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成人教育要改革发展,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学校要兴旺发达,就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所共同具备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1)民族精神教育指为提高民族使命感、凝聚力和创造力等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 ,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农村教育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但一直以来,我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多局限在农村学校教育的范围,而农村社会教育的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本文将从农村社会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农村社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农村社会教育的对策,阐述农村社会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遭受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这刺激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强化了国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从"自在民族"走向"自觉民族"重要阶段。中华民族的概念首次提出,并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意识教育的素材。中华民族遭受屈辱压迫的历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近代中国涌现出的为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个人和群体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情怀,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取得的众多成就则会极大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信心。因此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其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校民族学生的增多,民族学生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针对民族学生的特色教育和特色教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好的想法和做法。在针对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由于理工科学科较难,而民族学生受语言和基础知识的限制,使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难度,效果也一直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品位的追求不断提高,给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满足护理教育的相关需求。根据护理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注重护理模式的系统化发展,必须实现护理工作由病人护理到健康维护方向的有效推进,才能更好的迎接各种新挑战,最终推动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以满足护理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从而促进我国护理教育改革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近百年来教育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改革,那么,做为青年教师,应责无旁贷地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勇敢地探索,大胆地深入,不懈地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先进的教育方法,以科学的方法去掌握更深入的教育理论,灵活而严谨地遵循着教育规律以培养出新世纪的人才。因此,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百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转变要有一个过程,在应试教学中逐步进行素质培养,从而达到应试教育向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牧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寄宿学生的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因此部分农牧区孩子的家庭教育链条基本断裂,对在家庭环境中传承本民族文化,对孩子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响.提出教育改革不仅注重资源共享优化教育环境等问题,同时也应兼顾解决就近上学体现教育平等问题,解决通过家庭教育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使受教育者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构成学作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视觉设计基础,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传入我国,当时各大艺术院校都将构成学教学看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20年来构成学可以说一直是艺术设计学科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历史的和客观的角度来说,构成学的教学与研究对于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提出,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大众创业背景下的发展需求。鉴于此,本文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当前面临的改革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改革路径的选择策略。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仍然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华南农业大学,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1952年华南农学院成立后,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坚持深耕南粤、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南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为服务"办学方针,锚定"世界一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沙俄的统治与柯尔克孜族的社会文化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以来,柯尔克孜族由于列强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而成为跨界民族,在沙俄统治时期,柯尔克孜族在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教育和语言文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变异。不同政权下的同一民族,虽然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但跨界后文化的变异也是不容置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长期的战略任务。而综观社会所有学习场所,大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大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相对而言,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时间上,它纵横古今;在空间上,它囊括中外,所以它具有得天独厚优势。为更好地让大家在历史学习中重视爱国主义,本文就高等学校中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重点针对历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作较为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今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就是对教育评估的研究。因为教育评估可对教育工作起到分等督察作用,以保证办学的基本质量,并通过评估得到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各种信息,可以不断地调整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过程。 1 对教育评估概念的认识首先,对教育评估的概念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何谓教育评估,一直是教育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教育评估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多次的争论不仅使教育评估的性质、功能等发生了变化,而且使其不断完整和科学。在教育评估理论形成和  相似文献   

18.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以这个时期为做背景,我国经济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方面,各行各业的技能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而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知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而对于教育领域来说,跟上时代的脚步成为了当前最迫切的需求。而当下我国高校也开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了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更大一步的推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也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而自身的民族信念在不断动摇,这对于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是一次非常大的危机。而为了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们都能够坚定民族信念,具备一定的民族精神,就必须要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而本文也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钱穆史学的特色,在于将历史与文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他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亦具有一种美学的价值。钱穆认为,史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是民族文化精神,而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乃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同时,他还认为史学是“生命之学”,历史在持续绵延的演进中有一股活的精神和力量。历史精神是一种影响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而文化精神则为历史精神最本质的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此背景之下,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畬田民族和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汉民族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使得曾经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畬田,沉寂数千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将畬田民族的历史放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畬田的耕作方式,地区和地理分布,作物种类,唐宋时期畬田民族与后来畲族的关系,以及畬田民族的历史走向.指出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剧了原本就因刀耕火种而不断迁徙的畬田民族与周边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冲突,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农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