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雄株优株1号(A)、雄株优株2号(B)、雄株优株3号(C) 3个猕猴桃雄株花粉,对“红阳”猕猴桃进行授粉试验,研究不同雄株花粉组合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雄株花粉混合授粉“红阳”猕猴桃后,其果实外观品质和主要内含物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单果重、横径、纵径平均值最大的组合均为BC,果形指数最大的为ABC,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组合为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组合为ABC,ASA(抗坏血酸)含量最高的组合为AC,固酸比最高的组合为ABC。总体上混合授粉后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含物质比单一花粉授粉的果实品质好,但具体每一种花粉在混合组合中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1人工授粉 猕猴桃栽培品种绝大多数为雌、雄异株,雌花没有雄花花粉授粉受精就不会结果。授粉受精良好时,雌花95%以上会结果,且果实生长快、果个大、产量高、品质优。授粉受精不良的果实,果个小、品质差或中途会脱落。自然情况下,猕猴桃主要靠昆虫授粉,风辅助授粉。人工栽培园,遇到雌、雄株配比不当、花期不遇、雄花量不足、花期阴雨低温和由于特殊原因没栽雄株等,就必须进行人工授粉,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总体状况及时空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河北省11个地区连续7年共14次进行地下水取样及硝酸盐含量监测,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2年间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以N计)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在6.73~9.84 mg·L-1之间,总平均值为8.42 mg·L-1,低于美国的饮用水标准(10 mg·L-1)。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平均含量呈逐年明显增加的趋势,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10、20 mg·L-1超标率分别为22.34%和9.73%,地下水硝酸盐大于20 mg·L-1的Ⅳ类和Ⅴ类水分布频率明显增加,由2006年的6.96%增加到2012年的10.60%,增加了3.63%。不同地区间地下水硝酸盐平均含量和各类水的分布频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廊坊、衡水和沧州地区,平均含量分别为0.64、0.62 mg·L-1和0.97 mg·L-1。秦皇岛地区地下水硝酸盐的平均含量最高,为26.45 mg·L-1,是廊坊、衡水和沧州地区的27.27~42.66倍。秦皇岛地区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率也最大,为58.82%。衡水、沧州、廊坊地区主要以Ⅰ类水为主。保定、邢台、邯郸、石家庄和唐山等5个地区以Ⅰ和Ⅲ类水为主。秦皇岛、张家口和承德等地区以Ⅲ类水为主。其中,张家口和承德地区Ⅴ类水分布频率分别为15.53%和9.95%,仅次于本地区的Ⅲ类水和Ⅱ类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钒(V)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长响应及钒积累与转移特征,采用室内水培试验,设置不同浓度(0、0.1、0.5、2.0、4.0、10.0 mg·L-1 V)含钒营养液,研究了各浓度钒胁迫下紫花苜蓿株高、根长、叶绿体色素、光合气体参数、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透性、生物量、各组织钒浓度、钒转移系数(TF)和冠层、根系、整株钒提取量及冠层、根系钒提取量占总提取量百分比,以期为通过紫花苜蓿修复钒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钒(0.1 mg·L-1 V)处理时根长、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生物量均有增加但不明显(P>0.05)。相反,高浓度钒(≥4.0 mg·L-1 V)显著降低了株高、根长、叶绿体色素、Tr、Gs、Pn及生物量,同时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膜透性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相比,根长在≥0.5 mg·L-1 V时显著减小;2.0 mg·L-1 V时冠层及总干物质量显著降低(P<0.05),但0.5 mg·L-1 V和2.0 mg·L-1 V时株高、叶绿体色素、光合气体参数、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膜透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各器官钒浓度为叶>根>茎,而钒处理组为根>茎>叶,根系是紫花苜蓿贮存钒的主要部位。TF随钒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升高。每盆植株冠层钒提取量在4.0 mg·L-1 V时最大,为0.546 4 mg。尽管在≥4.0 mg·L-1 V时植株生长显著受抑制,但根系、冠层及整株钒提取量较≤2.0 mg·L-1 V处理显著增大。