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胁迫对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幼苗生长势均与PEG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野生大豆的抗旱能力强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2.
不同大豆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大豆萌发时耐盐性差异,选取栽培大豆晋大53和野生大豆平南,设置多种NaCl溶液浓度对发芽过程进行胁迫处理,选取胁迫对发芽性状影响最适的差异浓度,对13种大豆材料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200 mmol/L为盐胁迫的最适浓度;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而不同大豆材料受胁迫影响差异显著,材料间各指标也具有一定差异。综合来看,在13种大豆材料中,SNSZ177,SNSZ266为耐盐材料;SNWS93,SNWS265为不耐盐材料;其余为中等耐盐材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NaHCO3浸泡与发芽条件对大豆中植酸含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探讨不同发芽时间下植酸含量、植酸酶活性、植酸与总锌分子质量比值(PA/Zn)、植酸与总铁分子质量比值(PA/Fe)的变化。以大豆籽粒为试材,去离子水预浸泡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NaHCO3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和发芽温度)与正交试验(L9(33))对发芽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优发芽条件下,测定不同发芽时间时植酸含量、植酸酶活性、总锌和总铁含量。结果表明:用0.50 g·L-1NaHCO3浸泡处理的大豆,植酸含量在发芽0 d时比对照降低11.94%;发芽4 d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发芽温度33℃、浸泡时间3 h和NaHCO3质量浓度0.20 g·L-1的最优条件下,发芽4 d的大豆中植酸含量降低至(7.92±0.02)mg·g-1,与原料相比,降幅为45.75%;发芽开始时(0 d),0.20 g·L-1NaHCO3浸泡处理的大豆植酸酶活性高于对照,随着发芽的进行,2种浸泡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最优条件下发芽3~4 d时,0.20 g·L-1NaHCO3浸泡处理的发芽大豆中植酸含量、PA/Zn和PA/Fe值均比对照低。表明:大豆籽粒发芽前使用NaHCO3浸泡可显著改善发芽大豆中Zn与Fe的生物利用率,其中Fe的生物利用率可达最优值。  相似文献   

4.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种子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子粒中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大豆,粗脂肪、总糖、总异黄酮及粗纤维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含量较高,野生大豆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均检出16种氨基酸,野生大豆的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赖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5.
利用野生大豆是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和提高栽培大豆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再用栽培大豆进行广义回交,已经培育出具有野生大豆细胞质的高产、高蛋白、抗大豆花叶病毒的新品系,可作为大豆改良的亲本来源。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系及其亲本的DNA组成分析,明确了用栽培大豆与种间杂交后代回交应在早代进行,以便更多地保留野生大豆细胞核的遗传基础。比较了4对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正反交组合后代的产量性状,明确指出用野生大豆作母本拓宽栽培大豆细胞质遗传基础不仅可行,而且没有难于克服的不利性状,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布于大豆(Glycine max)全基因组的90对SSR引物,对来自全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具有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血缘的10个大豆育成品种及其17个亲本材料进行聚类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即育成的大豆品种与其栽培大豆亲本聚为一类,野生大豆亲本在三类中均有分布;野生大豆亲本与栽培大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177 6野生大豆亲本与育成大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0.149 0栽培大豆亲本与育成大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0.092 9。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应用遗传基础不同及遗传差异性较大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进行杂交选择,进而拓宽大豆的遗传基础、丰富大豆遗传多样性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NaCl胁迫浓度(0、50、100、200、300 mmol/L)对野生和栽培大豆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野生和栽培大豆的生长,但野生大豆在同样盐胁迫下所受影响较小,显示出较强的抗盐能力;两种大豆幼苗叶中的MDA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递增,且栽培大豆的增幅大于野生大豆,高浓度盐胁迫下尤其显著,说明栽培大豆受到的膜脂伤害程度更为严重;同时,野生大豆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栽培大豆,显示出野生大豆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7,(1):12-15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半野生大豆介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地利用价值。通过对优异品种、品系的分析,浅谈野生大豆的利用价值、野生大豆创制优异资源的方法和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效果。并结合多年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经验,提出利用野生大豆创制种质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野生大豆属于蝶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大豆虽然在形态、生长习性等方面和栽培大豆有明显差别,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不存在物种隔离。野生大豆的许多优良基因是栽培大豆所不具备的,野生大豆的营养物质含量高、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病害能力强等生产潜力,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大豆种质资源。耕地土壤中盐分浓度过高,会阻滞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大豆根际土壤中真菌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利用DGGE技术,通过浇灌盐碱液(A)及覆盖盐碱土(B)两种盐碱胁迫方式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际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盐碱胁迫方式对大豆根际真菌相似性影响较大,如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相同的盐碱胁迫处理A1浓度下,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可达0.70;适当的盐碱浓度可增加大豆根际真菌的均匀度和Shannon指数,如野生大豆在B1浓度时均匀度为0.99,在A2浓度时Shannon指数为1.87;其中对DGGE特异条带测序与基因库比对,获得一些相对优势的菌株如:Fusarium oxysporum、Actinomucor elegans、Marcelleina tuberculispora、Marcelleina persoonii、Tofieldiaceae environmental sample clone、Uncultured eukaryote clone等。  相似文献   

11.
