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引入多元互动智能理论探析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英语教学中开展多元互动智能活动能激发艺体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自身英语沟通能力,同时亦能促进艺体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针对基于多元互动智能理论创新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提出一套针对性的教改思路,即:"艺体生的情感体验+艺体生评价形式多元化+艺体生多元互动智能学生观"以实现艺体生多种智能的开发及艺体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这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并不乐观。为此,本文先对发现教学模式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多元互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构建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期望能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得到广泛认可。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相较于传统英语教学而言,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表达了学生生活学习体验,是通过真实模拟情境与现实实践交流相结合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现状,提出了多元评价在体验式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以及学校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同时更加地关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高职院校课程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对现代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多元评价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体系,从而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不断地改善。本文就从建构多元评价的课程考核体系出发,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探究,进而对英语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跨文化理解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开展跨文化理解教育是跨文化交流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应试教育下学生跨文化意识缺乏的现实和国际交流项目驱动之间张力的驱动.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理解教育宜采取观念策略、开发策略、实施策略和互动策略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专业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以马丁的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为理论依据,对漳州师范学院一节具有代表性的英语专业大学英语阅读公开课所转写的语料中教师课堂话语态度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态度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情态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在教师话语中的分布特征,以期探究英语专业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课堂话语中丰富的态度资源对大学英语教学独到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类可以看出,在教师态度系统评价语言中,鉴赏类评价资源使用的频率最多,判断类评价资源次之,情感类评价资源使用得最少,而且积极的态度评价资源远远多于消极的态度评价资源。  相似文献   

7.
网络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为教学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存在缺乏系统性、互动方式失衡、缺乏反馈和监督等问题,通过设置合理导学环节、实现多元交互方式以及加强课程反馈和监督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MI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审视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英语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尊重学生智力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特长智力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优势智力的发挥带动弱势智力的发展的。本文试图探索构建一个多元动态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各国之间往来频繁,经济文化的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也加大了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翻译作为英语教学中的基础构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而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体系的建立也被提上了日程。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多元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几条大学英语翻译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今后的教学体系提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对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评价意义与指导价值。在对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考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对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化、全段式评价进行了探讨。认为应立足于师生发展,强调对学生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等内容的评价,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全程化",以期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时代发展速度加快,我国更加注重互动式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下进行流利的对话,将学生能够应用英语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们更加明确学习英语的意义。本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互动模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并提出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通识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完成后,后续英语教学将以专门用途英语为主,是结合学生个体专业的英语教学,在学生专业学习、学科发展、英语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雨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社会信息化、知识爆炸化、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师个人学习终身化等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和学是混合式多通道互动的、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模式。雨课堂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完全符合了大学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的要求,雨课堂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是节点式的,需同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成混合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模式,才能完全对大学专门用途英语的雨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网络多媒体为基础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论述了食品营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食品营养学课程多元互助教学模式的构建,总结了其应用效果,如多元互动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相互协作精神等,以期为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学档的特点,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学档成为形成性评估的标志性工具。以Eportfolio为技术依托,开发多元、多维、多样的大学英语评价系统,该系统强调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证明,该系统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是多元、多向的互动,是在教学中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教学过程中创造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沟通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想要让学生顺利学好,就需要将大学英语教学放于多元文化视角之下,在教学之中不断渗透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样当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文化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理解、接受与掌握知识,非常有助于大学生英语人文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能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本文基于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渗透较为匮乏的背景,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背景渗透的具体策略,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全球化进程和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应努力培养一批既熟练掌握英语,又具有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文章论述了国际化人才内涵、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学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分级教学的模式,以此适应不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需要。然而,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分级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任务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反思。本文中,笔者从学生能力因素、班级的凝聚力与情感因素以及班级互动因素等多个方面对于当年我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英语教学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多,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语言之一,促使现在社会对英语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高校英语教育受新课程改革影响,以培养全面型英语人才为主。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限制,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语言环境,又能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其对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翻转课堂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并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翻转课堂进行了思考,认为加强中职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及建立"双向互动"的家校联系等措施可以提高中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