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湖南省张家界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乡村振兴成效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其演变特征,挖掘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缓慢上升-稳定增长”的趋势,两者朝着较佳的耦合方向发展;影响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旅游消费、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等,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发展属于经济障碍型。进而提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张家界市要立足旅游资源,提高乡村旅游集聚发展能力;做好旅游规划和监管,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潜力;聚焦耦合协调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等建议,以期为张家界市及同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骆家坝镇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骆家坝镇应重视从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促进乡村旅游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基于本地特色,深挖区域文化底蕴;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驱力”;通过营销体系的构建,促进本地知名度的提高;强化人居环境的改进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通过共享发展模式的构建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几个方面采取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运行以来,沿线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环境设施明显改善:改变了六安市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提高了旅行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方便了村民出行;旅游线路质量提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人居环境得以改善。但是,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忽略贫困家庭异质性、贫困农户旅游参与意识弱、旅游扶贫政策信息传播不顺畅、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初显等问题。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提升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意识、完善旅游扶贫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之因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加入WTO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我国旅游市场,有利于改善中国旅游业发展环境,有利于提高旅游行业经营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对我国旅游业的既得利益,对旅游业人才竞争,对现行中国旅游服务业法律体系,对技术手段和旅游企业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挑战。就中国旅游业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对策措施:①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②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贸易法律体系;③从教育入手,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④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提高旅游企业组织化程度。参6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历史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景观及其旅游资源融为一体的农业,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紧密结合的契入点,以实现“三效益”为目的的农业。建立寓旅游、农业增效和改善环境等诸功能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开辟农业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拓宽旅游市场;促进农业高效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它是与国际化农业接轨的迫切需要,又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职工疗休养的需求与乡村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契合性,是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以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模型,探讨乡村旅游与职工疗休养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运用KANO模型剖析GD公司职工疗休养需求,研究发现特色美食和住宿环境呈必备属性特征,用户需求度最高;传统文化和优美景色呈魅力属性特征,属于用户隐性需求;红色景点呈期望属性特征,是吸引用户的亮点。围绕职工疗休养需求偏好的五个方面,调查安徽省南陵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策划、本土乡村特色不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提出优化和提升乡村旅游建设的建议,完善乡村旅游的业态布局、释放乡村旅游潜能、发挥职工疗休养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了解了永安市八一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当代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总体思路与布局;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策略;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辟专题主题旅游;区域旅游线路整合策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多样化的旅游营销方式;建立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以南宁市1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定量测度南宁市各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识别其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及机制。结果表明: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呈中部强,南北两端较弱的空间格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当前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的决定性因子,农业资源是主导因素,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较低。并提出优化休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集约高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及建设与扶持并举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新时期南宁市发展休闲农业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近年来,移动端旅游APP受众广泛,但客户流失率高。基于消费者感知视角,将旅游APP用户群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影响旅游APP持续使用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促进和阻碍消费者持续使用旅游APP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使用旅游APP过程中的感知价值以及信任对其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感知价值的四个维度中,功能价值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经济价值次之;感知风险对信任和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31个省份政府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宏观数据和CFPS农户家庭收入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无助于农户收入的提高,大部分旅游业利润被农户以外的旅游企业和其他组织获取,而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生态成本却由当地农户承担;政府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利润;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改变农户生计模式,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政府应积极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农户的旅游参与度,引导农户调整生计模式,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户收入中的比重,才能切实通过旅游发展助力农户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无景点旅游下目的地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对旅游者、目的地政府、旅游经营者乃至当地社区居民都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无景点旅游下旅游经营者怎样调整经营方式来适应无景点旅游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创建良好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诠释了无景点旅游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契机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旅游方式下真正融合到旅游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南漳县东巩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东巩镇乡村休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研究认为,东巩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等方面的优势,但也有着资金链不完善、硬件设施不健全、交通可达性欠缺、人才储备匮乏以及旅游认知浅显等方面的劣势;面临着政府重视程度加深、全域旅游受到关注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的威胁。对此,东巩镇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打造旅游特色产品,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协调旅游环境矛盾,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拓宽资本引进渠道等措施,推动东巩镇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玲  张华 《农学学报》2023,13(1):96-1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过程中,发挥文物旅游引导乡村经济迈向更高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文物旅游等概念界定出发,通过论述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基本原理,从乡村振兴与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和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发现了目前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分权而立,缺乏统合动力;运行机制分配不均,缺乏决策权力;文物保护不够重视,缺乏文化活力;政策法规发展滞后,缺乏处罚能力;旅游活动水平不高,缺乏体验震撼力等,从而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对策。本研究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践中文物旅游发展“提速提质”提供了理论角度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借助数理统计、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浙江省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村落优势发掘、多元化发展道路。结果表明,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在浙中浙南,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浙北浙东区域;相较文化景观,浙江省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以自然风光为主,村落的生态优势更容易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在分布上均呈集聚特征,且分别为集聚轴向延伸和小范围点状集聚的空间格局;村落空间分布驱动因素及影响力不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与经济因素相关性最强,自然因素与国家森林乡村分布影响相较更显著,各因素对中国传统村落分布均具有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从广州市从化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现存问题,结合全域旅游 给当地发展带来新优势,进一步提出了广州从化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 平;挖掘文化内涵,凸显品牌特色;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合理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焱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7):102-104+114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陕西作为西北部拥有较多体育旅游资源的大省,可以通过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吸引高质量复合型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到基层就业;发挥政府在体育旅游产业中的宏观管理职能;注重环境保护与发展体育旅游相结合,搭建乡村体育旅游数字平台;加强体育旅游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法律法规等方面实现乡村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各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此提高农户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农户对乡村旅游的感知有生活质量正向感知、社会水平正向感知、经济与环境负向感知和社会民风负向感知。农户的生活质量正向感知和社会水平正向感知对农户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的积极参与对乡村旅游的成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培育旅游品牌、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个人形象、强化政府引导、协调利益分配等层面提高农户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突破口,推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型,拥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鲜明民族文化的民族地区迎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但受民族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农旅附属产品品质低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通过整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吸收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积极拓宽营销渠道,促进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打造多元特色产品,提高农旅附属产品质量4个途径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茜  浦娟 《江西农业学报》2023,(1):228-233+239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该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选取了2017—2021年反映该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16项指标,并基于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及综合评价指标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17—2021年,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休闲农业综合发展指数从2017年的0.1106上升至2021年0.8108,年增长率为64.55%,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指数从2017年的0.3118上升至2021年的0.6860,年增长率为21.79%。(2)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良好协调转变。鉴于此,提出了突出特色,跨界融合,完善共生单元;创新机制,加强基础,改善共生环境;优化布局,强化协作,构建共生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在分析民族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化以及旅游活动环境等层面对凉山民族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不利影响作了较为全面,具体,深入的研究。章并就加强凉山民族化建设,为凉山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化保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