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正> 养猪业的发展对粮食的依赖性很大。而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粮食一般只有360kg左右,今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继续减少,粮食紧张程度将长期存在。因而饲料短缺也将长期存在。开发和利用非粮饲料,这是减少饲料粮消耗的一项有效途径。为此,笔  相似文献   

2.
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通过对“粮-猪农业”和草地农业的综合分析表明:在中国饲料用粮成为粮食生产主要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坚持传统的“粮-猪农业”,饲料用粮需求数量巨大,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势必对中国的食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将人食与畜食分开,走节粮型、非粮型饲料道路是减小粮食生产压力、优化中国人口食物结构、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肉类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和结构调整加剧了饲料粮供求矛盾,准确测算和预测饲料粮需求将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长期内满足粮食安全的政策基础。本文通过对居民肉类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研究与调整,结合饲料转化率估计肉类消费对粮食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收入弹性、经济增长、人口变动、城镇化与老龄化的影响,预测未来肉类生产耗粮规模的变化以及对我国粮食供求造成的冲击。结果显示,肉类生产耗粮量将由2014年的近2亿t增长至2050年的3.95亿t;而肉类生产耗粮率则会由2014年的32.52%上升至2050年的58.79%;肉类生产耗粮率的上升会进一步导致粮食自给率的下滑和粮食贸易依存度的上升,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表现为"饲料安全"。这样的分析结果为我国农业长期内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现“九五”粮食增产目标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中央提出的“九五”期末全国年新增500亿kg粮食的目标,要以满足人和饲养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为目标,将原生产饲料粮的耕地划出1/3面积用于生产作物绿色营养体作为饲料,其营养素产量相当于新增400-1200亿kg饲粮粮,新增的植物营养素通过畜、禽、鱼等动物转化,从而扩大肉、奶、蛋、鱼等非粮食物生产,以调整食物结构、改善食物营养,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调整食物结构、尽快使食物营养达到小康水平的愿望出发,树立以满足人和饲养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为目标,将原来生产饲料粮的耕地部分划出1/3面积用于生产作物绿色营养体作为饲料,其营养素产量相当于新增(400~1200)×108kg饲料粮,这些新增的作物营养素通过畜、禽、龟等动物转化,从而扩大肉、奶、蛋、鱼等非粮(或动物性)食物生产,这是一条投资省、见效快、较之生产粮食难度小的实现中央提出“九五”期末年新增粮食500×108kg指标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景章  唐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53-14756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引发了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而且未来可能超过口粮成为第一大粮食消费途径。基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的视角,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结合料肉比和粮肉比推算我国饲料粮的未来需求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饲料粮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为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开发非粮饲料势在必行。并且开发非粮饲料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几种适宜喂猪的非粮饲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福建省粮食短缺的具体情况分析,提出了解决福建省粮食问题应遵循:在不放松水稻生产,做到确保口粮大米自给的同时,把增产粮食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增产饲料粮的轨道上,实行粮饲分治。其途径有:把现有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转变为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使饲料栽培成为种植业的一大产业;建立高效的现代饲料工业生产体系,优化饲养业结构,努力提高饲料报酬率。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 ,我国在人均粮食 4 0 0kg左右徘徊的条件下 ,由于居民的膳食消费习惯和相对不变的畜种结构 ,畜牧业以食粮型为主 ,加上饲料的报酬率不高 ,因而导致粮食在低水平下貌似过剩的基础上呈结构性短缺 ,我国每年都要进口数百万吨玉米和大豆 ,以弥补饲料粮之不足。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以饲料粮为基础的畜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用于饲料的玉米消费将大幅度提高。本世纪的前 10年 ,我国新增玉米消费基本上都要用作饲料。在粮食需求中 ,饲料用粮比重将由目前的 30 %上升到 2 0 0 5年的 32 %和 2 0 10年的 35 %…  相似文献   

10.