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钒胁迫能力,具有一定的修复钒环境污染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高效人工授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猕猴桃栽培品种绝大多数为雌、雄异株,雌花没有雄花花粉授粉、授精就不会结果。授粉、授精良好时,雌花95%以上会结果,且果实生长快、果型大、产量高、品质优。授粉、授精不良的果实,果型小、品质差或中途会脱落。自然情况下,猕猴桃主要靠昆虫授粉,靠风辅助授粉。人工栽培的猕猴桃园,遇到雌雄株配比不当、花期不遇、雄花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氨氮浓度对高温厌氧消化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s,TRGs)绝对丰度变化及其微生态机制,设置氨氮浓度为600、1 100 mg·L-1和1 600 mg·L-1的牛粪高温厌氧消化体系,分析了TRGs、可移动遗传元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氮浓度为600 mg·L-1和1 100 mg·L-1时,高温厌氧消化的产气速率和总产气量相似;氨氮浓度为1 600 mg·L-1时,二者均受到抑制。tetC、tetO、tetQ、tetT和tetX的丰度在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均减少,但tetA和tetG的丰度在氨氮浓度为1 600 mg·L-1条件下增加了1.05倍和1.85倍。不同处理中细菌群落差异明显,TRGs潜在宿主菌的种类和数目均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TRGs潜在宿主菌的差异可一定程度解释TRGs的丰度变化,但tetA和tetG丰度在氨氮浓度为1 600mg·L-1条件下的增加主要与intI1和intI2的增长有关。综上所述,牛粪中较高的氨氮浓度会增加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TRGs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途径增殖的可能性,从而增加TRGs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过纸床培养,探究了不同剂量(1、2、4、6、8、10 mg·L-1)纳米铜(Copper nanoparticles,Cu NPs)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种子发芽、幼苗Cu含量、根细胞微观特征以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u NPs处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小油菜根和茎伸长量均随Cu NPs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Cu NPs添加量为2~10 mg·L-1时小油菜根伸长抑制率为10.7%~59.9%,而当Cu NPs≥4 mg·L-1时小油菜茎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了4.8%~15.8%。幼苗体内Cu含量随着Cu NP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添加10 mg·L-1 Cu NPs使根细胞出现比较普遍的质壁分离现象。与对照组比较,Cu NPs处理后小油菜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4.5%~64.0%(1 mg·L-1除外),过氧化物酶降低幅度达到4.4%~59.3%,而不同浓度Cu NPs处理对小油菜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小油菜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剂量Cu NPs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铜对背角无齿蚌幼蚌的组织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铜(Cu)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组织毒性损伤效应,基于对Cu毒性较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并进行24、48、72、96 h的暴露及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和斧足)切片观察。结果显示: 0.005 mg·L-1的Cu对幼蚌没有产生明显的组织损伤。经过96 h暴露,鳃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显著增加、细胞空泡化的现象;在0.1 mg·L-1暴露组鳃开始出现巨噬细胞增多、纤毛脱落;在2.0 mg·L-1暴露组,鳃出现细胞坏死、鳃丝萎缩、结缔组织糜烂等损伤效应。斧足在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细胞空泡化及上皮层损伤;在2.0 mg·L-1暴露组,斧足上皮层损伤和细胞空泡化加剧。外套膜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和巨噬细胞显著增加;2.0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上皮层损伤。消化腺从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小管上皮细胞变形、淋巴区域扩大以及结缔组织萎缩。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对Cu毒性的组织损伤效应最为敏感,适宜用作淡水渔业生态环境Cu污染监测和毒性评价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9.
