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Ⅲ优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合作研究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参加安徽省1998~1999年2年3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区域试验中平均9000kg/hm2以上,比对照80优121增产10%以上.200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报了品种专利权.  相似文献   

2.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皖豆 2 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以 (山东 85 0 2×南 88-2 17)× (蒙 84-2 0×阜 812 8-1)通过有性复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大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 3 0 44 .1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7.17%。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2 992 .2 0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9.5 5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 ,蛋白质含量 46.2 0 % ,脂肪含量 2 1.2 2 % ,生育期 10 3d ,籽粒大 ,商品性好。 2 0 0 3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豆 2 4号  相似文献   

3.
2018年度安徽省推广小麦品种生产上有统计面积品种197个,统计种植面积276.45万hm~2。根据安徽省年度小麦品种推广应用及种植面积数据,总结分析小麦品种应用动态,为安徽省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皖稻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7S与紫恢10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平均产量8.45 t/hm2;200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3 t/hm2 .1999年白湖农场120 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产量9.1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9. 44% .200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皖粉2号番茄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新品种.1999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高产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方法]介绍其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及选育过程,并分析其品种特性及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最后提出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于1999年以烟农19为母本,潍麦8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参加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点平均产量8 469.8 kg/hm2,比对照增产5.6%,达极显著水平.2011 ~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605.0 kg/hm2,试验点全部增产,比对照增产6.5%,居半冬性组第1位.[结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适宜在淮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豫杂0568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棉花多抗育种研究室于2000育成,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豫杂0568,审定证号:皖品审05100485.豫杂0568是一个集丰产性、多抗性、优质于一身的优良棉花新品种.适宜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芝麻新品种皖芝2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芝2号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芝麻育种课题组经多年攻关研究。选育出安徽省第2个常规芝麻种。2007年在安徽省芝麻品种区试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60.5kg/hm^2.比豫芝4号增产11.98%,在参试品种中居第1位。通过近2年产量示范,该品种整体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比一般品种产量提高20%左右。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既是植棉大省,又是轻纺大省。“九五”以来,棉花新品种选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先后育成十几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以皖棉13号为代表的安徽省自育品种,取代外省品种成为安徽省的当家品种。目前安徽省生产中应用的棉花品种基本是安徽省自育品种。安徽省棉花育种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同等水平,但在育种的技术手段、品种资源的创新、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培养引进、资金投入和育种机制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是黄淮小麦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可防不可治,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民种粮效益,小麦赤霉病危害必须用抗(耐)赤霉病品种来解决。选用抗赤霉病材料做亲本,后代材料采取当地接种和南方病区自然发病强压力下选择抗赤霉病品种。华成麦1688是以淮麦0566为母本,洛麦23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的半冬性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13—2015年3a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8767. 5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9. 45%,达极显著水平,18点汇总全部增产,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5年安徽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89. 0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8. 35%,6点汇总全部增产,居参试品种第1位。3a接种鉴定中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201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通过了江苏省、河南省和陕西省引种备案。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抗赤霉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优点,在安徽省种植面积逐年攀升,可望在江苏、河南、陕西更广泛的种植。  相似文献   

11.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方法]以3个糯玉米品种和1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一系列籽粒灌浆参数与授粉后天数的关系,比较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 [结果]玉米鲜重与授粉后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成熟的糯玉米比普通玉米轻。干重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符合自然生长模式y=k/(1+e^a-bx)。籽粒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趋势,3个糯玉米品种比普通玉米灌浆中期籽粒含水率下降快。[结论]由方程参数、“S”型曲线以及灌浆速率曲线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与普通玉米相比,3个糯玉米品种具有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短、籽粒干重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短、最大灌浆速率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仅就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产业化等问题进行研讨,为加快我国糯玉米新品种选育,拓宽现有糯玉米种质基础,结合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对糯玉米品种的需求,应加快更新育种目标,与产业化尽快接轨。  相似文献   

14.
龙育糯1号玉米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选系T105为母本,外引系糯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黄糯玉米杂交种。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和风味佳等诸多优点,是鲜穗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特用糯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组合的选育方法及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从全国各地引入144个特用糯玉米品种资源,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训园进行种植。在生育期间进行物候期观察及地区适应性鉴定,淘汰地区适应性差的品种,选择适应北京地区的品种。[结果]根据北京地区目前糯玉米育种目标,提出了糯玉米选育的要求,生育期为85~90 d,适口性好,鲜穗产量为1.35万kg/hm2以上,抗病虫糯玉米品种。经多年选育出N26-11×N24-10组合。同时对糯玉米种植密度、施肥、除草剂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特用糯玉米育种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耐低氮糯玉米种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施氮两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低氮胁迫对糯玉米苗期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低氮胁迫下,各糯玉米品种的生物量、植株吸氮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明显下降,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糯玉米出苗前期对低氮胁迫的反应大于后期。不同品种的耐低氮性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以糯玉米品种Wx-235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生理特性,而以Wx-092对低氮胁迫表现出较敏感的生理特性。[结论]糯玉米出苗前期对低氮胁迫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7.
广西糯质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广西糯质玉米育种研究概况,指出近期广西糯质玉米选育应以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类型多样化为目标。最后综述广西糯质玉米选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广西糯质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糯玉米杂交种陇糯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糯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w202为母本、引进自交系w0702为父本选育的白糯玉米杂交种。在2008—2009年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鲜果穗平均产量13 818.8 kg/hm2,较对照品种垦粘1号增产9.0%。籽粒中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8.4%,达到我国鲜食玉米二级标准;外观及蒸煮品质达到农业部部颁鲜食玉米一级标准。在甘肃省各玉米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9.
江南紫糯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574作母本,自选系408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春、夏、秋播均可种植,春播生育期90d左右,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104株/hm2。2007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忻糯30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N301为母本、自选系N40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通过2005—2007年的直接生产试验,3 a平均产量9 694 kg/hm2,比对照增产5.0%,比垦黏1号增产18.1%,于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一般产量为0.8万~1.0万kg/hm2,最高产量可达1.2万kg/hm2以上;抗穗腐病、矮花叶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营养丰富,既可作为干籽粒加工用,也可鲜食利用;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种植,结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