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研究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为水稻抗倒高产栽培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常规籼稻银晶软占为材料,设置4个氮水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形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指数的关系。【结果】施氮影响水稻茎秆的形态和力学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增加,重心上移,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节间充实度下降,抗折力和弹性模量减小,茎秆倒伏指数增加,抗倒伏能力下降。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呈正相关,而与基部节间充实度、抗折力及弹性模量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伏指数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和基部节间充实度等形态性状,以及弯曲力矩、抗折力等力学性状,是影响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倒伏常发生于籽粒灌浆中后期,是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试验选用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超高产抗倒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 kg·hm-2时,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但施氮量为135 kg·hm-2时,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而提高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更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可极显著增加第1和第2节间长度,并降低茎秆抗折力,尤其是施氮量高时这种影响更大;增加氮肥施用量时,相应增加钾肥施用量和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将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特性;增加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明显提高茎秆全氮含量,而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钾的吸收和积累,提高茎秆钾含量;茎秆氮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呈负相关;茎秆钾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水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节间特别是基部的倒4节和倒5节间的长度增长,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氮可以增加水稻节间长度;各节间粗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粗;施氮对茎秆壁厚无影响;各节间至穗顶高及至穗顶重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各节间抗折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均没有显著差异;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20g·m-2范围内,广两优676仍具有较好的抗倒能力,当施用过量氮肥时,则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穗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研究提高产量和增强抗倒伏能力的穗肥施氮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金香玉1号为供试品种,在拔节前一个叶龄期喷施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施用不同量尿素,在齐穗后20 d测定水稻各节间长度及抗折力等主要物理性状,比较研究不同穗肥施用量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株高、茎秆抗倒伏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多效唑、烯效·甲哌■和吨田宝均能增加产量,其中烯效·甲哌■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原因在于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的增加较明显。在施用尿素112.5 kg/hm2的情况下,多效唑降低株高的效果最为显著。4种生长调节剂均缩短了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长度,对基部第4节间(N4)长度影响不大,抗倒伏能力的增加主要在于基部节间抗折力的增加。由此得出,在拔节前一个叶龄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株高和基部第1节间、第2节间、第3节间的长度,增强基部第1节间、第2节间的抗折力,从而减少田间倒伏情况,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佳辐占作再生稻机械化栽培高产抗倒的调控技术,在头季设置施氮量和抗倒剂试验发现:增施氮肥,促进茎蘗数和叶面积发展,干物质积累增加,以每667m2施氮量13.8kg的产量最高,施氮量9.2kg次之,但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弯曲力矩随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茎秆抗折力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每667m2施氮量13.8kg处理的茎秆弯曲力矩显著较大,而茎秆抗折力显著较低,于成熟期出现倒伏;加施抗倒剂立丰灵有显著降低弯曲力矩和增加茎秆抗折力的效果。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配施抗倒剂是保障再生稻佳辐占机械化栽培高产抗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增产优势明显,研究其抗倒伏特性可为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籼型杂交稻及常规粳稻为材料,通过与毯苗机插水稻对比,研究钵苗机插水稻茎秆的抗倒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机插方式水稻间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茎秆倒伏指数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基部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和抗倒伏能力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水稻相对重心高度稍低,抽穗期、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单穗质量大。钵苗机插水稻基部1~3节间长度短,粗度、节间干质量和单位干质量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折力、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基部1~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节间粗度、节间干质量、单位节间干质量、单茎干质量、单茎叶鞘干质量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钵苗机插水稻茎秆粗壮,基部节间抗折力大,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 4株/hm 2(D1)、7.5×10 4株/hm 2(D2)和9.0×10 4株/hm 2(D3)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为对照(CK)2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以及茎秆性状对化学调控的响应。 【结果】(1)倒伏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在D1密度条件下,JK968的倒伏率分别比D2和D3低69.1%和83.4%;EC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0%、19.8%和41.0%。