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分离物可分为5个不同菌系,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AG1-IA)、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水稻枯斑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双核丝核菌的AG-A融合群真菌(Rhizoctoniasp AG-A)、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其中,Rhizoctonia oryzae、Rhizoctonia sp AG-A、Sclerotium hydrophilum3个菌系在广西为首次报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系均能侵染水稻并引起相似的纹枯病症状,但致病力大小差异较大,其中R. solani AG1-IA是引起广西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的优势菌系,出现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其余4个菌系致病力相对比较弱,致病力强弱顺序为R. solani AG1-IAR. oryzaeR. oryzae-sativaeS. hydrophilumRhizoctoniasp AG-A。测定不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几种常规用药的敏感性,表明菌系间的药剂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遗传结构的复杂性,除了常见典型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AG1-IA以外,其他不同遗传特性菌系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该病害难以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水稻生产和病害防治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DNA多态率达9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2~0.84之间,表明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较大,群体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653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4类,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相一致,菌株的致病力与RAPD聚类分析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幼苗期接种及毒力频率、致病率分析方法,检测来自黑龙江省20个县(市、区)的90个稻瘟病菌株对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但仅有10%菌株表现强或较强致病力(PF≥50%);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致病力也有较大差异。各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龙粳41等14个品种抗性较强(VF≤15%)。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安徽水稻主栽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结构、致病力及相互对应关系,从安徽28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并分离稻曲病菌92株, 利用REP-PCR (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 PCR)进行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人工注射接种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稻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在0.76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7个族,分属于不同族的24个菌株致病力差异显著,但与地域来源与该试验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的归类或分簇无对应关系,菌株致病力与水稻品种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罗霄凤  康晓慧  彭玉娇  张娜  张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99-1400,1402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致病力。[方法]对从四川地区6个水稻主栽点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样进行分离,将分离所得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记录其培养性状,并对分离得到的23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不同菌株间的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菌株生长速率属于中等菌株(40 mm≤Φ≤60 mm),其余都为慢型菌株(Φ〈40 mm),无生长速率快的菌株(Φ〉60 mm)。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为强致病力菌株,其余为中等致病力菌株、无弱致病力菌株。[结论]该研究明确了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水稻、玉米和小麦的致病力差异.【方法】本研究选用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纹枯病菌菌株各20株,通过人工接种对这些菌株在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上的交互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和结论】各供试纹枯病菌菌株都能单独侵染3种作物,但它们对不同作物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原寄主的致病力较强,而对其他2种供试寄主的致病力较弱.本研究结果为预防作物轮作和间作过程中的交互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安徽水稻主栽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结构、致病力及相互对应关系,从安徽28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并分离稻曲病菌92株,利用REP-PCR(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 PCR)进行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人工注射接种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稻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在0.76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7个族,分属于不同族的24个菌株致病力差异显著,但与地域来源与该试验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的归类或分簇无对应关系,菌株致病力与水稻品种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将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聚为遗传相近的一类;分析还发现,在群体水平菌丝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长速率快,其群体致病力强;对福建省内稻区间的分析发现,来自三明的纹枯病菌群体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最高,龙岩次之,福州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2015年采自东北地区水稻主产区的132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SRAP分析,其中112株为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20株为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RA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12株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2~0.97之间,在78%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15个聚类组群;20株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5~0.90之间,在80%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7个聚类组群,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结构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选用辽星1号水稻品种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7.27%的菌株具有强致病性,8.33%的菌株具有中等致病性,14.39%的菌株具有弱致病性,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较为明显。对比聚类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知,SRA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致病力鉴定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探讨其抗性类型,采用田间小区常规种植,对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水稻纹枯病发生,平均田间病丛率为58.4%,变幅25.2%~100.0%,平均病情指数52.2,其中仅‘松粘4号’表现为抗性,‘松538’、‘松粳19’、‘松粘1号’、‘松粳28’、‘松粳48’、‘松536’、‘松粳3号’、 ‘松粳15’ 、‘98131’、‘松粳10号’、‘J36’、‘J39’、‘J42’共13份表现为中抗,抗性品种占1.8%,中抗品种占23.6%,总体抗感比14:41。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作用机理,于2009年4—8月在浏阳市北胜镇进行了田间试验,在选取2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的基础上设置了2个处理,分别为稻鸭共作区和对照区,并测定了水稻几丁质酶活性,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处理所有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且几丁质酶活性高低与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3.
壳寡糖对水稻抗纹枯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安全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研究了壳寡糖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纹枯菌的菌丝和菌核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水稻成株期,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水稻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明显降低,相对防效均在50%以上,且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不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也不一样.浓度为50 μg/mL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最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5.56%.壳寡糖对水稻植株进行诱导处理后,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是引发水稻对纹枯病诱导抗病性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路梅  张发成  钱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53-17555,17573
[目的]调查金华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田间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确其经济闽值。[方法]参照国家水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1995)进行病情调查,并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各种产量性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不同接种量下水稻品种——金早47的病丛率、病情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损失率,并计算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阈值。[结果]金华市现有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为中抗水平以下,缺乏高抗品种;其中水稻金旱47为中抗,两优培九为中感,协优46则为感病。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育期的抗性表现有所差异,水稻产量的损失随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减弱而加重。孕穗期,金早47的病丛率和产量损失率成线性关系.要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7%以下,孕穗期的病情指数必须控制在4.2以下。[结论]明确了金华市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及其经济阈值.为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是水稻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仅次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由于缺乏理想的抗源、有效的鉴定方法,致使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研究相对滞后。就水稻纹枯病抗性有效鉴定方法、抗源筛选、种质创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对从水稻纹枯病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的176株细菌进行抑菌率比较,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SR32菌株抑菌带为16.4 mm,抑菌率为73.6%,根据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