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对木质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H5,温度34 ℃,装液量150 mL,葡萄糖与蛋白胨质量浓度之比20∶1,Mn2+ 1.5 mmol/L,ABTS 0.5 mmol/L,转速160 r/min时,最高酶活力可达1 042.76 U/L.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2种野外采集白腐真菌菌丝产漆酶液体培养基。[方法]对2种采集的白腐真菌轮纹韧革菌(Stereum ostrea)和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白腐真菌菌丝,应用ABTS法测定其产漆酶活性,研究碳源、氮源、金属阳离子、p H、温度、转速对白腐真菌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轮纹韧革菌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0.00 g、硝酸钾5.00 g、NaH_2PO_45.00 g、Cu SO41.00 g、初始p H 6、温度25℃、转速170 r/min,在第11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557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7倍。朱红密孔菌最佳培养基是麦芽糖25.00 g、酵母膏5.00 g、NaH_2PO_41.00 g、KCl 2.00 g、初始p H 7、温度30℃、转速200 r/min,在第9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478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3倍。[结论]筛选出2种野外白腐真菌产漆酶最佳培养基,为漆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艺  翟飞红  韩建荣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0):1054-1059
为了将巴西蘑菇菌糠作为嗜热霉菌菌剂的主要培养基质,比较了8株嗜热霉菌在巴西蘑菇菌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M2,M22,M28菌株在巴西蘑菇菌糠培养基上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过氧化物磷化酶(MnP)酶活较高,有效活菌数较多。培养基的初始水分含量和pH值对这3株嗜热霉菌菌剂的CMC酶活、MnP酶活和有效活菌数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比较小麦麸皮、小米粉和玉米粉3种辅料及其不同添加比例对3株嗜热霉菌的影响,确定了小麦麸皮为最适辅料。M2菌株在pH值为7、初始水分含量为24%、添加5%小麦麸皮的菌糠培养基上,M22菌株在pH值为9、初始水分含量为24%、添加10%~15%小麦麸皮的菌糠培养基上,M28菌株在pH值为9、初始水分含量为32%、添加10%小麦麸皮的菌糠培养基上的CMC酶活和MnP酶活最高,有效活菌数目最多,培养时间最短。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M2,M22,M28菌株进行组合培养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H值9,初始水分含量24%,小麦麸皮添加量15%,培养时间5 d。  相似文献   

4.
疣孢漆斑菌代谢产生的胆红素氧化酶在环境保护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了提高胆红素氧化酶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培养基中C、N、金属离子及诱导剂对疣孢漆斑菌3.2190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酶培养基中,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为最适C源和N源,添加2mmol/L铜离子和0.1mmol/L的诱导剂均可以提高发酵液的酶活。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组合为:葡萄糖10g/L,大豆蛋白胨7.5g/L,CuSO41mmol/L,没食子酸0.1mmol/L,优化后发酵液酶活提高了3倍。初步纯化的胆红素氧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7.5。在1000U/L的酶活下,只需50min就可以降解90%以上100mg/L的染料靛红,显示出胆红素氧化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白腐真菌漆酶产量,以黑木耳、杂色云芝、杏鲍菇和硫磺菌为出发菌株,观察和分析了各个菌株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漆酶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杂色云芝的产漆酶能力最强(1060.2U/L),其次是杏鲍菇(541.7 U/L),硫磺菌不产漆酶.硫磺菌和其余3种真菌混合培养时,硫磺菌可以提高黑木耳的产漆酶能力,酶活性最...  相似文献   

7.
对木质层孔菌(F. lignosus)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优条件为:蔗糖浓度20 g/L,蛋白胨浓度0.2 g/L,初始pH值为4.5,金属锰离子浓度0.5 mmol/L,培养温度为30 ℃,转速为160 r/min.在此最佳条件下,产酶周期缩短为8 d,最高酶活力为1880 U/L,明显提高了产酶效率.  相似文献   

8.
