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有28个,云南省占有8个.其中,阿昌族、景颇族和德昂族聚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陇川县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比较滞后.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以德宏州陇川县地区的阿昌族、景颇族为例,全面分析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探讨该地区的发展经验和问题,提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德昂族地区农村发展状况研究——以三台山德昂族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昂族是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其生产和生活的地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过区”。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通过对三台山乡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德昂族地区的发展水平,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生产结构等方面分析该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86-188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也是破解农产品供需不对称问题的突破点。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H乡阿昌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为研究个案,梳理了当前阿昌族聚居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并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汇聚了阿昌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以问题为解问题的着力点,探索了进一步推动阿昌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普遍实行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体制机制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权益的需要,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持社会公平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90-8791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有关于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不够完善,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希望为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后发展地区的发展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重大课题。后发展地区的发展策略也是一个有别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以经济欠发达发展环境为主的经济发展策略。五要素战略分析模型强调分析事物的本体特性,有利于认清后发地区的后发劣势,适合渝东南这种旅游后发展地区。笔者运用五要素分析法,在分析资源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业态性质、发展阶段、决策者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方面共同深入分析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后发展策略,强调区域合作、统一约束、错位特色、制度模仿与创新和完善政策体系,以激发后发优势,促进渝东南民族生态旅游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申淙  杨智 《农业展望》2012,8(9):40-44
当前,农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也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X镇为例,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以期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对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落后面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西双版纳基诺族为例,在实地调查获得反映其人力资源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升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如转变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等。  相似文献   

9.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区域内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仍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意义重大。本文以磐安县为个案,对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五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然而,目前民族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以云南丽江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为例,从九子海村和三元村两个实地走访的案例中可以透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基础薄弱、主观上认识不足、客观上财政困难,西部地区教育应首先采取减免学费、实行“双语”教学、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以及生存发展技能培训等相应对策,以使西部教育尽快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61-162
通过对芒市的调查,课题组发现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困难,具体表现为贫困面大、返贫率高、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和项目监管难度大等。提出了建立大扶贫工作格局、包保结对帮扶和实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多元化等措施来有效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对武陵山民族地区6个县新型城镇化的实地调研,了解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当地政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面对“四化”的新形势,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十分明显,主要是城镇规划无序滞后,产业发展先天不足,民族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建设资金欲求无门,政策“洼地”严重失衡.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相对滞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西部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性机遇,要进一步认清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产业,培植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经过多年努力,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从横向上看,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仍然是客观现实。如何实现人口较少民族农民增收,是云南省各级政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怒江人口较少民族农民收入发展现状,并以此为背景探索怒江州为农民增收所做的措施以及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对此加以分析,找到一条更适用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它们受到的人为污染少,因此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基于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并重的前提下,本文通过对民族生态旅游的阐释,认为民族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川西羌、藏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生态旅游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6.
抹平数字鸿沟:民族地区农业未来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民族地区以农业产业为主,信息化程度低,已成为民族地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民族地区信息化进程,抹平数字鸿沟,对推动民族地区农业经济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质量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起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以西南民族地区28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评价人口就业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等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SPSS 17.0的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比分析西南民族地区28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结果表明,西南民族地区2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南宁的城镇化质量最高,其次是昆明,丽江位居第3位,其他25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普遍偏低;位于城镇化低质量区内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都较低,且大多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滞后。因而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时,应注重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助推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为了适应国家双循环高质量的发展战略、实现民族地区社会迅速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缩小民族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社会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地区应该以推行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促进民族地区所在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识农业经济的变化特征,对组织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甘肃省县域(包括县级市)为研究单元,以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业人口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象限图法对2000-2011年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农业经济差异不断减小,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平均发展水平之上的县域数量远小于平均水平之下的县域数量;区间差异大于区内差异,且区间差异中又以河西地区差异最为显著,是农业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农业经济呈现出空间分异性,河西地区发展最好,民族地区发展最差;在划分的5种农业经济相对增长类型中,活跃型和滞后型县域数量均较少,大部分县域在未来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0.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朝边境民族地区朝鲜族劳动力人口大规模、持续不断地离开乡村,向国内大城市、向 国外务工,致使乡村经济社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乡村人才匮乏、边境管控能力弱 化等问题。中朝边境民族乡村是集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兴边富民行动的持续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 进,为中朝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带来新机遇。然而,分析其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价值意 蕴及面临问题,进而提出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增强边境管控能力、实现振兴边境富裕边民等兴 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路径,不仅为中朝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依据,而且也为其他民族地区兴 边富民行动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