东北刺人参种子经第1个周期7个月的变温层积处理,完成形态后熟而裂口与完成生理后熟而萌发的种子比率均很低,种子裂口率为13.6%,发芽率为2.3%.第1周期处理未发芽的种子,经第2个周期11个月的层积处理,种胚可继续完成形态后熟并通过生理后熟而萌发,并且裂口率和发芽率均高于第1周期,其中室外树荫环境条件下层积处理的种子裂口率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室内-冰箱环境条件下处理的种子.第1周期完成形态后熟未萌发的种子在低温层积处理30 d后陆续完成生理后熟而萌发,至350 d时,总发芽率为56.8%.  相似文献   

12.
多花山竹子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多花山竹子(GarciniamutifloraChamp)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多花山竹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出现种子两端长根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成活率较低(<6%),且萌发迟缓,萌发整齐度差,其主要原因是内种皮的致密性和不透气、不透水种子剥皮后萌发快、萌发整齐度好;光暗条件对多花山竹子种子的萌发并无影响,但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较大影响,当温度低于8℃时,种子不能萌发;多种生长调节剂对多花山竹子的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提高种子的萌发整齐度,其中以6-BA效果最明显;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幼苗生长的效应是不同的,6-BA主要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对地下部分生长不利,而NAA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糖代谢的动态影响,以pH 2.5、4.5模拟酸雨和La(Ⅲ)(25 mg·L~(-1))处理大豆种子,测定La(Ⅲ)对不同酸雨强度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蔗糖、淀粉及α,β-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糖代谢指标对酸雨胁迫的响应随胁强增加呈增加趋势;pH2.5胁迫5 d后α-淀粉酶,6 d后β-淀粉酶酶活性无法向CK趋近,酸士雨胁迫对α,β-淀粉酶活性造成致命性伤害;La(Ⅲ)浸种在低酸雨胁迫下(pH>2.5)可缓解酸雨胁迫对大豆萌发种子各糖代谢指标的影响,而在高胁强胁时(pH=2.5)下则无法缓解.说明La(Ⅲ)可通过增强糖代谢来缓解酸雨,尤其是低强度酸雨(pH>2.5)对大豆萌发种子的伤害,增强种子抗酸雨能力,并且其缓解能力与酸雨胁迫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及种子大小对梭梭种子萌发和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土壤含水量2%的处理时小粒种子不能萌发外,其他水分条件下大、小粒种子均可萌发,并均出现随含水量增加萌发率逐渐增大的趋势,含水量为30%时大、小粒种子均出现最大值。土壤水分含量>8%时,大、小粒梭梭种子均可实现快速萌发,萌发速率间无显著差异,但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大、小粒种子的萌发指数及活力指数,两者呈随含水量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含水量为15%时达最大值。土壤含水量为2%和30%的处理中梭梭种子即使萌发但幼苗也难以存活。土壤含水量对大、小粒种子幼苗苗高、根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与成活率相似。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在江苏省适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苗期大豆下胚轴创伤接种,测定了大豆疫霉菌株S317(分离自中国东北)和Pmg-1,Pmg-2,Pmg-3(分离自进口美国2号大豆携带的土壤)对江苏省30个大豆品种的致病性。结果显示:30个大豆品种对菌株S317高度感病;27个大豆品种对菌株Pmg-1,Pmg-2,Pmg-3高度感病,另有3个品种表现为抗病。同时,测定了供试菌株的卵孢子在南京土壤中的存活能力。结果供试菌株的卵孢子在土壤中埋存9个月,仍有6.6%-13.3%具有萌发能力。