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1.68%)、少鳞(1.68%)、普氏细棘虾虎鱼(0.99%)、弹涂鱼(0.99%)、黄鳍刺虾虎鱼(0.89%),这10种的个体数占据了总捕获个体数的96%。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中,既生活着洄游性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还生活着近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仔稚鱼。该水域仔稚鱼的种类和平均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趋势。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出现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对该水域的仔稚鱼资源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1.68%)、少鳞(1.68%)、普氏细棘虾虎鱼(0.99%)、弹涂鱼(0.99%)、黄鳍刺虾虎鱼(0.89%),这10种的个体数占据了总捕获个体数的96%。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中,既生活着洄游性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还生活着近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仔稚鱼。该水域仔稚鱼的种类和平均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趋势。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出现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对该水域的仔稚鱼资源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按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mm)在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采集仔稚鱼。在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拖曳267网次,采集到仔稚鱼11 066尾,隶属于11科40种,数量最多的为刀鲚(Coilia nasus),占渔获物的64.44%;在杭州湾北岸拖曳195网次,采集到仔稚鱼3 841尾,隶属于23科59种,普氏细棘虾虎鱼(Acentrogobius pflaumii)和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共占渔获物的61.73%。两水域虽然存在25个共有种,但地形和水环境的差异影响了鱼类组成,相异性指数高达0.925。发育阶段的组成也存在差异,杭州湾碎波带的仔稚鱼以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为主,而长江口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比例差异相对较小。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的仔稚鱼多样性高于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水域,其Margalef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K优势度曲线图也显示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具有较高的仔稚鱼种类丰度。研究亮点:本研究首次对杭州湾的鱼类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为杭州湾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材料...  相似文献   

4.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按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在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采集仔稚鱼。在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拖曳267网次,采集到仔稚鱼11 066尾,隶属于11科40种,数量最多的为刀鲚(Coilia nasus),占渔获物的64.44%;在杭州湾北岸拖曳195网次,采集到仔稚鱼3 841尾,隶属于23科59种,普氏细棘虾虎鱼(Acentrogobius pflaumii)和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共占渔获物的61.73%。两水域虽然存在25个共有种,但地形和水环境的差异影响了鱼类组成,相异性指数高达0.925。发育阶段的组成也存在差异,杭州湾碎波带的仔稚鱼以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为主,而长江口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比例差异相对较小。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的仔稚鱼多样性高于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水域, 其Margalef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K优势度曲线图也显示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具有较高的仔稚鱼种类丰度。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组成的月度及年间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站点,按月以大型仔稚鱼网对该水域进行仔稚鱼资源调查,并与2013年1-12月的研究结果对比,旨在探明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资源的年变动。本研究共采集仔稚鱼96 118尾,平均密度为0.79 ind./m3,隶属于23科55种,个体数、种类数和平均密度均小于2013年。两年共有种类有46种,且优势种均为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两年间仔稚鱼发育阶段组成,均以前弯曲期仔鱼为主。对两年仔稚鱼密度分布分析表明,各站位仔稚鱼密度分布差异显著(P0.05);月份间仔稚鱼密度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两年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均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本次调查夏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2013年夏季。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0年5月、11月对黄大洋进行的2次拖网调查所获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大洋春秋两季共出现鱼类48种,隶属于13目、28科,其中春季出现鱼类28种,秋季35种。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龙头鱼、棘头梅童鱼等,秋季龙头鱼和黄鲫在尾数和生物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根据不同季节ABC曲线变化,黄大洋春秋季鱼类的丰度曲线均在生物量曲线之上,说明其鱼类群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秋季鱼类渔获率普遍高于春季,这主要与鱼类的生态习性有关,水平分布上黄大洋东面站位的渔获率两个季节均高于西面站位渔获率,其主要受水文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九龙江口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分布,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在九龙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的5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周年拖网120网次,采集到仔稚鱼4 961尾,隶属于37科64属,约91种(平均密度为41.3尾/网).其中6月的平均密度最大(158.1尾/网),2月最小(1.0尾/网).眶棘双边鱼(Ambassis gymnocephalus)为最优势种,占总数的35.40%,其后依次为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13.95%)、普氏缰虾虎鱼(Amoya pflaumi)(8.57%)、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7.24%)、多纪鲀属sp.1(Takifugu sp.1) (5.44%)、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5.30%)、少鳞鱼喜(Sillago japonica)(4.88%)、星点多纪鲀(Takifugu niphobles)(1.55%)、长棘银鲈(Gerres filamentosus)(1.27%)和红尾银鲈(Gerres oyena)(1.27%).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碎波带仔稚鱼的个体发育阶段主要为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期,分别占总数的64.44%和30.48%.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鳗苗网兼捕鱼类组成分析及其管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估长江口鳗苗网对兼捕鱼类的危害性,2011年3-4月,在长江口8个鳗苗网设置点采集96网次,采获兼捕鱼类3 755尾,隶属16科,35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2种,河口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3种,淡水性鱼类6种。兼捕鱼类的发育阶段为稚鱼和幼鱼。其中刀鲚(Coilia nasus)为最优势种,占总渔获量的31.99%,其后依次为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10.09%),凤鲚(Coilia mystus,9.93%),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ocellicauda,8.92%),红狼牙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7.32%),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5.32%)。渔获物中兼捕经济鱼类20种,平均每网24.10尾,占总渔获量的61.60%。同时采获鳗苗182尾,平均每采集1尾鳗苗,兼捕经济鱼类12.71尾。结果表明,鳗苗网的兼捕渔获物的种类和数量与作业的网具、地点、作业方式和潮汐相关。鳗苗网对经济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个体损害较为严重,尤其对刀鲚幼鱼损害较大,这也是导致刀鲚成鱼资源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渔政管理部门应限制鳗苗网的数量和作业时段,并严格控制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9.
