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含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为3.0、4.0和5.0 mL,使用流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土壤和植物样品硫酸消煮液的全氮含量,分析不同硫酸加入量对其全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流动分析仪法与传统方法(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可优选为3.0 mL,消解硫酸量(mL)与缓冲液中氢氧化钠浓度(g/L)适宜比值在0.158~0.163。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6.40%~102.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1.52%;在重复性试验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c.v.)小于3.00%。流动分析仪法与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回归直线y=1.0747x-0.7762,R=0.9957,二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以凯式消煮法优选硫酸量3.0 mL进行土壤和植物样品消煮,建立以其消煮液测定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可确保流动分析仪准确地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流动注射法测土壤全氮全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注射分析 (简称FIA)是 1 975年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溶液自动分析及处理技术 ,它具有分析速度快 ,精度好 ,设备操作简单 ,节省试剂与试样及适应性广等一系列优点[1 ] 。为工农业化学分析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景。我中心化验室从北京农林科学院引进流动注射分析仪开展植株N、P含量分析的技术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土壤N、P含量分析方面 ,还有待探索。本人在查阅有关资料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 ,找出一套土壤氮、磷联合消化 ,流动注射法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含量的的配套方法。运用此法测定土壤全N、全P ,节省了许多工序 ,待测液直接上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用 TRAACS2000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中常见氨基酸态氮的基础上,研究了浸提温度、土壤样品处理方法对易矿化有机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氨基酸态氮的回收率平均达到94%,而通过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得浸提液中全氮量占凯氏定氮法所测浸提液中全氮量的84%,二者有极显著相关,从而也间接证明了土壤 CaCl_2浸提液中主要以氨基酸态氮为主;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含量随浸提温度提高和浸提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底层土壤不如表层土壤对浸提温度提高所增加的幅度大,并且表层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含量随样品不同处理变化的顺序为105℃烘干样>40℃烘干样>风干样>鲜样;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提液不同形态氮素时,可用去离子水作为清洗液代替0.01mol·L~(-1)CaCl_2,以避免 CaCl_2作清洗液产生沉淀而影响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植物全氮的AA3型流动分析仪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AA3流动分析仪测定植物中总凯氏氮的可行性,对不同硫酸浓度样品所用缓冲试剂中Na OH用量进行了筛选,将结果与常规的植物中总凯氏氮测定方法(FIAstar 5000流动分析仪)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考察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与FIAstar5000法相比,利用AA3流动分析仪测定植物的全氮含量结果无显著差异;采用0.10 m L/min进样管时,其检测范围为0~70 mg/L;采用0.23m L/min进样管时,其检测范围为0~50 m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7.10%~105.30%,检出限为0.07~0.08 mg/L。这表明AA3测定植物全氮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矿质氮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土壤矿质氮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应用采自果园、菜园、麦田、麦田休闲地和草地的5种土样,研究了土样预处理方式、KCl浸提液的保存方式对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矿质氮具体测定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预处理方式和浸提液保存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中矿质氮的测定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各种影响因子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值的影响较铵态氮大。采用鲜土直接测定、KCl浸提液不保存直接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土壤矿质氮的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诸因素中很重要的2个因素。在化学测定技术上,土壤全氮的测定较繁琐,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较为容易。通过对测定的大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太仓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结果估算土壤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9x+0.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对土壤供氮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东平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采集全县14个乡镇的2 000个土样,对土壤全氮含量进行测定,得出各乡镇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状况,并提出测定过程中的改进建议与注意事项,以期为判断当地土壤肥力、拟定施肥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肥对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连续2 a对塌陷地土壤复垦,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内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中全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塌陷地复垦土壤的全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肥+无机肥(N+M)处理对提高土壤全氮效果最好,有机肥+无机肥(N+M)、有机肥+无机肥+菌肥(N+M+F)和有机肥(M)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无机肥+菌肥(N+M+F)处理对提高土壤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流动注射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自全国30个地区的30个土壤样品经H2SO4-催化剂消解后,分别用流动注射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通过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证明2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结果一致.