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者、志愿服务行动之中的内在精神特质。大学生作为传播志愿精神的主体,在志愿精神培育上既迎接机遇又面临挑战,分析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过程中面临挑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弘扬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的舞台上实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兴凯湖农场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拓展服务项目,提升团队的志愿服务水平,使志愿服务活动在农场遍地开花。一、传递"孔德春精神",塑造志愿服务品牌孔德春是兴凯湖农场的一名水稻种植户,他19年如一日地照顾孤残知青何巨山的事迹感动了全省人民,他先后被评为2015感动龙江人物、黑龙江省第四届道德模范、第三届"感动北大荒人物"等。  相似文献   

3.
论守法道德     
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守法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和道德要求。表现为遵守法律的行为,而从内在的角度看,守法更重要的表现为一种守法的精神。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道德既 表现为对法定义务的恪守,又同时是对自己合法权利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的意蕴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是个体精神的特质之一,它在个体的道德内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高校大学生却陷入了道德情感的多种困惑之中,出现了感恩心缺失、知耻心丧失和道德责任感薄弱的不良现象。高校应加强良心观、荣辱观和责任感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生长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道德记忆空间是一种介于日常普遍性场所与历史纪念性场所之间具有纪念性质的文化场所。祠堂、村史博物馆、文明实践所等乡村中的道德记忆空间是传承乡土社会伦理道德的实践,也是培育道德精神的重要途径,其活化创新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而言,村域道德记忆空间的保护利用与活化创新任重而道远,文化环境塑造与价值精神寄托功能有待发掘。有效实现道德记忆空间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利用,需要恢复乡土社会的内在文化认同、重建记忆空间结构体系、创新记忆空间的精神内涵表达。  相似文献   

6.
道德需要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道德需要作为个体社会属性的一种应然存在,要转化为一种现实的道德力量,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社会机制即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保障。因此,要激发和提升个体的道德需要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地发挥制度在个体道德需要方面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德性是人对自身道德内在精神品质的要求,组织也需要德性。组织在权变管理中,可能对组织德性的培育和已经形成的组织德性产生消极影响,组织的领导者培育组织德性要具备道德智慧,通过道德智慧培育组织德性,通过组织目标和道德管理引导组织德性。  相似文献   

8.
孟雪玲 《河南农业》2013,(8):7-8,10
大学生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高校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都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学术界对道德能力的研究为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同时也具有实践可能性:一是党和政府出台的文件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各项道德实践活动推动了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的建设,三是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体制及开展的各项道德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与实践途径,四是不断涌现的大学生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为大学生提升个体道德能力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道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树立道德资源意识,合理配置道德资源,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效果的关键。道德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道德主体的自主配置方式;(2)道德主体的受动配置方式。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为和谐社会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法治既是一种治国方式和手段,也是人民行使管理圜家、管理社会的权利的途径。德治的核心内容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法治和德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辨证统一的。法治、德治的辩证统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据了解,河南省2010年普通高考将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知分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等四项重大改革。网上报名,是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网上报名系统、输入报名信息,实现高考报名信息采集的一种报名方式。网上填报志愿是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输入志愿信息,实现志愿信息提交的一种志愿填报方式。与传统工作方式相比,以上两种方式具有更科学、更规范、更便捷、更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方充满传奇与荣耀的土地!60多年前,新中国的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划开了全国青年志愿垦荒的第一犁,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这是一方发展热土,文明宝地!宽敞整洁的街道、拔地而起的高楼、快速发展的经济、具有地方特质的红色文化,无不凸显着共青农场的绰约新姿和无穷魅力。现今,这里的人们高举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旗帜,实施二次创业,倾力打造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北方共青城。一座历史记忆之城、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已成为高校开展党员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其思想境界、精神面貌以及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本文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探讨了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生活化的志愿服务、网络化的志愿服务和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服务精神、理性精神和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发现,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新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但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就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的倾向而言,男生强于女生、贫困学生强于非贫困学生、强化班学生强于非强化班学生,一志愿学生与非一志愿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成就动机中避免失败的倾向上,不同群体学生间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取向,成为中国和韩国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和西方个体本位价值观念的冲击,克服现代文明病,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一、集体主义精神是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杜会方方面面的内容.精神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乡风文明"内含着集体主义的精神,农民个体在集体中要与他人和睦相处,要遵守集体共同制定的乡规民约等等.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创新能力的意蕴、道德能力的耦合作用出发 ,论述了加强大学生道德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导向性。指出只有不断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创新能力 ,并有效地结合其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 ,使之升华为一种新的道德精神 ,我们的德育才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在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福建五大品牌保险企业及其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假设,以实证分析的方式,从顾客道德认同的视角考察企业志愿服务行为与慈善捐赠行为对顾客感知到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及对顾客购买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认同感越强的顾客,对有开展志愿服务行为和实施慈善捐赠行为的企业的评价越高,认为它们的企业形象越好,产品质量也越高,越能积极正向地影响其自身的购买决策行为。〖BP(〗企业志愿服务行为比慈善捐赠行为的效果更为显著,更能积极正向的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行为;顾客的道德认同在其间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现实自我价值的一种常见的公益活动,大学生如何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指导这一方面入手,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来诠释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指导作用。其次说明了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具体从过程载体、文化载体以及活动载体进行阐述。最后是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