(2)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E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和穗位系数略降低,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显著降低。(3)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最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呈降低趋势;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表现为地上部第3节>第4节>第5节;EC处理后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4)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EC处理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EC处理后产量分别较对照高438.8 kg·hm -2、1041.3 kg·hm -2和3376.5 kg·hm -2,增幅分别为3.6%、8.2%和27.8%。 【结论】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略降低,重心高度和穗位高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由此可见,在风灾倒伏频发地区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等倒伏风险较大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显著降低穗位高、重心高度和倒伏率,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增施氮肥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秆的节间长增加而节间粗减小,抗折力显著下降而倒伏指数显著升高,且齐穗后40d的倒伏指数高于25d。沈稻528的倒伏性状受穗型因子影响很小,沈稻305和沈稻529的穗茎角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在150kg·hm~(-2)水平下的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与产量表现一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决定水稻产量的高低。因此,提高茎秆的抗折力是提高水稻抗倒性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抗折力大的品种同时适当的施用氮肥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来提高旱直播粳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的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第1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就产量来说,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降低第1和第2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为重穗型杂交水稻的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绵恢725配组的系列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绵恢725配组的系列品种基部节间长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直径、壁厚、节间至穗尖长度、节间至穗顶重以及截面面积与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绵恢725配组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茎基部各节间的直径、壁厚较II优838明显增加,表现茎秆粗壮,其倒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品种II优838。  相似文献   

11.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选用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较粗可孕育较大穗子;茎秆贮藏物质对籽粒发育有积极作用,茎秆的抗折力强弱与茎秆贮藏的干物质量和秆壁厚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与株高,弯曲力矩呈显著不正关,与秆壁厚度和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节间粗度关系不密切。说明,培育粗秆有利于孕育大穗,但要增强抗倒伏能力,关键在于适当控制株高,培育秆壁厚实的品种、增加茎秆的干质积  相似文献   

12.
以2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和产量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壁厚、抗折力、节间粗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节的抗折力与节间粗、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秆长和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3个伸长节间的节间长度、壁厚、粗度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千粒重多呈正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秆壁粗壮厚实可以孕育大穗,并适当控制株高,对高产抗倒品种的培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Ⅲ优98为材料,设置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抗倒伏能力差异极显著,手栽稻倒伏指数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直播稻倒伏指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差,机插稻居于二者之间。抗折力的大小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倒伏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N1、N2、N3、N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叶鞘干重、单位节间干重、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和鲜重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基部节间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的主要原因是:(1)株高的增加是节间数增多、穗长及穗下2个节间变长所致,而茎秆基部易于发生倒伏的2—3个节间长度反而比机插稻和直播稻短;(2)基部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茎、鞘干重大,单位节间干重极显著增加,茎秆的充实度好。【结论】不同种植方式水稻茎秆主要物理性状优化组合不同,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手栽稻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劲丰对大麦增产抗倒的功效,以大麦品种西引2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劲丰对其节间形态、茎秆质量、抗倒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破口期应用劲丰,可显著缩短大麦穗下节间、第4节间和第5节间长度,使茎秆外径加粗、秆壁加厚,提高节间抗折力,降低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进而增强大麦植株抗倒力;同时,劲丰处理可显著提高大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千粒重和产量,且降低秕粒数,但对总粒数影响不明显。劲丰对大麦抗倒增产功效与使用浓度有关,其中以浓度3.75 mL.L-1为佳,可使倒伏指数下降12.02%,产量增产13.5%,达到增产与抗倒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寒地穗数型中晚熟高产品种松粳6号和穗重型晚熟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在统一施氮量不同施肥方式条件下,比较分析水稻根系形态和活力、茎秆抗倒性状等动态变化,以期为寒地水稻施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随氮肥量增加,根系体积、长度、干重和伤流液量也随之增加。在生育后期,随穗肥施氮量减少,根系体积、长度、干重和伤流液量均先增后减。因此,后期施用较多肥料不利保持根系形态和活力。随基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施氮量减少,第一节间长度呈增加趋势,第二节间长度先升后降,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茎秆直径与抗折力均先升后降,产量上也表现相同趋势。