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秦巴山区中段常见的21种草本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种间联结系数(AC)、结合 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χ2统计,对具有显著正联结性的草本药用植物与海拔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草本药用植物种间联结系数较低,物种分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种间关系松散。2)贯众与井栏边草、龙芽草与金钱草、龙芽草与车前草、海金沙与紫菀、天名精与一年蓬、天名精与野菊、腹水草与石韦、腹水草与一年蓬、紫花地丁与车前草、紫花地丁与一年蓬、车前草与一年蓬、淫羊藿与黄精显著正联结;井栏边草与石韦呈显著负联结。3)呈显著正联结关系的物种对显著正联结时的相对海拔高度占此物种对垂直分布重叠时的相对海拔高度的比例各不相同,所处的位置也有所差异。呈显著联结关系的物种对在高海拔区域联结性降低,呈现无联结状态。4)2个物种对生境的相似性也可产生负联结关系。在对相同环境资源的竞争中,某一种群优势越强,负联结性就越显著。研究认为,将种间联结性与海拔分布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物种间的协作与竞争关系,对该区草本药用植物的生态化种植与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雪床为样点,根据融雪梯度,设置早融、中间和晚融3个融雪部位,并对各个部位几种优势牧草种群间的联结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几种优势牧草的总体关联性在早融部位表现为正联结,中间部位表现为无联结,而晚融部位则表现为负联结.各种对间的联结性以早融部位正联结占多数,中间部位正负几乎各占50%,晚融部位负...  相似文献   

3.
采用2×2列联表,对衡阳盆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植物群落中20个主要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优势种多物种间显著负关联;群落中重要值较高的20个种群组成的190种对中;有58对呈显著正联结,有34对呈显著负联结;以X2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和种间关联度的3个指标较好地测定了20个主要植物种群的联结性.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祁连山北坡6个林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群落,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中96个种群总体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主要种群间具有互利共存的关系;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关联,藓类一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群间总体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群落中物种种间联结性不强,负联结种对数大于正联结种对数,仅5个种对为显著正联结,大部分种对间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不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负联结.种群间关联性较弱,且与种对数成反比,关联性越强种对数越少,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的群落也能够容纳较多的物种,并使群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华木莲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的计算,对华木莲SinomanglietiaglaucaZ.X.YuetQ.Y.Zheng分布的群落中60个主要树种间的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木莲分布的群落总体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相关;236个种对呈显著正联结,44个种对为显著负联结,PC≥60%有28对,40%≤PC<60%有121对,20%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为探索植物群落演替及原生性植被类型的恢复提供依据,为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福建将乐林场选取重要值较大的22个树种,利用种间联结指数VR研究群落的整体关联性;利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种间联结指数VR为1.014,主要种群总体呈现较弱的正关联。231个种对中,χ2检验结果显示,正、负关联的种对数分别为110和119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924;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种对数占总数的11.3%。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正、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为77和153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503;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数的7.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正、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为100和129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775;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数的13.9%。【结论】福建将乐林场的常绿阔叶次生林总体联结程度较小,22个主要树种种对间关系以负相关较多,种间关联性不明显,主要种群独立出现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2联列表,应用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技术,测定甘肃文县珙桐群落的8个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以半矩阵图表达测定结果。研究表明,珙桐群落种间联结较复杂。群落的8个优势种28个种对间有10对存在显著的正联结(I0>0.4)。其中珙桐与生态习性相似的包果石栎、千金榆表现为极显著正联结,白桦与亮叶桦亦为极显著正联结。群落中15个种对存在显著的负联结(I0<0.7),约占总种对数的54%反映出该区域珙桐群落的次生性和年青性。珙桐、包果石栎、青冈与白桦、青冈与亮叶桦生态习性差异较大,表现为极显著的负联结。表明生态习性相似、对环境要求相似、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种相伴随出现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分析了贵州省六盘水市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20个优势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总体关联度检验显示:20个灌木种群构成的190个种对总体上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几项关联检验指标对十齿花群落主要灌木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检测结果表明: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反映出的显著关联及完全独立的种对数均比用X2检测所得的种对数多,尤其是显著负联结的种对较为明显,但几种方法检验的结果总体上反映了大致相同的联结趋势;在总的种对数中,正联结种对数略多于负联结,呈显著和极显著关联以及完全独立的种对数所占比率较低,多数种对联结性不显著,趋于独立。  相似文献   

9.
