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与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患者213例(22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4例(113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109例(113眼)行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后角膜水肿、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度情况。结果术后1 d对照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观察组,但观察组角膜水肿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对照组角膜散光程度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0、90 d,两组视力恢复及角膜散光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前期疗效不及超声乳化技术,但组织损伤较小,且后期效果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3例10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34~33.14mm),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1.00D~+9.00D)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3者91只眼(84.3%),大于0.5者78只眼(72.2%),术中5只眼(4.6%)发生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13只眼(12.0%),术后后囊膜混浊4只眼(3.7%).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一种垂直式分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120例(120眼)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扫盲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不分核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n=60)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了垂直式分核器进行分核,分别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散光度.结果 术后3个月对照组视力0.5以上者为11例(18.3%),观察组0.5以上视力者33例(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散光为(1.04±0.5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1.06)D(P<0.01).两组的并发症均少.结论 垂直式分核器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18例 ,(2 2眼 )在术前及术后第 1、2、3天 ,采用 DGH- 2 0 0 0 - AP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及周边角膜厚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 1天角膜增厚最明显 ,第 2、3天逐渐减轻 ,3d间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术后角膜增厚以上方周边角膜为重 ,中央部次之 ,下方周边角膜最轻 ,三个部位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与手术切口、手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扶贫手术的经验及疗效的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9月-2013年9月开展的白内障手术2 456例(2 687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间,我院眼科圆满完成了对本县24个乡镇近5万人口的白内障筛查工作,完成了2 456例(2 687只眼)的扶贫白内障手术,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2 651只眼,脱盲率达98.7%;视力≥0.3者2 095只眼,脱残率为78.0%;无效(术后矫正视力<0.05)36只眼(1.3%)。结论基层级医院经过仔细的策划准备,完全有能力完成国家百万复明工程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 23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9例(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128例(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分别于术后1、7d和1、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自主感觉。结果术后1、7d,两组的泪液分泌均较术前明显增多(P<0.01);术后1d,两组的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以后逐渐延长。A、B两组的泪液分泌和BUT分别于术后1、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自我感觉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对减少术后干眼和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3年3月医院接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引起的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患者20例(40例患眼)进行研究。分析患者配戴RGPCL和框架眼镜的视力状况,并采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对轻、中、重度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在配戴前后的RGPCL前后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分析,从而比较RGPCLCL配戴前后的视力变化情况及RGPCL的矫治效果。结果:研究发现,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戴RGPCL的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框架眼镜,两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69,P=0.0000)。配戴2年后,检查发现,轻度、中度、重度的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随访调查发现,除3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的轻度糜烂外,患者未出现其余的并发症。结论:RGP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穹窿(54只眼)和角膜缘(50只眼)为基底的两种结膜瓣深层巩膜咬切术的远期(随访1~6年)疗效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两组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视力、视野及视盘凹陷的变化,均无显差。但平均眼压穹窿组明显低于角膜缘组,眼压≤2.00kPa者.穹窿组明显多于角膜缘组,说明穹窿组所能达到的眼压比角膜缘组低。对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优点及青光眼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时放液与不放液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两组,一组(20例)行巩膜外放液,一组(20例)不放液。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冷凝时间及能量,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冷凝反应、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放液组平均冷凝时间较不放液组短,平均冷凝能量较不放液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放液组视网膜下液第1天的吸收的发生率较不放液组高(95%vs60%,P<0.01)。放液组Ⅱ级冷凝反应的发生率较不放液组高(95%vs55%,P<0.01)。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复位手术时,行巩膜外放液有冷凝时间短、冷凝能量低、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快、术后冷凝反应轻、术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轻及复位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手法小切口手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观察患者视力恢复、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时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2.4±2.6)、(13.6±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眼(90.0%)术后眼压正常。并发症:术中发生后囊破裂2眼(6.7%)、后弹力层脱离1眼(3.3%);术后角膜明显水肿者5眼(16.7%)。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矫正视力≥0.5者占70.0%(21/30),明显提高者占93.3%(28/30)。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远期视力提高明显,眼压控制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47例(50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1d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以上的有48眼,占96.0%;术后1d视力较术前提高4行以上的有38眼,占76.0%。术中后囊破裂3例;术后1d角膜明显水肿6例;术后3个月后发障9例,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使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严重眼球穿通伤保留眼球的效果。方法严重眼球穿通伤均未施行眼球摘除术81例,根据中伤范围分成Ⅱ区组[38例(眼)]和Ⅲ区组[43例(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Ⅱ区组裂伤疗效好,视力提高37例(眼),占97.4%;Ⅲ区组裂伤视力提高仅24例(眼),占55.8%。Ⅱ区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好转(P<0.01),Ⅲ区组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眼)轻度眼球萎缩,Ⅲ区组裂伤3例(眼)发生重度眼球萎缩,2例出现外伤后化脓性眼内炎。结论严重眼球穿通伤只要手术方案设计合理,保留眼球,恢复视力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手术矫治方法。方法:应用同种异体角膜组织制成+10D~+14D的表面角膜镜片,通过手术将其嵌镶在患者术眼的角膜表面。结果:本组10例10眼术后角膜屈光力平均增加9.25D,裸眼视力均0.2以上,矫正视力在0.4~0.8之间,并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及矫正了弱视,经1~3a随访观察,表面角膜镜片保持透明,无排斥反应发生,患者视力稳定。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屈光性角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19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5~8a,(平均6a),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远期成功率为53.3%;眼压由术前的(45.39±13.14)mmHg降至术后的(18.32±6.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手术失败并发症为:引流盘周纤维包裹6眼(28.6%),引流管口堵塞2眼(9.5%),引流管暴露1眼(4.8%),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4.8%)。结论: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32例(35眼)合并有白内障、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的首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诊12-24个月。比较手术前及末次复诊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的差异。结果末次复诊的视力、平均眼压以及前房角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且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小于180°的首发闭角型青光眼,能有效的开放房角,不同程序加深前房,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6.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角膜上皮瓣的保留与否对术后视力恢复、疼痛、角膜愈复、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接受LASEK近视矫正手术患者263例,术中随机保留一眼角膜上皮瓣者为留瓣组,而去除一眼角膜上皮瓣者则为去瓣组。于术后第1、3、5、7d,2周、1、3个月和6个月复查,观察记录包括裸眼视力、眼痛、角膜上皮愈复、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瓣组术后眼痛刺激症状好于留瓣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复时间亦短于留瓣组(P〈0.05)。结论:LASEK中去除角膜上皮瓣不影响矫正视力,且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上方角膜缘后做5.5~6.5mm长直线形隧道切口,采用手法劈核对58例61眼自内障行囊外摘出术,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随访1~2月,术后裸眼视力≥0.5者38眼(62.30%),最佳矫正视力≥O.5者53眼(86.89%)。结论:白内障手术小切口手法碎核术,所需器械简单,较易操作,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视力低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出院时的625例805眼和2个月后复诊的18例210眼进行检查,对裸眼视力〈0.5者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裸眼视力〈0.5者,出院组236眼,(29.3%),其中因术前原有眼病所致的19例,因手术用光,过矫或欠矫等217眼;随诊组43组,后囊混浊22眼,散当、过中欠矫14眼,角膜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滋阴明目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用滋阴明目丸治疗,对照组68例用杞菊地黄丸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治疗前后视力、晶状体混浊程度及肝肾不足症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肝肾不足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明目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膜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用国产JYZ-1型YAG激光治疗机治疗189例(192只)各种不同类型的膜性白内障,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92只眼中,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者172只眼(89.6%);视力无增进者20只眼(10.4%).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一种治疗膜性白内障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