6种白腐真菌的产酶能力及对稻草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时间点6种白腐真菌在试管内降解稻草过程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的活性及培养基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结果表明,发酵后5d和10 d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高峰,分别为449.96 U/g和375.35 U/g;平菇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5d和10d时分别为323.07 U/g和289.24U/g;红芝的LiP、MnP、Lac在发酵后4、8、10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5.64、12.32、1.85 U/L,黄孢原毛平革菌、秀珍3号、红芝的纤维素降解率达到42%、20%、20%左右,平菇、红芝、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27%、28%、27%左右,说明平菇、红芝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具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腐菌Y10产漆酶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白腐菌Y10产漆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氨三乙酸(NTA)和藜芦醇(VA)是影响漆酶酶活的3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即白腐菌Y10产漆酶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00 g,L、酒石酸铵0.50 g/L、大量元素296.50 ml/L、微量元素100.00 ml/L、NTA1.40g/L、VA 5.00 mm01/L、吐温-80加入量为0.10%,在该优化培养基中漆酶酶活达5 282.56 U/L,约为优化前的23倍,其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裂褶菌液体和固体培养产漆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褶菌GGHN08-104是产漆酶能力强,且产酶速度快的菌株.对其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漆酶的能力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C/N比为70/1,初始pH值为5,Cu2+离子浓度为21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酶活最高,达477.94U/mL( 12 d).固体培养时以配方①(棉籽壳31.14%、木屑66.86%、蔗糖1%、石膏1%)产酶活性和效率最高,分别为2449.02U/g和272.11 U/g·d-1,固体发酵产酶效率是液体发酵的6.83倍,因此固体培养更适宜该菌株产漆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发酵罐中液体发酵产漆酶,在发酵罐中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试验选取已优化的白腐真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发酵罐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其在发酵罐中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选取的白腐真菌黄孢子原毛平革菌的最佳发酵生产条件为:温度28℃、转速300r/min、通气量5L/min(通气比1.0vvm)、pH值5、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最高产酶水平可达14.86U/mL.  相似文献   

12.
对甲醇耐受性脂肪酶产生菌Galactomyses geotrichum SXL-107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碳源、氮源和诱导剂,响应面法确定发酵培养条件,250 mL摇瓶培养和10 L发酵罐发酵试验进行验证.SXL-107菌株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豆粉25.56 g.L-1、橄榄油16.74 g.L-1、蔗糖4.78 g.L-1、蛋白胨10.00g.L-1,(NH4)2SO45.00 g.L-1,KH2PO41.50 g.L-1和Mg2SO41.00 g.L-1,培养温度30℃,起始培养基pH6.0,诱导剂橄榄油于发酵培养的第0,6,12 h分3批添加,在250 mL摇瓶发酵水平上,脂肪酶活性达到317.21U.mL-1,较初始发酵条件时脂肪酶活性提高了3.05倍;在10 L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脂肪酶活性在发酵培养38h时达到最大值332.03 U.m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情况.[方法]根据白腐菌锰过氧化物酶(Mn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ACE及染色体步移等方法,克隆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 CB1的全长Mn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Q327834),进行蛋白序列分析,并通过双酶切的方法获得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获得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 CB1的全长MnP1基因,命名为Lg-mnp1.蛋白序列分析表明Lg-MnP1含有4个二硫键属于短MnP,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5.94kD,pI为4.43.通过双酶切的方法将Lg-mnp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连接到pPICZB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pPICZB/%-mnp1,转化子经PCR验证后,在BMMY培养基中甲醇诱导培养,在未添加血红素的培养液中MnP胞外酶活在72 h达到最高为7 U/L,表明Lg-mnp1已被转化至毕赤酵母中并可诱导表达.[结论]该方法对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为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平板显色法比较5株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得到了一株优势菌株——血红密孔菌,研究其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产酶情况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该菌株能够产生两类木质素降解酶,且酶的热稳定性较好。不同温度,碳氮源,pH值,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8℃,初始pH=4.5,葡萄糖浓度10 g/L酒石酸铵浓度1.0 g/L.[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实践中利用该菌降解木质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韩树英  池玉杰  薛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53-4955,4959