耐镉细菌菌株的分离及其吸附镉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土壤中筛选到两株对镉具有较强耐性的细菌菌株LCd1和LCd2。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菌株LCd1和LCd2分别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这两株菌株分别在LB固体培养基上耐受400 mg·L-1和300 mg·L-1 的Cd2+,在LB液体培养基中耐受80 mg·L-1和50 mg·L-1的Cd2+。设计实验研究了两株菌株对7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结果显示两株菌都对铅和镉有较高的吸附率,对重金属Cr、Cu、Mn、Ni和Zn的吸附情况则不同,表明两株菌对不同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未处理的菌株相比,镉处理菌体表面粗糙,出现不规则凸起,有大量沉淀物聚集,说明胞外沉淀可能是菌株吸附重金属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两菌株积累镉及多种重金属离子前后细胞壁表面化学基团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株菌可能由于本身性质不同,其细胞壁上参与镉及多种重金属吸附的基团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养殖场肥水水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规模化养殖场肥水水质特征,在华北典型种养结合区河北徐水,以规模化养殖场为研究对象,采集养殖场肥水水样,研究养殖肥水中氮磷形态分布、阳离子和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猪场肥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04.6mg·L-1和38.9 mg·L-1,牛场肥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7.5 mg·L-1和38.2 mg·L-1。猪场和牛场肥水的铵态氮含量平均值占肥水中总氮含量平均值的66.0%,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平均值占总磷含量平均值的90.9%;肥水中K+、Na+、Ca2+和Mg2+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8.5、299.5、33.5 mg·L-1和50.5 mg·L-1。研究表明,养殖肥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养分,肥水中氮磷以速效养分为主,四种阳离子含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0.4;肥水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限值。  相似文献   

11.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 4种授粉处理方式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果实畸形率、果实外观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雄枝高接的授粉方式的果实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畸形率最低,因此,在生产上可以使用雄枝高接进行授粉,以降低猕猴桃授粉成本和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比例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中番茄产量和品质及其体内镉累积的影响,以千禧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设计4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T1:1%生物炭;T2:3%生物炭;T3:5%生物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镉的累积、产量与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其中T2处理的品质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24.7%、114.4%、12.0%、37.4%和80.0%。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根系、茎部和果实)镉含量,其中T3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在生长末期,T3处理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的镉含量分别为1.31、0.33 mg·kg-1和0.03 mg·kg-1。此外,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中添加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pH和腐殖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在生长末期,T2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依次为47.42、165.85、167.76 mg·kg-1和6.28 mg·g-1·d-1、3.20 mg·g-1·20 min-1、1.07 mg·g-1·d-1和2.13 mg·g-1·d-1;T3处理对pH、腐殖质含量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分别为7.15和24.56 g·kg-1,但与T2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镉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进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3%生物炭处理效果最佳。同时,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湘西猕猴桃种植基地土壤和猕猴桃中重金属积累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主要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土壤和猕猴桃植株中 As、Pb、Hg、Cd、Cr 等重金属的累积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 个猕猴桃种植地区的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均不明显,湘西有 1 地区土壤中镉(4.900 mg·kg-1)、汞(0.634 mg·kg-1)含量有所超标外,其余各地区各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以下;同时各地区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 P均远小于 0.7,有 5 处基地无重金属污染现象发生,符合绿色猕猴桃种植基地土壤所需标准,可以安全生产。