汉秋季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N58s,330  相似文献   

2.
两用核不育水稻光敏与温敏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不曙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的光敏衣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s和33001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节控制。W6154s育性在  相似文献   

3.
以农垦58S为基因供体转育的W6154S,Ks-9,N12S,N15S,N18S5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991~1993年在广州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它们的育性变化,对温度诱导其有性转换规律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不育系,其温敏性越强不育系温敏期越长,同一不育系,日最低温温敏期最长,日均温其次,日最高温最短,2.不同不育系各温度因素对花粉育性的影响不同,有的以日最低温影响最  相似文献   

4.
籼,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等位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1991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互杂交的F1,F2,F3等植株在武汉自然长光照或遮光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1514S,31111S和33001S的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相互间还存在着微效修饰基因的差异,但灿型核不良系W6154S和W7415S的不育基因座位可能不相同,W7415S的光敏不育基因来源于农垦58S,W6  相似文献   

5.
水温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可育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农垦58S、5047S、W6154S和KS-9,在广州可育期间的育性恢复是不完全的。其花粉可育性和自然结实率均低于正常品种。营养生长期适当的低温对其可育性的恢复是必要的。这些不育系,在华南双季稻区春季繁殖产量高,秋季制种风险小。  相似文献   

6.
水稻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属低纬度高海拔稻作区,气温平稳,年较差小,目长度变幅不大。可育临界温度为23.5℃的培矮64S低温敏型核不育系在云南有广泛的适宜制种区及繁殖区,是开发利用的重点。不育期光长效果宽,光,温互补作用强的光温敏型不育系N5088S、7001S繁殖容易,在日长14小时以上,日均温>24.5℃条件下可以稳定不育,在云南中、北部海拔1000m以下,能确保7月中旬以前抽穗的地区适宜制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S-1和5460S等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单株育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安农S-1外,其它7个不育系株内颖花间育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连续套袋自交对降低颖花间的育性差异效果不大;不育期间有少量自交结实,结实粒在穗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它们具有与相应不育系一致的光温敏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期播种试验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进行育种与温度相关性分析,结合散布图、套袋结实率及自交结实率,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敏感期长短,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及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的可育性与敏感期日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农垦58S/激光4号//献党转育成的湖农5S,经研究属于籼型光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主要特点是:不育起点温度低,达到了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的水平,制种安全可靠;转为可育的临界光长要求比N5088S更短,在湖北不能繁殖,需在低纬度地区冬季繁殖;它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较好,有利制种;配合力强,其杂种米质好,抗性较强,可以这配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新育成的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H61S、H69S的育性转换特性,于2005—2006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引起两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最主要的原因,光照时数对不育系育性影响不显著。(2)H61S、H69S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分别为抽穗前19 ̄10d和20 ̄10d,最敏感期均为抽穗前17 ̄13d,与对照培矮64相似。(3)当不育系由不育转为可育,可育花粉率达1%时,H61S、H69S和对照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2℃、25.3℃、26.1℃。(4)两个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播种条件下都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较高的自交结实率,育性转换期均比对照培矮64S短,可以安全制种,也可繁殖,但适宜繁殖的抽穗期范围窄。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春季的4-6月份和秋季的9-11月份,运用ZDR-20型自记仪,对日光温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连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趋势比较一致。晴天时,温室内外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差异最大,昙天次之,阴雨天最小。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得知,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对大麦品系进行光照处理,试验表明:14h和15h长光照能明显促进大麦的生长发育,提早出芒抽穗,而10h的短光照处理对于冬性和半冬性大麦品系不能正常微穗成熟;光照强度也有促进大麦发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e forecast of sterile alteration for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line in two-line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wa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screen temperature determined by weather station.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plant temperature, which was more exact and direct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of the self-seeded setting rate of a widely used TGMS line, Peiai64S, by several temperature parameters and durations, showed that the fertility was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plant temperature at a height of 20 cm or the air temperature around it in three days duration. Using the stem temperature of three days at a height of 20 cm as the simulation parameter, the fertility of Peiai64S had the maximum, minimum and optimum temperatures as 22.8, 21.7 and 22.5℃, respectively, whereas 23.2, 21.5 and 21.8℃ when using the air temperature of three days around the height of 20 cm as the parameter. Such temperature indices can be used to conclude the sterile alteration of TGMS for safeguarding seed production of twoline hybrid rice. The article also established a statistic model to conclude plant temperature by water temperatures at inflow and outflow, and air temperature and cloudage from weather station.  相似文献   

14.
试验证明:通过技术处理的两系不育系能够实现双向彻底转育,既防止自交结实,保证制种安全.又能够完全自交结实,保证繁殖产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省是水稻种植大省 ,年种植两系杂交籼稻 18.7万hm2 。近年由于制种期低温造成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杂交种不纯 ,使得两系籼稻的推广严重受挫。笔者分析了导致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育性转化起点温度漂变的成因 ,指出该漂变是由籼型两系不育系内在遗传机制决定的 ,只可减弱 ,不可避免 ;并且提出了在生产上应对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雄性不育大麦A1,A2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诱导因子.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是抽穗前19~32d,即药隔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7℃以下低温诱导不育,10℃以上温度为正常可育,7~10℃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此范围内,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该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有典败,圆败和染败,也有无花粉型.大麦幼穗发育进程的穗间或小穗间的差异和温度的波动性变化是导致该不育系育性漂移的主要原因.光周期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必须在可育温度范围才能得到表现.对提高生态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保证杂种纯度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气候室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进行耐小孢子阶段低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低温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15℃低温处理7 d,不育率降低幅度由3%增至70%.冷积温每增加1℃,不育率由0.002%增至1.898%.由此鉴定出来的耐小孢子阶段低温的水稻品种有:空育131、龙稻3号以及龙稻6号.而对此期低温较敏感的品种是龙粳11、龙粳13、松粳7号、龙稻7号和垦稻12等.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与温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贵阳对8个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间期为10-15d的分期播种,以套袋自交结实性作为育性考查指标,结果所有核不育系都有稳定不育期和可育或部分可育期表现,且育性转换明显。稳定不育期的长短因不育系不同而有差异,范围在5-33d。自交结实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所有不育系都在幼穗发育的一定阶段内对温度表现敏感,大多数不育系的温度敏感时期在抽前7-24d,培矮64S在抽穗前17-30d。不同不育基因供体来源的不育系对温度敏感时期和持续时间长短存在着差异,同一不育基因供体来源的不同不育系之间,其育性对温度敏感时期和持续时间长短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生态核不育大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中期至四分体形成期。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上限温度为10℃,可育下限温度为13℃。  相似文献   

20.
 对新培育的温敏不育系“417S”进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光温处理,研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研究发现,光照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极小,温度是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育性转换的临界发育时期是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临界温度是日平均温度23.0 ℃(30.0/20.0). 同时发现,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可能具有上限和下限两个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