以NH4Cl(1000mg/L)为标准,回收试验表明,流动注射仪与凯氏定氮法的回收率也基本一致.比较2种方法可以得出:流动注射法适用性广泛、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分析效率高、消耗样品和试剂量少,适于大规模分析土壤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法与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有效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祥盛  赵竹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66-12167,12178
采集全国20个地区20个土壤样品,用2 mol/L KC l浸提后,分别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和碱解扩散法测定样品的速效氮(NH4+-N)含量及回收率。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5.0%~105.0%,可见,2种测定方法的精确度和精密度是一致的。但由于提取方法不一致,导致所测速效氮(NH4+-N)含量相差很大,但是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速效氮也能反映土壤中氮含量的变化,其结果与作物吸收氮量和作物产量是否有很好的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恩施烟区土壤和烤烟总氮含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2007年,以湖北省恩施烟区有代表性的宣恩县和咸丰县为试验地点,选取了129个土壤样本和124个烤烟样本,分析了该区土壤氮素含量和烤烟总氮含量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变幅分别为0.70~3.90 g.kg-1和66.8~233.9 mg.kg-1,平均分别为(1.65±0.34)g.kg-1和(131.69±30.97)mg.kg-1,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略小于碱解氮含量变异系数.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以表层0~20 cm含量最高,20~40 cm居中,而40~60 cm最低;烤烟总氮含量变幅为15.80~29.50 g.kg-1,平均为(21.30±3.30)g.kg-1,变异系数为15.49%;烤烟总氮含量在品种间、等级间和海拔高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间表现为:‘K326’>‘云烟85’>‘云烟87’,等级间表现为:B2F>C3F>X2F,海拔间表现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烤烟总氮含量随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土壤氮素含量亦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而烤烟总氮含量则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比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则不断上升,致使土壤C/N比降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祁连山中段排露沟流域海拔2 600~3 300 m的带状青海云杉林中0~10、10~20、20~40 cm的土壤TN、TP、TK的测定分析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其土壤TN、TP、T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壤TN含量为1.34~8.98 g·kg-1,土壤TP含量为0.46~1.12 g·kg-1,土壤TK含量为9.75~24.17 g·kg-1;不同土层土壤TN、TP、TK变异系数为13.26%~35.47%,均属中等程度变异;2)10~20 cm TP的块金系数为0.617,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余块金系数均<0.25,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3)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土壤TN、TP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土壤TK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不同土层土壤TN、TP、TK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与海拔、土壤母质及云杉林枯落物等结构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施氮后蚯蚓对植物吸氮及微生物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尿素施用后蚯蚓对植物吸氮量及微生物固氮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试验材料,对比有、无蚯蚓作用下15N标记的尿素施入后植物氮素含量的差异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对植物进行取样测定,发现不同处理间植株氮含量并无显著差异,但接种蚯蚓的处理增加了植株生物量,进而导致蚯蚓作用下的植株总吸氮量提高了约30.8%。从分配比例上看,接种蚯蚓显著增加了植物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却显著降低了植物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两处理的全氮(TN)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土壤中来源于肥料的氮却随着培养的进行逐渐降低,且接种蚯蚓使其下降速度更快。微生物生物量氮(M BN)先下降后上升,且接种蚯蚓处理的MBN含量在试验初期(第5d)与试验末期(第30d)较高,但MBN中固定的肥料氮含量始终低于不接种蚯蚓的对照处理。试验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 ON)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MBN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处理的铵态氮(N H4+-N)含量降低,硝态氮(N O-3-N)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综上,蚯蚓可通过调节微生物生物量形成氮素缓冲库,从而促进植株对土壤氮而非尿素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张忠启  李保杰  于法展  吴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3-12844,12851