各地区猕猴桃枝干、叶片中各种重金属(镉、汞除外)的含量都很小;猕猴桃对土壤中重金属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枝干中镉含量达到 12.73%。6 个地区猕猴桃果实中各重金属的含量都低于或远低于国家标准值,属于无污染的绿色水果。通过综合分析可得,湘西猕猴桃主要种植地土壤状况良好,果实无重金属残留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植物果壳的资源化利用,选择花生壳、核桃壳和夏威夷果壳3种果壳,使用SEM和FTIR表征其表面微观特征与化学基团,探索植物果壳作为SBBR反应器填料的可行性,考察果壳类型对生物膜特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果壳表面粗糙多孔且富有OH、COOH等亲水性基团,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花生壳上生物膜量呈现“先增后降”变化,试验前期从6.80 mg·cm-3上升至24.66 mg·cm-3。后期花生壳软化分解,生物膜量不断降低,与试验前期基本持平,生物膜中夹杂过多腐烂的代谢产物,导致EPS含量最低(49.90 mg·g-1),DHA低,生物膜活性差,对COD、NH4+-N长期去除效果不理想,仅能达到约65%;核桃壳、夏威夷果壳上生物膜量含量高,试验前期分别从7.98 mg·cm-3和8.45 mg·cm-3快速上升至26.75 mg·cm-3和25.96 mg·cm-3,之后缓慢上升。悬浮于反应器中的核桃壳受到强烈水力剪切作用,污染物传质效果的增强促进微生物EPS分泌,EPS含量最高达66.44 mg·g-1;2种果壳生物膜DHA均呈现“先增后稳”变化,最高达到81.72 mg·g-1·h-1,生物膜活性高,对COD、NH4+-N去除率不断增长,最高均达到90%左右。因此,除花生壳外,核桃壳和夏威夷果壳结构稳定,生物膜特性良好、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可作为填料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对土壤细菌及酶活性的互作效应,本研究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 3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30、50、100 kg·hm-2·a-1 4个氮素梯度(分别记为N0、N30、N50、N100),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和氮沉降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但未显著改变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R-N100中最低(1.63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降低了7.4%;土壤蔗糖酶活性在W-N0中最高(2.20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增加了14.6%,在R-N100中最低(1.52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降低了20.8%;土壤脲酶活性在W-N0中最高(17.66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增加了16.7%,在CK-N100中最低(9.27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降低了38.7%。土壤过氧化氢酶与细菌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细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菌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pH值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驱动因子,而土壤硝态氮含量是驱使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分析表明,降水变化和氮沉降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土壤pH值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子,土壤pH值降低抑制土壤酶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有利于增强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便中铜和锌污染现状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我国畜禽粪便中重金属Cu和Zn的现状及对土壤的污染风险,对数据库和课题组已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我国畜禽粪便中Cu、Zn的现状,建立土壤中畜禽粪便重金属Cu和Zn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施用畜禽粪便后土壤Cu、Zn的污染情况,并推算畜禽粪便Cu、Zn的阈值。研究发现,不同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差异较大,且Zn的含量均高于Cu含量。猪粪中Cu、Zn含量最高,中位值分别为406.9 mg·kg~(-1)和671.3 mg·kg~(-1),羊粪中Cu、Zn含量最低,中位值分别为28.7 mg·kg~(-1)和101.1 mg·kg~(-1)。施用猪粪的土壤中Cu和Zn的积累速率分别为12 080.0 g·hm~(-2)·a~(-1)和18 928.4 g·hm~(-2)·a~(-1);家禽粪的影响其次,Cu和Zn的积累速率分别为1 396.4 g·hm~(-2)·a~(-1)和7 978.1 g·hm~(-2)·a~(-1);牛粪和羊粪的污染风险较低。根据模型计算的阈值中,粪肥中Cu和Zn的阈值范围分别为80.8~2 256.6 mg·kg~(-1)和1 322.4~20 040.9 mg·kg~(-1);粪肥污染风险与阈值呈负相关,污染风险最高的猪粪,阈值最低,其Cu和Zn的阈值范围分别为80.8~163.2 mg·kg~(-1)和1 322.4~1 972.8 mg·kg~(-1)。