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膜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提质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种植业的发展。玉米种植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比例较低,特别是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相对缓慢,制约着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通过对旱作玉米地膜覆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广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提供参考,提升玉米种植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是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实现保温保墒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应用的范围较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云南地区地理面积广阔,且气候和降水充足,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云南地区存在温度和降水不均匀的现象,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如,在云南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利用地膜覆盖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促进玉米的种植,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云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云南地区玉米种植的现状,探讨地膜覆盖技术的相关要点,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在云南地区的有效应用,实现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陇东旱塬不同覆盖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对土壤温度及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露地平作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增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降温效应。地膜覆盖处理和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5.5%和13.3%。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于高寒地区玉米种植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升玉米产量。目前为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高寒地区玉米种植区域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而且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创新,其对高寒地区玉米种植区域延伸程度和产量的影响也日渐加重,基于此,本文就以地膜覆盖栽培对高寒地区玉米种植区域的延伸程度及产量影响为论文课题,对其进行深入化的研究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裸地五种种植方式探讨了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其中渗水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有效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生育进程合理,植株生长稳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作为印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创建将对提高印台区的粮食总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不断地总结摸索,形成了一套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春玉米地膜覆盖高密高产栽培技术。这套技术通过地膜、良种、宽窄行、精量播种和肥料管理等综合技术集成配套,能够促进玉米种植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较好的光合利用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正春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是通过采用抗耐旱优良品种、地膜覆盖增温保墒、促苗早发,从而提高玉米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增加农民种植效益。非常适合华北地区应用,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选地、施肥与整地春玉米地膜覆盖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性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肥力较低的地块通过增施肥料也可应用。因采取地膜覆盖后施肥不方便,因此,应配合整地,施足底肥。做到三肥鼎足,一般每hm~2施二铵250kg,碳铵750kg;  相似文献   

8.
进行旱作区玉米地膜覆盖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东阿县的主要经济农作物,为确保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应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做好田间管理。玉 米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应加强对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文章探讨了种植密度对玉 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策略,供相关研究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陇中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在甘肃省榆中县石头沟省级旱作农业示范点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平地全膜覆盖(WM)、平地半膜覆盖(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秸秆覆盖(SM)和露地平播(CK)6种种植方式,测定分析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层剖面水热状况、物候特征、不同生长阶段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收获后春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露地平作(CK)相比,地膜覆盖处理较CK具有增温效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增温2.42℃,而SM处理表现为降温效应,平均降温0.36℃,且该调节效应主要表现在苗期,随后温度调节效应逐渐减弱;MRM、WRF、HM和SM处理在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保墒效果显著,而WM处理不利于降水收集,仅在春玉米生长前期具有保墒效果,而在中后期随作物耗水增加,土壤含水率低于CK;春玉米在生长中期(拔节至吐丝)耗水最多,生长后期(吐丝至成熟)次之,生长前期(出苗至拔节)耗水最少,其中地膜覆盖耗水量大于秸秆覆盖,全膜覆盖耗水量大于半膜覆盖;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中前期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生育前期和中期分别以HM和WRF处理提高幅度最大,2年平均较CK分别提高250.68%和61.30%;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春玉米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最终表现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以WRF和MRM处理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显著,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171.40%和155.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平均增加142.80%和125.44%。