上述结果表明,大豆疫霉在江苏省具有较强的适生性,一旦传入可能对江苏大豆生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对萝卜种子在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液中的发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厌氧消化液可以促进萝卜种子的发芽,有利于芽的生长,提高秧苗素质,芽表现出茎高、茎粗、叶宽、芽重等特点;较高浓度的厌氧消化液则抑制萝卜种子的发芽与芽的生长;经过陈化处理的厌氧消化液比新鲜的厌氧消化液更有利于萝卜种子的发芽和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盐分和贮藏对胡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温下,研究贮藏时间和盐分对胡杨种子萌发以及恢复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储存条件下胡杨种子的生活力下降较慢,在前4周胡杨种子的活力一直保持在90%以上,10~20周种子活力丧失.浓度低于0.2 mol/L的NaCl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3 mol/L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0.5 mol/L时为零.且萌发率与盐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将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后,萌发恢复率极低,表明NaCl处理后的种子永久地失去萌发力,盐分对胡杨种子萌发的抑制主要是离子毒害,而不是渗透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大庆自然植被干旱草原生境采集的北丝石竹种子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光照、贮存时间、PEG模拟干旱胁迫与其种子萌发的相关性,了解其种子对温度、光照、干旱生境等的适应能力,为建立种子繁殖技术流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北丝石竹在15~30℃发芽率均达90%以上,种子萌发温度范围具有宽适性,其中以25℃最适于种子萌发;北丝石竹种子萌发属于对光不敏感类型,种子在有无光照条件下都能够萌发;5%~10%PEG质量分数处理种子促进其种子萌发,PEG质量分数15%~25%抑制其种子萌发;PEG质量分数25%使种子不能萌发,PEG质量分数20%~25%处理不萌发的种子复水恢复实验,83%~84%的种子萌发,其仍具有恢复能力。北丝石竹种子萌发阶段具有一定抗旱能力。北丝石竹种子采收后常温保存1年对其发芽特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进行辣椒常见异常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见异常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始发芽时间、发芽集中整齐度和幼苗生长量均低于正常种子。在24℃的恒温催芽条件下,发芽率依次为正常种子(98.00%)、种皮霉变种子(91.00%)、黑斑种子(5.67%)、不饱满种子(0.33%);正常种子和种皮霉变种子在催芽后第3天开始发芽,第4天处于发芽高峰,高峰日发芽率分别为66.67%和61.00%。黑斑种子和不饱满种子在催芽后第6~8天开始发芽,第7~8天为发芽高峰期,高锋日发芽率分别为3.67%和0.33%;发芽第10天芽长依次为正常种子(35.00 cm)、种皮霉变种子(28.00 cm)、黑斑种子(11.33 cm)、不饱满种子(3.67 cm)。根长依次为种皮霉变种子(66.00 cm)、正常种子(59.33cm)、黑斑种子(10.00 cm)、不饱满种子(6.33 cm)。  相似文献   

20.
高油酸转基因大豆HOA_(80)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高油酸转基因大豆HOA80、受体大豆SW80和常规对照大豆吉育71开展荒地生存能力、繁育能力等方面的安全检测。结果表明:正常播种条件下,高油酸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繁育能力等方面与受体大豆相一致;与杂草相比,3个大豆品种表现为生长速度慢、覆盖度小和繁殖力低等。在地表撒播条件下,3个大豆品种均不能成苗。由此可见,高油酸转基因大豆没有增强其自身生存能力和繁育能力,也没有与杂草相竞争的优势,对农业环境生态安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