黄连木群落种间联结指数-等级格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间联结能够反映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和群落的稳定程度,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 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总体相关性VR 检验, 字2 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CC 和匹配系数JI、OI、DI 7 个指 标,以崂山黄连木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尺度上研究群落组成物种的种间联结,在种群尺度上研究黄连木(不分 雌雄)、雌黄连木、雄黄连木与其他物种的种间联结,进而对种间联结指数进行秩相关分析,研究黄连木与群落中其 他物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黄连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连木群落总体相关性不强,呈现显著的负联结;黄连木 种群(不分雌雄)与其他物种均表现为负联结,分雌雄时雄性黄连木呈现正联结的比例(72郾7%)明显高于雌株 (27郾3%),且雌株种群高的繁殖代价和觅养行为导致其与固氮植物辽东桤木呈现正联结,与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米 空木呈现极显著负联结(P 0郾01);黄连木(不分雌雄)、雄性黄连木的秩相关方程均为直线型,雌性黄连木为凹曲 线型,3 个联结指数JI、AC、PCC 秩相关方程的斜率均为负值,且斜率的绝对值为黄连木雌株 黄连木雄株 黄连 木(总体)。首次提出了种间联结指数鄄等级(秩次)格局模型(association index鄄rank pattern model),模型中斜率的 绝对值能够反映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联结的紧密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大说明物种间的联结变动越大。这为深入 研究种间联结关系提供了新的模型手段,确立的分析方法为雌雄异株植物的种间联结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核桃楸群落的优势种种间联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山区核桃楸种群的自然生长状况,于2007年8月对分布于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核桃楸群落及其自然生境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共设置面积为20 m×20 m 的样地6块,并把每块样地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在小样方尺度上,调查了核桃楸种群及其群落中占有一定优势地位的紫椴、黄檗、北京丁香和鹅耳枥的分布情况;用2×2列联表和χ2检验研究了核桃楸与紫椴、黄檗等在主林层、演替层和更新层的种内、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①主林层中核桃楸与演替层中的核桃楸呈显著正联结;与更新层中的北京丁香呈极显著负联结,且联结系数值较大;与其他物种在不同演替层间正联结种对数小于负联结。②演替层中核桃楸与不同林层间其他物种的正联结种对数大于负联结。   相似文献   

11.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及CCA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11个样方(20 m×20 m)取样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种间关系原理、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探讨主要木本植物间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中麻栎、枫香、蚬木占优势地位,罗伞树-鹅掌柴、九节-琴叶榕、澄广花-鱼骨木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在3种木本植物群落中最大。麻栎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50对,负关联种对数有52对,无关联种对数有3对,正负关联比为0.96,检验显著率为6.67%。枫香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96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13对,无关联种对数有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检验显著率为8.10%。蚬木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正关联种对数有1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7对,正负关联比为1.12,检验显著率为8.33%。CCA前瞻选择显示土壤pH值、全磷、坡向、土壤全钾、海拔是影响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总体上可以对76.95%的环境因子进行解释。物种间的正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反之,物种间的负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越低。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林进行调查,根据各种群重要值,选取25个优势种,对其种间联结性进行计测和分析,并划分了生态种组。结果表明,优势种群间整体上呈正联结性;在300个种对中,具有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11.67%,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各种群的分布相对独立。通过聚类分析,结合种间联结系数和各种群生态习性,将25个优势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3.
芦芽山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芽山阴坡典型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VR),结合χ2统计量、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的总体关联性和各层种对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不显著负关联,灌木层为不显著正关联;乔、灌、草各层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占各自总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10.0%、10.9%和26.7%,多数种对间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不高,联结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乔木层以负相关占优势,而灌、草层以正相关占优势。乔木层通过种间竞争达到了稳定状态,灌草层通过适应生境的分离避免竞争而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区典型土坎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筛选25种草本优势种,采用方差比率法,结合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5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为重力侵蚀治理、固沟保塬的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法的检验结果表明,25个草本优势种总体上种间关系呈现显著正关联;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163)高于负关联种对数(135),且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6.67%;3)大部分种对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都不高,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联结关系松散,群落仍处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4)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25个优势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5.
刘鲁光    朱兆棋    陈曦    刘守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75-82
为探明震后滑坡体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种间关系的变化,基于2009-2018年对谢家店滑坡体植被恢复状况的持续监测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从群落整体的关联状况及群落各垂直层次内主要物种间的关联状况两方面对滑坡体植被恢复的草本群落、灌草群落、乔灌草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种间关联动态进行研究。方差比率的检验结果表明,除灌草群落阶段群落整体关联情况为不显著的负关联外,其他各阶段均为不显著的正联结,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正关联程度整体呈上升的趋势。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草本层物种在灌草阶段,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小于1,其他各恢复阶段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均大于1,正联结种对比例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层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于缓和,说明灌木还处于演替的不稳定阶段;乔木层物种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正联结种对比例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呈下降趋势。方差比率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群落多数物种间还未达到显著相关,各物种相对独立。总的来说,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较好,群落物种间正联结程度不断增强,群落结构不断完善,物种逐渐趋于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6.