因此,适宜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可显著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和茎秆抗折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选用4个B803A系列(以下简称B优系列)水稻品种与重穗型品种冈优725以及中穗型品种Ⅱ优838进行抗倒伏比较研究。通过对抗折力、弯曲力矩、倒伏指数、节间长度和厚度的测定和分析,得出B优系列品种抗折力与冈优725相近,但弯曲力矩小于冈优725,故倒伏指数小于冈优725;栽培上可通过降低基部节间长度,提高茎秆干物质含量等技术措施来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分配及形态性状方面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归因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施用烯效唑显著增加了有效穗(P<0.05),产量略微增加;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基部节间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单茎鞘干重,使得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增加,尽管弯曲力矩也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断面模数,茎粗、茎壁厚、单茎鞘干重及茎鞘充实度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随烯效唑用量增加,基部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弯曲力矩;同时,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茎鞘充实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而提高了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结论】弱光下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茎秆强度降低是植株倒伏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烯效唑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粗、茎壁厚及茎秆充实质量,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提高了弱光下重穗型水稻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植株抗倒伏特性,以籼稻F优498为研究试材,设置育秧手插、机插、无人机撒播3种方式,与齐穗期后30 d,分析3种种植方式水稻植株基部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抗折力、弯曲力矩、倒伏指数以及茎秆主要物理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基部第1节间外,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的抗折力、弯曲力矩和无人机撒播方式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式,且倒伏指数较高。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株高显著高于手插水稻,与机插水稻差异不明显;水稻重心高度,无人机撒播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高于其他2种方式,差异不明显。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茎秆基部各节间干物质和叶鞘干物质都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式。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植株基部第1,2,3节间长都显著小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茎秆粗显著低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尤其第1节间粗度的差异已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且各节间茎壁厚度,除第1节间茎壁厚度差异不显著外,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茎壁厚度都显著高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上述茎秆物理特性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有较大差异,且无人机撒播水稻茎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与水稻茎秆与节间长、茎秆粗等关系较显著,很大程度影响了水稻抗倒伏的能力。无人机撒播方式在茎秆主要物理特性上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基部第2,3节间茎秆细,且植株较高,抗折力较小,倒伏指数较高,是抗倒伏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施氮时期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情况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区高产夏玉米氮素管理、提高夏玉米植株抗茎倒伏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株形态的玉米品种先玉335(XY,高秆低穗位型)、浚单20(XD,中秆高穗位型)和京单28(JD,中秆低穗位型)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种肥(N1)、苗肥(N2)、拔节肥(N3)、大喇叭口肥(N4)和抽雄肥(N5)5个施氮时期处理,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和机械力学特征以及田间倒伏率的影响。【结果】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及机械力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0.05)。N1、N2、N3处理能明显促进夏玉米茎秆发育,植株重心、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粗、硬皮组织厚度、表皮层厚度及大小维管束数目、节间抗折力、硬皮穿刺强度和植株抗拉力均显著大于N0处理;其中,N1、N2处理夏玉米基部第3节间长粗比值显著小于N0处理,N3处理则表现出略大于N0趋势;田间倒伏率表现为N1、N2显著低于N0和其他施氮处理,N3略大于N0处理;N4处理下,夏玉米植株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N0无明显差异,节间粗、各项解剖学及力学指标显著高于N0,节间长粗比值表现为略低于N0处理,田间倒伏率较N0显著降低;N5处理对夏玉米茎秆发育无明显影响,节间各项形态学、解剖学和力学特征与N0差异不显著,田间倒伏率随着夏玉米植株重心和穗高系数的显著降低而明显低于N0处理。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各施氮处理夏玉米穗粒数、粒重及产量均显著大于N0处理(P0.05),其中,N3、N4处理穗粒数和粒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增产幅度最大;N1、N2处理穗粒数最多,但粒重较低,增产幅度低于N3、N4处理;N5处理虽然粒重最高,但穗粒数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最终增产幅度不大。【结论】合理的施氮时期可显著促进夏玉米茎秆基部节间发育,显著降低节间长粗比值,增强植株抗茎倒伏能力;种肥、苗肥作用最显著,但因粒重较低进而降低了增产幅度;拔节期施氮节间长增长迅速进而导致了节间长粗比值增加,植株抗茎倒伏能力降低,玉米栽培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大喇叭口期施氮可明显促进茎粗增加,进而降低节间长粗比和田间倒伏率,同时穗粒数和粒重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因此,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播种或苗期少量施氮,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的分次施氮措施有利于促进夏玉米茎秆和雌穗发育,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抗茎倒伏能力。关于最佳氮肥配比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89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抗倒伏能力,倾斜角度与茎秆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