【结论】垄沟集雨种植方式可明显改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热环境,增加玉米物质积累量,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积石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该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玉米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食品加工、工业、饲料行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积石山县是一个多山区的农业大县,山区种植玉米常常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减产,基于此,积石山县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积极发展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玉米产量和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山区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陇中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在甘肃省榆中县石头沟省级旱作农业示范点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平地全膜覆盖(WM)、平地半膜覆盖(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秸秆覆盖(SM)和露地平播(CK)6种种植方式,测定分析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层剖面水热状况、物候特征、不同生长阶段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收获后春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露地平作(CK)相比,地膜覆盖处理较CK具有增温效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增温2.42℃,而SM处理表现为降温效应,平均降温0.36℃,且该调节效应主要表现在苗期,随后温度调节效应逐渐减弱;MRM、WRF、HM和SM处理在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保墒效果显著,而WM处理不利于降水收集,仅在春玉米生长前期具有保墒效果,而在中后期随作物耗水增加,土壤含水率低于CK;春玉米在生长中期(拔节至吐丝)耗水最多,生长后期(吐丝至成熟)次之,生长前期(出苗至拔节)耗水最少,其中地膜覆盖耗水量大于秸秆覆盖,全膜覆盖耗水量大于半膜覆盖;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中前期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生育前期和中期分别以HM和WRF处理提高幅度最大,2年平均较CK分别提高250.68%和61.30%;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春玉米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最终表现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以WRF和MRM处理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显著,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171.40%和155.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平均增加142.80%和125.44%。【结论】垄沟集雨种植方式可明显改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热环境,增加玉米物质积累量,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东北旱地玉米最优的覆盖种植模式,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传统耕作玉米(CM)、传统耕作玉米/大豆(CI)、秸秆覆盖耕作玉米(JM)、秸秆覆盖耕作玉米/大豆(JI)、地膜覆盖耕作玉米(DM)、地膜覆盖耕作玉米/大豆(DI)6种处理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并且通过土壤水热变化、玉米的生长指标、品质、产量和纯经济效益来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适用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和间作都能使玉米的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增加,使含水量和粗灰分含量降低,从而达到提高玉米品质的作用。其综合适用性指数表现CM、CI、JM、JI、DM、DI依次为0.141、0.275、0.393、0.610、0.648、0.825,因此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间作大豆(DI)为最优种植效益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彭州丘区春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种植模式呈增长趋势,但由于传统的套种种植方式密度过小,相互遮荫,不利于玉米、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制约了套种种植模式春玉米、春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研究彭州市气候特点、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农技专家经验,得出丘区春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种植模式气象实用技术,经过丘区农户种植,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产量的增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不同颜色地膜和种植密度对东北雨养区春玉米田间地温、耗水量、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挖掘旱作雨养玉米水分生产潜力。【方法】2016—2018年开展了3种覆盖处理(裸地、透明地膜覆盖和黑色地膜覆盖)和3种种植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的栽培试验,定位监测0—25 cm土壤耕层温度和0—120 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在生育前期,透明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黑色地膜覆盖处理,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裸地处理;种植密度的增加使得玉米拔节期以后的土壤耕层积温下降;从全生育期耗水量看,黑色地膜和透明地膜覆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裸地处理;无论在平水年还是枯水年,玉米耗水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黑色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平均较透明地膜分别高4.3%和4.6%,较裸地分别高9.2%和13.3%;在相同覆盖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处理下,地膜覆盖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黑色地膜覆盖平均比透明地膜覆盖获得的利润多807.82元/hm~2。【结论】黑色地膜覆盖结合高密度(90 000株/hm~2)栽培模式,在保证玉米高产的基础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本研究可为东北雨养旱作玉米进一步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及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西灌区不同覆盖对土壤水温和玉米增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灌区研究地膜覆盖春玉米栽培技术,探求不同覆盖方式对当地旱地春玉米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全膜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上覆土次之;覆盖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玉米生长前期。不同的覆盖处理均能够有效起到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砂田覆盖的推广潜力存在但推广难度较大,综合膜上覆土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温保温效果仅次于全膜覆盖,产量仅次于砂田覆盖。因此,膜上覆土能够为河西灌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提供保障,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推广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春谷子是冀西北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但是在生产上存在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推广了杂交谷子并采用地膜覆盖穴播配套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春谷子通过地膜覆盖可以达到蓄水、保水、增温、提墒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旱作区春谷子单产,对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降解地膜覆盖春玉米和烤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聚乙烯类地膜覆盖作物后,残膜对农田环境的污染,陕西省农技中心1999年春在宝鸡市安排了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春玉米和烤烟试验示范,旨在了解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降解程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及对春玉米和烤烟的产量效应,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普通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种植五种处理方式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渗水地膜覆盖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2.6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9%,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是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使玉米提早成熟,并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由于近两年连续遭受低温冷害,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地膜覆盖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