甜槠天然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2联列表,综合运用方差分析、联结系数AC、X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测度方法,计算了周宁县天然甜槠林乔木层35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关系、种间联结系数和X2值.研究结果表明:周宁县甜槠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好.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出多物种总体联结性,X2检验表示出各种对联结的量着性程度和性质,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能够表征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同时表明:天然甜槠林种间联结较复杂,多物种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相关,AC值计算出正联结种对有150对,负联结298 对,其余完全独立;X2统计量检验了595对,其中0对呈现显著的正联结,2对呈现极显著的负联结,3对呈现显著的负联结.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舒兰市43个植物群落进行研究,从种间相遇几率、种间关系、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四个方面来分析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植物种植组合搭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种间相遇几率最大的十种植物,分别为五味子、刺五加、玉竹、铃兰、蝙蝠葛、穿龙薯蓣、天南星、唐松草、二苞黄精、龙芽草。在已有的45对联结系数中,正联结占51.1%,负联结占49.9%,其中极显著正联结占42.2%,极显著负联结占42.2%,无显著联结占15.6%;玉竹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蝙蝠葛的生态位宽度最小。生态位重叠值是十种植物均较小,有62.2%的数值都在0.1以下。在对被破坏的植被恢复时,对植物的选择搭配有:刺五加、玉竹、穿龙薯蓣、铃兰。  相似文献   

18.
引入2*2列联表联结指数法,用固定样带法月连续全天定位调查数据,以森林鸟类广布种山雀科大山雀(Parus major)为目标种,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该种与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的种间联结关系,结合前人关于营巢行为、取食行为、生态位等方面成果分析了产生联结的原因,首次确立了鸟类群落种间联结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 (1)用固定样带法月连续全天定位调查,引入2*2列联表以日尺度的定性数据检验与测定联结度,与月尺度的联结频率结合起来,分析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是可行的;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具有时间与空间尺度的双重属性,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度不仅是鸟类群落时空结构与格局的表征,同时,反映了鸟类群落的动态性,而且,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对栖息的植物群落具有依赖性与关联性。 (2)日尺度上,选择χ2统计量、PCC与PC指数相结合进行种间联结检验、测度,能充分反映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但由于鸟类的居留、繁殖、迁移等季节动态性特征,种间联结度存有不确定性。 (3)月尺度上,鸟类总体种间联结8月份为显著负联结,其余各月为显著正联结;根据PCC联结度的月联结频率,可将鸟类划分为正联结组、正负联结均较弱组、负联结组;大山雀与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等不同居留型的联结关系,随着种数的减少,显著联结种对、联结度、联结复杂程度呈递减趋势。大山雀与留鸟的联结:与鸦科鸟类呈明显正联结,与同科鸟类呈正负均等的弱联结并趋于负联结,与体型较大的雉、啄木鸟、乌鸦等鸟类呈负联结。大山雀与夏候鸟的联结:与杜鹃科四声杜鹃呈正联结,与同科的黄腹山雀、鹟科的白眉姬正负联结均较弱,与莺科的黄腰柳莺、鸫科的北红尾鸲等呈负联结。大山雀与冬候鸟的联结:与岩鹨科棕眉山岩鹨的正负联结均较弱,与鸫科的斑鸫、鹀科多种鸟类呈明显的负联结。大山雀与旅鸟的联结:与莺科鸟类由正负联结均较弱到明显的负联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桂西南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其种群间的共生关系,为桂西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样方调查,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测定桂西南喀斯特山地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种间联结和种间相关性,并结合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排序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P>0.05),种群间联结性较弱;X2检验有51种对呈正关联,50种对呈负关联,4种对无关联,正负关联种对数比值为1.02;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占68.60%和62.70%,正、负相关种对数比值分别为0.46和0.58,表现为负关联趋势;15个优势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间关系多数呈正相关.[结论]桂西南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较松散,物种分布格局相对独立,其优势种可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对相同生境具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20.
米槠群落优势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米槠群落15 个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有3 对显著正联结种对且均与木荷相关,4 对显著负联结种对,米槠与其它种群的联结性均较小,方差比率法分析表明15 个种群间总体上呈现不显著的正联结,15 个种群划分为两个联结程度较相近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