[目的]获得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褐腐真菌,并且分析其产酶特性.[方法]从腐朽木材上分离出一株褐腐真菌,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并且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该菌株的2种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该菌株为栗黑拟层孔菌.发酵试验表明,在初始pH 6.0、CMC-Na 0.5 g/L、KH2PO40.5 g/L、CaCl2 0.5 g/L、VB1 0.5 g/L、MgCl22 mmol/L、酵母粉5.0 g/L、酒石酸铵0.5 g/L的条件下,培养5d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内切葡聚糖苷酶(CMCCase)为21.71 U/ml,β-葡聚糖苷酶为10.69 U/nml.[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褐腐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碳、氮源对2株侧耳属白腐真菌Tf1(Pleurotus sajor-caju)和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混合发酵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p和MnP是复合木质素降解菌Tf1+JG1主要的木质素降解酶。以淀粉为碳源,麸皮为氮源时总酶活最高,分别为1419.01U/g和1626.64U/g。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酵母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株产碱性蛋白酶假丝酵母菌(Candidasp.N921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各种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酵母膏20g/L,蛋白胨15g/L,干酪素20g/L,硫酸亚铁0.01g/L。优化后蛋白酶活性提高了27倍(由1.55U/mL提高到41.85U/mL)。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10.0,接种量1%,发酵温度35℃,最佳培养时间为15h。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对木质层孔菌产漆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漆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在以1 mmol/L愈创木酚为诱导剂的条件下,漆酶培养的最佳碳源是小麦秸,最佳氮源是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是28℃,最佳培养时间是192 h;漆酶在反应温度32℃、pH 4.0、底物浓度1.2 mmol/L的环境条件下酶活性最高,金属离子对其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Cu2+对漆酶有激活作用,Fe2+和Mn2+对漆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g2+和Na+对漆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白腐菌(Trametes pubescens MB89)漆酶的培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培养白腐菌Trametes pubescens提取胞外漆酶。【方法】以白腐菌T.pubescensMB89为漆酶培养菌,在25℃120 r/min条件下用基础GP液体培养基(300 mL培养基中含40 g/L丙三醇、15 g/L蛋白胨和1 g/LMgSO4.7 H2O)进行胞外漆酶的震荡培养,培养10 d后,添加CuSO4.5 H2O使培养基中Cu2+的最终浓度达1 mmol/L。定时测定漆酶活力,于漆酶活力开始下降时终止培养。将菌体破碎、离心后,用DEAE-Ssepharose对获得的漆酶进行分离和纯化。【结果】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Cu2+,可促进菌体的生长和漆酶活力的增加。培养前10 d,漆酶活力增加缓慢,培养10 d后添加CuSO4.5 H2O,漆酶活力快速增加,并于培养的第19天达到最大,为51.70 U/mL。用超滤方法分离纯化漆酶,可使漆酶纯度达53%。【结论】T.pubescensMB89可作为生产漆酶的菌种,在漆酶培养过程中,Cu2+对漆酶活力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培养条件对白腐菌分泌漆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株白腐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漆酶活力的平板检验和培养白腐菌的碳源、氮源和初始pH值的初步筛选,找到产漆酶的菌株,并摸索出漆酶产量较高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1)裂褶菌没有产生漆酶;(2)碳源对白腐菌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由高到低为葡萄糖、麸皮、淀粉、玉米粉、果糖和甘露糖;(3)氮源对白腐菌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由高到低是蛋白胨、黄豆粉、酵母膏、氯化铵、硫酸铵和硝酸钾;(4)初始pH值对白腐菌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由高到低是5.0、5.5、4.6、4.2、3.8、6.0和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