农牧结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传统种植业只注意发展谷物生产,仅以粮食来衡量可供养人口的唯一标准,它不能确保我国未来的食物安全和人类正常营养需求,因此,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重要改革。目前,国内已有“一粮一饲”,“一粮一经”,“两饲一粮”和“一粮一经一饲”以及“一一二五”等农牧结合型种植业模式,农牧结合型种植模式匠核心是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以粮食生产为基础,饲料生产为重点,经济作物生产为动力,并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的粮一经一饲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直倡导无抗饲料养殖,发酵饲料逐渐成为饲料行业主要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科研工作者投身于生物饲料的开发与应用。饲料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可以改善饲料的消化特性,使其营养物质含量提升,某些原料所含的有害成分得到降解。发酵饲料中含有种类繁多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增强动物胃肠道酸性环境,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提高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健康,进而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所以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开始使用发酵饲料。综述了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麦在猪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申伍  田姣 《饲料博览》2013,(11):15-18
大麦属禾谷类作物,在畜牧业中大麦作为能量饲料用于饲料生产.文章对大麦的资源状况、营养特点及其在猪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特点,以及近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中国发展畜牧业适宜于采用以非粮型牛羊生产为主,兼顾节粮型猪禽生产的新模式。所谓非粮型畜牧业,指科学地利用非竞争性饲料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等家畜的生产。非竞争性饲料资源包括牧草、秸秆、糟渣、糠麸、饼粕、畜禽粪便、骨粉、饲用矿石资源、非蛋白氮以及生物饲料等.应用该模式可使我国的畜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牛羊奶、肉、毛、绒、皮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是一个有关中国畜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大转移的重要战略问题。必将对畜牧业协调而快速地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改善整个国民的营养结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以及丰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继续大力发展饲料粮生产是我国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我国小麦、水稻的播种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41%,占粮食总产量的62%.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方向不是继续降低细粮面积和产量,而是着重于选育和改良作物的饲用品种,结合发展复种,灵活机动地发展饲料饲草生产。通过粮饲产品结构性过剩机制的初步探讨,对以往交替出现的卖粮难、卖肉难现象作了合理解释,并说明我国粮食总量过剩现象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对动物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国家对饲用抗菌促生长剂禁令的颁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文章综合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对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进行了反思,结果发现:(1)某些饲用抗菌促生长剂(如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泰乐菌素和链阳性菌素类促生长剂维吉尼亚霉素等)对人类健康的耐药性风险似乎被人为夸大,系统的风险评估结论认为,养殖动物中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的使用对人类弯曲杆菌耐药性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维吉尼亚霉素促生长剂的应用也几乎不会对人类肠球菌耐药性造成很大的风险;(2)“病原菌耐药性从农场到餐桌转移”的命题似乎缺乏科学证据,目前虽然有证据显示动物体耐药菌会直接传播给那些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但动物体耐药菌通过食物链环节传播给人的证据尚不充分;(3)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并没有改变耐药模式,特别是禁用糖肽类阿伏帕星、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和四环素类金霉素等促生长剂后,动物体和人体耐药菌数量仍然有增无减、持续上升,其原因可能归咎于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较强的传播特性和氟喹诺酮类耐药弯曲杆菌较强的适应性,而四环素类治疗用药的增加也必然增加肠道细菌的耐药性;(4)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养殖业带了一定的损失,比如,使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升高,使养殖动物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使养殖原料和场地相应增加等;(5)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影响动物体肠道菌群发酵从而增加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几率从而增加了人体食源性病原菌的发病率。总而言之,决策的制定需要权衡利弊、因地因时制宜,综合考虑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耐药性风险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动物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健康的影响。结合中国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全球动物性产品需要程度,需要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寻找耐药性控制新措施;开展系统的风险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避免药物滥用,促进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6.
粉碎是饲料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对饲料生产成本、产量、后续加工工序、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动物的生长生产性能影响很大。文章通过分析影响粉碎工艺参数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粉碎质量的综合措施,对饲料粉碎参数与饲料营养价值、胃肠道形态学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对粉碎工艺需要研究的内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江苏的粮食生产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预计到2000年,江苏人口将达7032万,对粮食的需要量将达370—376亿kg。这要求粮食单产比1985年提高20%。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保持适度规模的粮食种植面积。在粮食生产中,应当坚持综合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抓好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存在耕地面积减少且质量下降、经营主体素质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等问题。大力扶持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是解决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高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以调动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同时实施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及时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可以增加粮食单产、加快种粮科学技术推广,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Poor soil fertility due to low nutrient inputs is a major factor limiting grain production in Kenya. Increasing soil fertility for crop productivity in China has implications for food security in Keny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patterns of grain production, nutrient inputs, soil fertility and policies in Quzhou, a typical agricultural county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o compare grain production in Quzhou County and Kenya to identify a potential approach for increasing grain production in Kenya. Grain yields in Quzhou increased from 1 to 3 t·ha1 between 1961 and 1987 by increasing manure application accompanied by small amoun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fter soil desalinization. There was a further increase from 3 to 5 t·ha1 up to 1996 which can be mainly attributed to chemical fertilizer use and policy support. Hence, a beneficial cycle between soil fertility and plant growth in Quzhou grain production was developed and strengthened. In contrast, there was only a slight increase in grain yields in Kenya over this period, resulting from low soil fertility with limited external nutrient inputs, a consequence of po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grain yields in Kenya would likely be boos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self-reinforcing cycling between soil fertility and plant growth with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use if supported by polic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