郑颖  戴小杰  朱江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10-9513
根据1999~2007年长江河口区定置张网的渔获物组成,分析了渔获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共收集鱼类样品1 060 488尾,隶属于11目,22科,28属,共32种,其中以石首鱼科鱼类最多。资源密度指数CPUE呈现年下降趋势。相对多度表明,优势种出现年际变化,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优势种。调查结果显示,河口鱼类群落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简单化发展。鱼类区系组成以海洋种类占优势,而洄游种类数量逐年降低。多样性指标特征值平均为:丰富度指数1.283 6,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为1.053 2,均匀度指数为0.409 1,优势度指数为0.4716。其中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逐年下降,优势度指数则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也探讨了引起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刺虾虎鱼是西太平洋沿岸的本地物种,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为了准确了解浙江沿海刺虾虎鱼的物种多样性,本文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亚基I (COI) DNA序列对浙江沿岸的刺虾虎鱼进行条形码研究。从获得的30个个体615 bp 的COI DNA序列中,检测出10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33;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的遗传距离得知,刺虾虎鱼种内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3(平均值0.007),刺虾虎鱼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0.158~0.217(平均值0.186),属内种间的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距离(约27倍)。条形码结果显示,浙江沿海30个刺虾虎鱼样本共有7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KF642947-KF642953),都属于斑尾刺虾虎,它们与斑尾复虾虎和矛尾刺虾虎共同形成一个亲缘关系很近的单系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长江如皋江段仔稚鱼资源现状,探索仔稚鱼物种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特征及仔稚鱼丰度时空特征,为长江近河口段仔稚鱼资源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对仔稚鱼进行采样调查,将仔稚鱼样品在Olympus SZX 16体视解剖镜下进行种类鉴定,对部分形态特征残缺难以辨认及不确定种类的仔稚鱼进行细胞色...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南支水域刀鲚仔稚鱼资源量的年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的分布和丰度变化,2018年6-10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调查,研究结果与2014年、2015年同水域和同期的研究结果比较,旨在揭示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资源的年度变化。本研究共拖网58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4611尾,平均密度0.123 ind./m3,体长范围3.1~61.74mm,发育阶段从前弯曲期到稚鱼期,其中前弯曲期仔鱼(3.1~18.12mm)最多,占总数86.19%,其次是弯曲期仔鱼(4.9~24.05mm),占8.5%,后弯曲期仔鱼(9.75~30.36mm)和稚鱼(24.22~61.7mm),分别占4.6%和0.72%。白天涨潮采集刀鲚仔稚鱼4271尾,平均体长11.18mm,平均密度0.169 ind./m3,退潮时采集336尾刀鲚仔稚鱼,平均体长10.52mm,平均密度(0.029 ind./m3)低于涨潮密度;St.8夜间涨退潮调查显示,涨潮密度(0.005 ind./m3)大于退潮密度(0.002ind./m3)。三年间刀鲚仔稚鱼发育阶段组成,2014年以卵黄囊期仔鱼为主,2015年和2018年均以前弯曲期仔鱼为主。各年刀鲚仔稚鱼出现的持续时间和高峰期基本相似,主要在6-8月出现,9-10月出现量极少。三年仔稚鱼密度分布表明,各站位点以及各月平均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仔鱼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6—2007年长江口春、夏、秋、冬4个航次共504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仔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季节采集到的仔稚幼鱼样品共82种,隶属16目48科,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21科34种,其次是鲱形目和鲉形目,分别有3科10种和5科8种。仔鱼种类数及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仔鱼种类数呈现:夏季(39种)春季(38种)秋季(25种)冬季(16种);仔鱼丰度大小按季节依次为夏季(185尾/100m3)春季(37尾/100m3)秋季(6尾/100m3)冬季(1尾/100m3)。仔鱼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三季优势种分别为鳀鱼、凤鲚、长鳍底灯鱼,冬季优势种不明显。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仔鱼群落中的绝大部分物种均受到水深和表层盐度两个环境因子的控制;夏季大部分物种则更偏好于高叶绿素和表层水温相对较低的河口近岸水域。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m以内,透明度0.02~0-3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S(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oC、13。33,透明度0.05~1m。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南支仔稚鱼数量随潮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长江口南支江面上设置8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大型仔稚鱼网(1.3 m口径,0.5 mm网目)进行水平拖网,年间共拖网171网次,共采集仔稚鱼74 689尾,隶属于12科39种,5月到9月的丰富度较高,涨潮时的丰富度大于退潮,物种数以6、7月最多,密度以7月最高。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53.4%)为最优势种,其次为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12.6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8.38%),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7.1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6.55%)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4.63%)。涨潮时全年共渔获仔稚鱼39种,退潮时共渔获23种,并且各月份涨潮时的种类数均大于退潮时的种类数,St.6至St.8各站点涨潮时的密度均大于退潮时的密度。在St.7站位点进行中层拖网,在种类组成上与表层差异不明显,但多样性均不如表层。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北坡针叶林带蛾类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对长白山北坡针叶林蛾类做了较全面的调查,针叶林带蛾类种类共计12科,118种,其中夜蛾和尺蛾是北坡针叶林带蛾类的优势类群,各月份蛾类组成及数量差异较大,7月份蛾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都最高,6月份蛾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最低,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一至,相关系数为-0.15,不同月份的蛾类相似性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