以江苏省沛县为案例区,基于网格法采集的212个土壤样品,通过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县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该县土壤全氮含量均值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仅为0.96 g/kg;变异系数为0.31,属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全氮空间自相关性为中等程度,自相关距离为14 250 m;全县土壤全氮含量主要集中在0.75~1.00和1.00~1.25 g/kg 2个等级;在空间上,该县北部和南部的旱地土壤全氮含量较低,其中北部的轻盐碱土含量为最低,而分别靠近微山湖和大沙河的东部和西部水—旱轮作区含量较高。研究结果指出该县不同区域土壤全氮含量的提升潜力,为该县乃至苏北地区制定合理的农业和环境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景博  牛宁  张文龙  刁明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0):1830-1838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 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肥方案,设置不施氮(N0)、施氮200 kg/hm2(N1)、施氮300 kg/hm2(N2)和施氮400 kg/hm2(N3)4个处理,测定加工番茄各生育期的生长、产量和土壤氮素等指标。【结果】 (1)在苗期阶段,各处理对加工番茄的生长无显著差异;坐果期后,N2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有效促进加工番茄的生长。2018年,红熟期N2处理下的加工番茄株高为85.5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期N2处理下的茎粗为18.40 mm,显著高于N0处理,但与其他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且2019年有同样变化趋势。(2)各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中,各土层中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018年在拉秧期N3处理下的硝态氮含量主要残留在40 cm以下土层中,占总硝态氮含量的54.72%,且2019年有同样趋势,淋洗风险较大;N2处理下的土壤硝态氮分布较均衡,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3)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N0、N1、N2处理下的氮素主要以作物吸收的方式带出土壤,N3处理下的氮素主要残留在土壤中;N1处理可降低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但也降低了氮素的利用率,N2处理有利于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氮肥表观残留率,N3处理促进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加大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降低了氮素利用率。【结论】 在基于加工番茄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氮素运筹方案下,加工番茄苗期阶段,按N1处理施44 kg/hm2减氮施肥,在开花期以后,施氮按N2处理施234 kg/hm2的氮运筹可促进植株生长,且土壤氮素残留相对较少,保证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天全河流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全河流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统计、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780个表层土壤(0~30cm)样点数据。【结果】该流域土壤全氮含量达(1.40±0.52)g/kg,碱解氮含量达(125.79±56.24)mg/kg。土壤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为水稻土>潮土>黄壤>紫色土,土壤有效氮含量则为水稻土>黄壤>潮土>紫色土。全氮和有效氮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0.78~0.90和0.96~0.97,两种氮素空间变异均以指数模型最好。【结论】全氮和有效氮的空间分布均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土地利用和耕地种植制度都极显著地影响土壤全氮和有效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麦秸对大豆植株氮素变化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麦秸对大豆生育期中氮素变化及籽实形成期间氮素转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麦秸,特别是在氮肥基础上施用麦秸使植株各部位全氮增加,并使植株各部位吸氮量高峰出现时间向后推移,同时提高了叶部吸氮量占植株总吸氮量的比率。施用麦秸使成熟期大豆植株的氮素表现转运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24.74%,其中叶部提高15.73%;施麦秸处理大豆籽实中再转运氮占籽实总氮的百分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14.78%,并提高了大豆籽实的吸氮总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烤烟氮素积累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施氮量的关系,以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黄壤为试验地,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烟株的氮素积累及分配利用规律。结果表明:1)不施氮烟株的氮素积累量在生育期内持续增加,并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条件下,植烟在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的氮素积累主要在烤烟移栽后77d内,低有机质含量土壤则在烟株整个生育期内持续增加,且增加施氮量其氮素积累的总量变化不明显。2)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的烟株肥料氮和土壤氮积累均集中在77d内,而低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的烟株在77~119d仍有大量的肥料氮和土壤氮积累。3)烟株肥料氮积累总量占其氮素积累总量的33.59%~48.26%;土壤氮积累总量占烟株氮素积累总量的51.74%~66.41%,土壤氮是烤烟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并随着土壤有机质和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也是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的氮素营养来源,并随着叶片部位的升高积累量增加。4)烤烟对氮肥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旺长期(36~77d),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适宜施氮条件下,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植烟,对促进烟株前期生长和氮素积累有益,对促其早生快发和较早形成优势植株有利,而且通过加大施氮量提高烟株氮素积累的效果较微。因此,施氮量应以当地最佳用量为准,同时,为了提高烤烟的氮肥利用率和节约氮肥投入成本,可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种植烤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农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对嘉兴市水稻田、菜地、果园、畜禽养殖、农村庭院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氮、磷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TN、TP、Olsen P含量均呈自上层向下层逐渐降低的趋势.(2)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40 cm土层土壤TN含量差异显著,而40~80 cm土层土壤TN含量差异不大.(3)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80 cm各土层土壤TP、Olsen P含量的差异均显著.在0~80 cm土壤剖面中,养殖场、庭院、果园、菜地土壤TP平均含量分别为水田土壤的4.0、2.1、1.9、1.8倍;土壤Olsen P平均含量分别为水田土壤的35.5、10.6、10.0、4.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