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陕南是长江流域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治理,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继续恶化的趋势,但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陕南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讨,指出了陕南水土流失特征、主要成因,并给出了可行性的治理对策,进一步认识了陕南水土流失问题,对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具有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查清丹霞地区赤水市的水土流失现状及10年来的动态变化,也为该区快速准确地评价水土流失和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和沟谷密度等主要因子,在遥感定量监测技术的支撑下对贵州省赤水市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划分出流失强度等级,并得出其空间分异规律,最后与2000年数据对比,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区域面积占赤水市面积比例比较低,水土流失状况不甚严重,水土流失强度等级较低,无极强烈和剧烈流失区域。与2000年相比,赤水市2010年水土流失比例下降了2.09个百分点,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22.34 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13.12 km2,强烈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2.28 km2。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剑河县南明镇八十村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根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践,以法规政策为依据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法律规定,包括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防风固沙体系;坡耕地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组织实施以及水土流失治理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5.
曹阳 《吉林农业》2011,(3):273-273
小流域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文章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如何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后的成效等方面论述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防治风沙区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从彰武县风沙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危害,分析彰武县风沙区水土流失现状,总结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7.
靳祥升  王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30-2031
利用地面立体摄影技术研究水土流失,拓宽了水土流失研究领域,开辟了小面积水土流失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福建省治理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治理水土流失的理念,并分析了防控水土流失的各种技术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宁夏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水土流失不但使生态环境恶化,也制约着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宁夏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其成因作了概括,提出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为今后继续开展生态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丰台区亚林西居住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为例,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该项目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两方面:拆迁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及"七通一平"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在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黄前水库流域水土流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43-6045
在GIS技术基础上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作为评价模型,计算了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量,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对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利用GIS的叠置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41.03 t/(hm2.a),属中度侵蚀区,年水土流失量1.33万t。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12.
曲衍波  齐伟  商冉  赵胜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53-1555,1575
基于GIS和RS技术,在建立山东省栖霞市地学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定量地研究了该市1987和2003年土壤侵蚀状况,并且对土壤侵蚀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栖霞市土壤侵蚀状况明显好转,土壤侵蚀模数由1987年的4 312.63 t/km2减少到2003年的2 481.10 t/km2,空间上由东部牙山和西北部艾山为主干形成的东南—西北分水岭向西南、东北部的倾斜;平地土壤侵蚀强度逐渐降低;林地和园地是栖霞市减少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草坡地限制土壤侵蚀的效果比较明显;坡耕地和未利用地是土壤侵蚀治理的关键。由于局部区域土壤侵蚀增强,因此有必要对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EI30)为1508.0mm和602.1[100J·cm/(m2·h)],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加;林地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雨和暴雨两种降雨类型所引起,充足的前期降雨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旱季;炼山的杉木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的年分布特点而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炼山林地水土流失均明显大于不炼山林地.因此增加地表覆盖和选择合适的营林作业方式和时间是防止炼山林地大量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阐述了云南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水土保持耕作栽培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迪那凝析气田地面工程水土流失与自然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了典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预测了水土流失面积。结果表明,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表面积674.02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设施水土保持功能的丧失或者降低的总面积高达674.02hm^2。研究结果为迪那气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2%,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1998年洪灾便是土壤侵蚀对大自然的最大惩罚,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土壤侵蚀与降雨.土壤侵蚀与坡长、坡度.土壤侵蚀与植被建设三个大的方面作了系统分析,研究土壤侵蚀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从中可以知道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为关键因子。并找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提出最佳的综合防治对策,将土壤侵蚀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7.
侵蚀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使团聚体破碎产生更小的可迁移颗粒而导致土壤养分的运移;侵蚀还改变了土壤的水分状况,水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风蚀则可使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团聚体结构的破坏以及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与土壤的氮素迁移转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与土壤氮素迁移转化作一概述,并就耕作、覆盖等降低土壤侵蚀的农业措施与土壤氮素转化的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侵蚀土壤氮素研究的去向。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左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25-4727
在简析重庆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对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能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气候、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及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成因等要素的系统诊断分析,提出以分类治理、植被结构优化类型和技术措施组装配套为主体的生物措施方案和技术途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这一范式的总结为华北地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水土流失时空分布规律性研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疆水土流失的现状、类型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方法]以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形成进行了探讨.[结果]在干旱少雨年份,风蚀沙化现象加剧;而在多雨年份,山地水力侵蚀加重;多雨多风年份,山盆结合部的水-风交错侵蚀加重.[结论]新疆地域辽阔,侵蚀类型多样,受环境条件、气候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侵蚀强度,时空分布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