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现状、意义及主要功能,提出了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可为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童佳民  王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88-6790
海南省休闲农业尚处发展阶段,构建热带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框架十分必要。通过海南热带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条件分析、规划原则、总体构思、用地及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道路系统、管网综合设计和竖向规划,全面构建海南热带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园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20余家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的调研分析,总结出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理念。以上海市光明百果园现代休闲农业园为例,以生境网络布局、产业融合发展和游憩互动格局的构建为目标,从生态、产业、游憩三个核心功能出发,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优美的景观体系,为长三角地区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一般规划设计程序,从明旨、相地、原则、景观规划等方面分析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点。强调农业生产、体验开发及景观质量对休闲农业园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结合乡镇村落的民俗、建筑、农业文化元素,以及煤炭运输废弃铁路工业元素,通过景观再生设计手法,营造出与自然田园风光相互融合的煤矿乡镇废弃铁路景观,为缺乏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的乡镇村落,提供一处连接沿线村落的休闲安全绿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总结首都休闲农业园区在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在今后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中提高园区景观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发挥首都休闲农业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柳河风景名胜区依据柳河现有景观资源及实际发展情况,从景观元素设计与景观模式分析出发,通过借鉴欧洲乡村旅游经验,确定柳河农场走"三生"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对休闲农园的建设及该模式的发展特色、经营策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推广出农场旅游技术路线,为农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中景区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选取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7个花海类休闲农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抓取大众点评和美团网站中对应的评论数据,利用ROST-CM6软件进行网络文本分析,结合ASEB矩阵栅格分析等方法对花海类休闲农业园区进行使用后评价分析。基于网络的POE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花海休闲农业园区,消费者最关注园区拍照体验、景观效果、门票价格以及配套设施。针对研究结果为花海类休闲农业园区提出以下提升建议:精准定位,科技赋能;合理搭配,多元活动;多维体验,情景交融;生态养护,创意营销等措施可提升未来花海类园区的运维。研究可为休闲农业园区空间品质监测评估、品质提升、微更新等提供更精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类型与优化布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乡村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的龙头,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等方面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利用我国96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了全国尺度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尺度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空间分布及其类型结构。结果表明:1)在分布模式上,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城市呈集聚型分布;2)在分布格局上,每个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分布都存在明显的集聚区,在全国尺度上,这些集聚区在区域间具有连绵成片、形成大集聚带(区)的趋势;3)各区域间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主体结构、主导功能类型的构成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资源依托和区位选择的类型构成比例存在区域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在东部地区依托城市人口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带、提高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集聚度、加强西部和东北地区部分省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围绕风景名胜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等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同时,还提出了四大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类型结构的优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都市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HP-TOPSIS方法建立都市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方案评价模型,选择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农业特色、交通组织、景区景点、服务设施、植被景观等7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首先采用AHP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然后采用TOPSIS方法进行优选排序.结果表明区分度较好,可以提供给都市休闲农业园区项目的决策者作为选择的依据,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节约型景观建构的理论,从西山坪农业公园立地自然资源条件入手,以规划和设计两个维度对其景观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依托和利用基址景观资源和地形山水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建筑和园路布局是实现节约型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和乡土材料,突出休闲农业园的景观特色,是实现节约型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该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指导创建地域特色显著、经济效益持久的节约型休闲农业园,也可以为风景园林其他相关领域节约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新平“满得啦”花腰傣农业休闲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例,力求将景观元素与高科技农业生产有机融合,使园区建设集花腰傣文化传习、现代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成为戛洒镇标识性及文化性的建筑群落.同时在景观设计、民族建筑设计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针对都市休闲农业园在建园过程中存在的大量资源浪费问题,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以重庆地区都市休闲农业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40个都市休闲农业园,从"节约"的角度对其植物景观构建进行研究,剖析其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深度挖掘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特征,探讨节约型植物景观构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等的重要场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内部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所调研的湿地公园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方法,以求丰富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凤凰山现状及城市绿地发展需要,应用园林与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方法,以延安特有的红色文化为指导,对凤凰山城市山地公园进行分区规划布局研究。根据研究地块现状及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生态治理区、景观建设区、观光游览区、科普自然教育区、休闲游憩区5个区域。在文化造园、系统保护、因地制宜、功能多样的基础上,力求将凤凰山城市山地公园打造成为具有延安特色的绿色景观窗口与城市绿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产业推动城市公园建设,使其从传统休闲场所和绿色生态环境向智慧绿地的模式进行演替。【方法】以北京市门头沟永定河科普公园为例,阐述如何通过商业背景优势、产业联动效应和高新科研成果的综合运用,提出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普公园设计手法。【结果】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将园区分为门城汇客厅、城市展示厅和室外办公厅这三个主题特色区域。【结论】将科技产业融于科普公园的景观设计之中,勾勒出未来科技主导下的高品质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设计突出体育特色,其中"三力"理论——感染力、生命力与承载力是该体育公园的核心支撑。为创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区域性主题公园,通过设计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中,最终将该项目打造成为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人文体验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新型体育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观光果园的发展趋势,以临潼石榴主题公园为例,在果树主题公园景观营造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对石榴主题公园的景观营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案例实践中充分发挥石榴的景观资源优势,将全园划分为石榴景观展示区、丰产栽培区、休闲体验区、科技示范区和古树保护区5大分区,提出了景观提升方法:1)科学配置,营造色彩纷呈,季相分明的石榴景观;2)优化布局,彰显功能多样的石榴景观场景;3)植入小品,凸显石榴文化内涵;4)巧借绿植,提升淡季景观,增强生态底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唐山市凤凰山公园改造与景观设计的阐述,分析探讨了唐山市凤凰山公园改造设计原理和景观布局。公园改造和扩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展示了凤凰山山体自然景观,形成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市中心区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20.
休闲农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休闲农园是实现农业多功能、三产融合、增产增收的重要载体.目前,资金短缺成为休闲农园发展的桎梏,研究其低成本打造及管理意义重大.从规划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多年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对休闲农园的低成本投入、低成本管理、集约高效生产、节约型景观美化提升以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以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