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用水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生产,通过分析2000-2014年重庆市秦巴山区农业用水变化趋势及农业用水结构,并对影响农业用水变化的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主导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于平稳,近几年维持在4.6亿m3左右,但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却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55.1%下降到2014年的43.7%;农田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比例逐渐减小,农林牧渔业比例趋向合理,农业用水结构在向合理的方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农作物结构调整、养殖业发展、人口增长、灌溉面积和气候条件是影响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因素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具体分析发现,近15年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增长、养殖业发展、人口需求增长、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引起的,同时,近几年农业用水量逐渐趋于平稳且未来几年也不会出现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在水资源管理中建立了“三条红线”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考核各省相关领导的主要指标。目前,湖南省农业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80%,而节水灌溉面积仅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10%,节水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陇西县农业节水灌溉经过多年发展,农业用水占年度用水量比例高达70%,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29.9%,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却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0.5%。为破解陇西县节水发展的瓶颈,文章分析了该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引人才、建体制、细定地、增设施、增农艺,节有奖"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在水资源管理中建立了"三条红线"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考核各省相关领导的主要指标。目前,湖南省农业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80%,而节水灌溉面积仅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10%,节水潜力巨大。湖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作为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设在湖南的唯一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以水稻"浅控结合"灌溉技术为依托,于2012年向水利部申报并承担了水利部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相关政策和规划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平均单位有效灌溉面积用水量、人均GDP、农业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总研发经费、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总产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农业总产值,作为河南省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灌溉面积建模预测。灰色关联分析显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个驱动因素与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有较强的综合关联度。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与农业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的综合关联度最高为0.848,与平均单位有效灌溉面积用水量的综合关联度最低为0.557。运用所建GM(1,1)模型预测,到2020、2025和2030年,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分别达到1 734.70×10~3、2 653.25×10~3和4 058.17×10~3 hm~2。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产量高低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农作物产量变化对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调研结果来看,水果、玉米总产量呈现出一直增加的变化;而小麦、薯类、蔬菜总产量呈现出快速降低的变化,说明这3类农作物受欢迎程度正在降低;大豆、棉花、油料3种作物产量相对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山西省农作物产量变化因作物不同而表现存在差异,并且产量变化受栽培面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北京种植业用水结构变化及平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保证北京种植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北京种植业结构及种植业用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分别由1984年的36.5%、38.6%下降到2002年的15.5%和28.4%,2002年用水量分别占到了种植业总用水量的18.9%和9.4%。同期蔬菜的播种面积比例由11.5%增加到42.6%,2002年蔬菜用水量占到了种植业用水量的52.2%,认为这种以高耗水为主的作物种植结构不利于从根本上发挥其它节水技术的潜力。在MapInfo支持下将区域分成5种类型区,区域缺水面积占到了35.0%,其中平原区缺水面积占到了47.9%,较山区缺水更为严重。建议根据各自种植业水资源平衡情况,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综合的节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近10年来,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在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稳步增加、粮食产量与经济作物产值逐年提高的情况下,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从61.4%以上降低到55%左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02年的0.44提高到2013年的0.53,诸多利好使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逐渐走向规模化。诸多方面亟待规范欣喜的同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若想稳步向前发展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规范、解决。从农村土地经营体制角度来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适应现代农业、集约化农业,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河北省用水结构变化规律也在逐年发生变化。本研究利用河北省1988-2012年用水量资料,分析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总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0.59亿m3;农业用水量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均逐年增长。耕地面积连年的下降和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加是农业用水量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增加、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的减少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人口增长是生活用水连年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与主要投入要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淮海平原1999~2005年粮食总产量与年末总人口、乡村人口、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农业从业人员、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百分比等12项相关因子进行了关联分析,以了解近7年影响粮食产量的强关联因子和中等关联因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百分比和农业从业人员与黄淮海平原粮食总产量是强相关关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年末总人口、乡村从业人员数、化肥使用量、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和黄淮海平原粮食总产量是中等相关关系.并根据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与粮食总产量关联的强弱,分别从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阐述了稳定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比较了浙江农业GDP增长与用水量、用水结构等指标及农业节水情况之间的关系.在浙江省供水总量零增长的条件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GDP用水量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业节水仍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2.
邓远建  超博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4):4879-4894
【目的】从灰水足迹视角评价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揭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提升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我国200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总体而言,农业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市、区)呈上升趋势。从灰水足迹由低到高的排名可以看出,处于前列(即灰水足迹较小)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农业产值占比较低;处于后列(即灰水足迹较高)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农业产值占比较高。(2)观测期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平稳,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各省(市、区)的均值差距明显且分布极不平衡。(3)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支农、农业受灾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各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双双提升,无论是农业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但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污染也可能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财政支农的大部分资金使用在对农药、化肥和农机等生产资料的补贴上,虽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力和效率,但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效果不显著;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重要,使用得当会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农业受灾率的估计结果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因为农业受灾面积的扩大导致农业生态效率的下降,但每年的受灾情况并不具有规律性;种植业结构的系数为负,其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能是因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较高,且消耗的氮肥数量较多。【结论】由于我国各个省(市、区)的农业灰水足迹演变趋势和差异明显,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各个因素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健全农业灰水足迹治理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基于灰水足迹的农业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方式和政策,引导经营主体积极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南方地区红三角区域2000年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区域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水资源优势,并引导人们改变其生产结构与消费模式,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郴州市农产品虚拟水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2000年湖南郴州市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区域农产品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有效配置决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每生产1kg大米,需要耗费至少773.8kg的水资源;生产1kg植物油耗费的水量为8286.3kg;生产1kg蔬菜的水量最少,但至少也需要149.9kg的水量.郴州市的农村居民年农产品虚拟水数量远高于城镇居民的,其中大米所消费的虚拟水量就分别达到147.166m^3和41.744m^3.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和不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优势,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压力,并引导人们改变其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推广农业节水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用水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素质最终决定了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农民中推广节水技术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中部6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耕地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耕地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特征上,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呈“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耕地利用程度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空间特征上,中部6省耕地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影响中部6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5个驱动因子可分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又分为人口驱动因子和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驱动因子(又分为农业科技驱动因子和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和政策驱动因子(城镇用地驱动因子)三大类。【建议】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可以通过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健全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山西省可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推进抗旱水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金才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50-151
通过问卷和生活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大学生消费水平、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结构3个方面。对当前农业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进行了界定并据此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业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偏高。此外,列举了大学生群体当中一些不良的消费现象,并提出相关建议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构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浙江省2010—2020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业用水效率从2010年的1.153上升至2020年的1.661,年均增长3.71%,多年均值为1.535,始终处于有效利用状态,多年稳定性较强,且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浙北地区农业用水效率高于浙南地区,但地区差异逐步缩小;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农业用水的重视程度、农业种植结构、水资源丰裕程度是影响浙江省农业用水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同时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异并不是单一因子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下非线性增强的结果。据此,浙江省需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力度、推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户主体节水意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9.
翟书斌  翟小军  马瑞  白杨 《北京农业》2011,(12):169-170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经济的三大特征,而对于农业来说,低碳意味着高效率、低损耗、高产出。当前农业低碳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品就低碳农业内涵及其特征进行了创新性界定和归纳,在对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低碳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