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地区商品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源头有效控制家禽养殖重金属污染,本文调查了黄淮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180个商品鸡饲料样品,分析了不同省市、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饲料中Mn、Cu、Zn、Cr、Ni、Cd、Pb和As 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饲料样品中Cr、Mn、Ni、Cu、Zn、As、Cd和Pb含量范围分别为0.05~9.91、52.59~726.68、0.02~6.84、12.74~458.70、34.09~594.78、0.01~3.98、0.01~1.96 mg·kg-1和0.02~10.76 mg·kg-1,与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含量相比,饲料样品Mn、Cu、Zn超标率分别为99.1%、100%、69.0%,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含量相比,饲料样品中Pb、Cd含量超标率为39.7%、23.50%。不同省市鸡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来看,安徽省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天津市鸡饲料中含量最低。蛋鸡Mn、Cu、Zn含量最大检出量分别为680.86、458.70、580.27 mg·kg-1,肉鸡Mn、Cu、Zn含量最大检出量分别达到726.68、399.07、594.78 mg·kg-1,蛋鸡和肉鸡饲料中Mn、Cu、Zn平均含量均超过我国《鸡饲养标准》。总体来看,产蛋期蛋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最高,中后期肉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更精确地了解微量元素硒(Se)、钨(W)在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影响效应,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微量元素Se、W,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适量添加微量元素Se、W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M组(Se 0.8 mg·L~(-1)、W 1.8 mg·L~(-1))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累积产气量、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和甲烷产率(以挥发性固体计)分别为177 001 mL、68.3%和398.3 mL·g~(-1),比CK组分别提高了10.2%、6.1%和21.4%。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微量元素Se、W能够加快产甲烷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的利用率(对丙酸降解作用最为显著),促进产甲烷进程,TVFAs浓度与甲烷产率呈负相关,M组具有最低TVFAs累积量(809 mg·L~(-1))、最大产甲烷速率(31.0 mL·g~(-1)·d~(-1)),相比CK组水力停留时间(HRT)缩短了4 d、BDA提高了21.4%,厌氧发酵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R~2=0.999 2)。  相似文献   

19.
施硒对花生镉吸收与抗性及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低镉(Cadmium,Cd)浓度与高Cd浓度条件下,施硒(Selenium,Se)对花生生长、抗逆生理、Cd吸收积累及Cd在花生植株中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d条件下施Se均显著影响花生生物量。施Se可以缓解细胞膜的损害,降低丙二醛的积累。Cd胁迫抑制了花生的光合作用,随Se浓度增大,花生叶片光合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d污染条件下,随施Se浓度增大,花生叶片及根系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且在Se浓度为0.25 mg·kg~(-1)时效果最显著。在低Cd处理(3 mg·kg~(-1))和高Cd处理(30 mg·kg~(-1))条件下,施加0.25 mg·kg~(-1)Se使花生地上部分及根系Cd含量分别下降了12.71%、46.13%和21.29%、36.00%。花生植株中Cd形态以氯化钠提取态(FNaCl)、醋酸提取态(FHAc)和水提取态(FW)为主要形态。施Se处理可提高花生根部FHAc和FW提取态Cd的分配比例。研究结果显示,适量施Se可有效降低花生植株体内活性态Cd的比例,减少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纳米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将三种外源纳米材料(nSiO2、nTiO2、nZnO)分别添加到水稻土中,研究三种浓度的纳米材料对盆栽水稻幼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g·g-1 nZnO处理后水稻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和株高增加,但1、2 mg·g-1 nZnO处理后水稻鲜质量、干质量和株高降低;2 mg·g-1 nSiO2处理后水稻干质量和株高显著降低。0.5、2 mg·g-1 nSiO2处理后的水稻N含量显著降低,三种浓度nZnO处理后的水稻P含量显著增加,而K含量显著降低。1、2 mg·g-1nTiO2处理对水稻生长、主要营养元素(N、P、K)含量以及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经三种浓度nSiO2和nTiO2处理后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均降低,1、2 mg·g-1 nSiO2处理后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三种浓度的nZnO处理后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降低。经三种纳米材料处理后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被显著抑制和显著促进,不同浓度的nZnO处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被显著抑制。总体而言,三种纳米材料中nZnO对植物的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