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几年,在小麦、玉米生产中陆续推广了一些新技术,现介绍如下。1、玉米"一防双减"技术"一防双减"技术是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归纳总结并大力推广的一项先进实用新技术。其含义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达到玉米生长后期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确保玉米增产增收。玉米后期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叶螨和玉米穗蚜等,玉米后期的病  相似文献   

2.
嘉祥县2014年承担山东省玉米"一防双减"示范项目,通过实施玉米"一防双减"示范推广,一次施药兼治玉米多种虫害和病害,有效解决了农民在玉米中后期喷药难、防治难的瓶颈问题,积累了在玉米中后期依托合作组织用飞机防治病虫害的经验。该文介绍了实施玉米"一防双减"示范推广取得的成效、做法及采取的措施,为更好地开展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玉米稳产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以专业化防治组织为实施主体,采取航空地面相结合的防治方式,在大喇叭口期后普遍用药一次,减轻穗期病害流行程度,减少穗虫基数,实现玉米高产稳产。近两年的实施结果显示,玉米"一防双减"技术,有效解决了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瓶颈难题,实现了玉米增产目标,农药用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加快了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进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7,(5):40-42
2016年曲阜市实施玉米"一防双减"项目,采用大型直升机开展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结果表明,"一防双减"技术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效显著且增产效果明显,在田间飞防作业实施后10 d、20 d,项目示范区玉米穗虫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6.12%、84.68%,玉米叶斑病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5.16%、73.67%,与常规区防效相比差异显著;示范区玉米产量平均为8 596.95 kg/hm~2,产量增加639.6 kg/hm~2,增产率8.04%。  相似文献   

5.
<正>手机尾号为4046的用户问:玉米中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专家解答:(1)"一防双减"。穗期容易发生大小斑病、纹枯病等病害和玉米螟、黏虫、蚜虫等虫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喷施杀虫、杀菌复配或混合药剂,可防治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保护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效。(2)化控防倒。高肥水、密度较大、生长过旺、倒伏风险较大的地  相似文献   

6.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达到玉米生长后期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为目的。示范结果表明,核心示范区虫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3.58%,病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3.47%,比对照区增产14.24%,亩增效122.9元;飞机防治区虫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6.23%,病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3.85%。比对照区增产11.31%,亩增效94.5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对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旨在为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6年7~9月,在陕西关中地区选择西安市阎良区、咸阳市三原县、宝鸡市陈仓区、渭南市富平县、杨凌示范区杨凌区等5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于夏播玉米生长中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试验。结果表明,陕西关中玉米生长后期的钻蛀性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和桃蛀螟3种,混合发生,组成比例因地而异,变化较大。供试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效果均不明显,供试5个县区平均防效只有4.33%。原因分析发现,供试松毛虫赤眼蜂的出蜂率较低,平均仅为16.57%,这可能是造成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玉米区,玉米中后期的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纹枯病、穗腐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和茎腐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玉米被害后,不仅导致减产降质,而且植株提早成片枯死。其综合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青枯病是玉米生长后期发生的整株很快青干枯死的突发性病害,又名玉米茎腐病,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危害玉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一般发病率10%左右,重的20%~30%,更重的在6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一、症状玉米青枯病田间病害在玉米乳熟期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乳熟期后开始表现症状,乳熟期至蜡熟期达到发病高峰。病原菌主要侵害玉米根系及茎基1~3节,症状有急性型和普通型两类,急性型发病快,在1~2d内全株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在夏玉米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情况下发病严重。病害多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甚至为害果穗,使玉米叶片过早枯死,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新特点(一)病虫害种类繁多。对虞城县夏玉米产量构成危害的病虫害主要有10种(类)。其中病害5种,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和玉米茎腐病等;虫害5种(类),包括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玉米螟、玉米苗期食叶害虫(黏虫、玉米螟、棉铃虫等)、玉米蚜虫和二点委夜蛾等。(二)病害重于虫害。表现在病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主要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田重要害虫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玉米田主要害虫防治且具有一定增产效果的安全、高效种衣剂,在大田条件下评价了600 g/L吡虫啉、30%噻虫嗪、200 g/L噻虫胺、48%噻虫胺·吡虫啉4种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靶标害虫及非靶标害虫发生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对靶标害虫灰飞虱、玉米蚜和棉蚜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8%噻虫胺·吡虫啉FSC的防效最佳,在玉米生长后期对玉米蚜和棉蚜的防效仍高于90%;30%噻虫嗪FSC处理在灌浆末期和收获期的黏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清水处理),其他种衣剂处理非靶标鳞翅目害虫种群密度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大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从玉米产量来看,种衣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增产,其中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为10.03%。综合上述结果,在玉米生产中可考虑用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玉米种子,不仅对玉米全生育期刺吸式害虫防效显著,而且增产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在玉米生产中,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如玉米螟在普通年份使产量下降10%,严重的年份,使产量下降30%。一、玉米病害(一)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或"灰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十分严重。1、症状: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在抽  相似文献   

14.
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纹枯病、粗缩病、苗枯病、玉米螟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1、玉米螟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1.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  相似文献   

15.
生物食诱剂防治玉米田害虫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蓟马、粘虫、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其中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为钻蛀性害虫,后期大发生时蛀入玉米穗部取食,造成严重减产,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探索防治玉米害虫新模式,开展了生物食诱剂在玉米上防治害虫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食诱剂使用简便,且对环境友好,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投放量,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克·福玉米种衣剂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克·福种衣剂能有效防除玉米田地下害虫与部分苗期病害。在采用药种比为 1∶40、1∶50时 ,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为92 .2 4 %、89.66% ;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效为 88.7%、83.7% ;与福美双、克百威单剂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全国玉米五大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公顷以上。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是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资料记载,世界上危害玉米的病害有160多种,害虫有400多种;在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的病害约30多种,害虫250余种,其中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的病虫害有20余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固安县夏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一喷多效"技术集成试验,在玉米中后期一次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达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的目的,通过进行不同药剂组合防效试验,筛选出高效、低价、综防的配套防控技术,减少玉米中后期病虫发生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挖掘玉米增产增收的潜力,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6月初播种到收获约100天的时间内,常规来讲,厂大农民较注意玉米的中后期管理和施肥技术。而忽视玉米的苗期管理,然而对于玉米生长期来讲。苗期管理尤为重要,因苗期是玉米丰产、高产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讲,玉米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由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其中由镰刀菌、丝核菌等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最为常见,其症状表现为在玉米幼苗3~5叶期.叶片变黄或出现褐色斑,同日寸根系也出现褐色斑或胚根变褐腐烂,品种间发病有差异。此类病害的初侵染主要是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其发病条件主要是春季连续阴雨低温。从而延长了幼苗的出土时间,增加了病菌侵染几率。因此,特将玉米苗期病害种类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玉米在肯尼亚是主要粮食作物,其主要害虫是玉米禾螟。玉米禾螟[Chilo partellus(S-winha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危害粮食作物最重要害虫之一,国际昆虫生理生态中心(ICIPE)将其列为专题进行研究。 危害 在肯尼亚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是害虫危害,特别是蛀茎螟虫类的害虫。蛀茎螟虫类害虫有四种:玉米禾螟、玉米楷夜蛾(Busseolafusca Fuller)、非洲大螟[Sesamia calam-istis(Hampson)]、Eldana saccharina(Walder)(Seshu Reddy,1983)。这些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