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验以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鲁单818、登海605、菏玉127、迪卡51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等行距(60 cm)种植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在其最适宜的密度下,产量表现为:登海605先玉335菏玉127郑单958迪卡517鲁单818,在密度为3 500~4 500株/亩范围内,6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当密度达到一定时,随着空秆率和倒伏率的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少,产量逐渐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不同的条件下产量不同,品种密度互作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区设计,对大丰30、登海618、利民33、瑞普959、先玉335、郑单958等6个玉米品种,在6.0万,6.5万,7.0万,7.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和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株高、穗位、秃尖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在6.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大丰30、先玉335、瑞普959,在7.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郑单958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探讨黄淮海夏玉米适宜种植行距,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密度对先玉335灌浆速率、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同密度条件下行距越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在60 000株/hm~2条件下,改变行距设置对该品种穗粒数影响不大,在75 000株/hm~2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加,该品种穗粒数下降;在同行距条件下,75 000株/hm~2产量高于60 000株/hm~2产量,且在50 cm和宽窄行(40+80)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13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均表现为4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90 000株/hm~2处理,而秃尖表现为9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45 000株/hm~2处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郑单958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804.85 kg/hm~2,先玉335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808.91 kg/hm~2,通科8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009.90 kg/hm~2,金山27在7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796.91 kg/hm~2。行粒数与穗长间相关系数最大,r=0.93,秃尖与出籽率间存在负相关,r=-0.51。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栽培密度对辽宁玉米产区主栽品种与高密新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郑单958、先玉335、铁研388的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农艺性状和产量,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先玉33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7.50万株/hm~2;铁研388则适宜高密种植,密度以7.50万~8.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密度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本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中的9.0万株/hm~2产量最高,但7.5万株/hm~2产量和产量性能相对稳定。益农103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的密度与产量呈线性关系,结论说明廊坊地区中、晚熟品种密度还有进一步增加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9.
试验观察先玉335和郑单958两品种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在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两玉米品种均随着密度增加生育进程变长,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其株高、穗位提高,秃顶增长,而穗粗、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双穗率等都呈递减趋势;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即行距为55 cm,先玉335旱地种植的最佳株距为18.9 cm,即种植密度为9.64万株/hm2;郑单958最佳株距为14.9 cm,即种植密度为12.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密植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辽单588为试材,设置4.5×10~4、6.0×10~4、7.5×10~4、9.0×10~4、10.5×10~4株/hm~25个种植密度,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LAI)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品种玉米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小。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0×10~4株/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2 698 kg/hm~2和13 706 kg/hm~2,辽单58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9.0×10~4株/hm~2,籽粒产量为12 326kg/hm~2。不同品种的LAI发展动态趋势一致,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各器官干物重及单株总干物重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先玉335的单株干物重降低较快,郑单958干物重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11.
谢俊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17-9620
[目的]研究灌水量对河南省夏玉米(Zea mays L.)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探讨不同夏玉米品种对干旱的响应,为河南省夏玉米种植时灌水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灌水量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供试夏玉米品种分别为浚单20、中科11、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2。[结果]干旱胁迫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下降,且随胁迫的加剧,下降幅度加大。[结论]河南省主推夏玉米品种抗旱性表现为中科11先玉335浚单20≈郑单958浚单22。  相似文献   

12.
探讨黄淮海夏玉米适宜种植行距,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密度对先玉335灌浆速率、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同密度条件下行距越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在60 000株/hm2条件下,改变行距设置对该品种穗粒数影响不大,在75 000株/hm2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加,该品种穗粒数下降;在同行距条件下,75 000株/hm2产量高于60 000株/hm2产量,且在50 cm和宽窄行(40+80)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MC278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产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的干重积累最佳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5000-6000株/667m2产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区群体效应对夏玉米性状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书强  许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00-15901,15910
[目的]明确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方法]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群体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群体密度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在4.5万~9.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6.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表明适宜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地上干物重呈现降低趋势,株高、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结论]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因不同夏玉米品种科学施用氮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郑单958、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产量、经济效益、氮素积累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夏玉米品种施氮增产显著,郑单958在低氮时产量和纯收益较好,增产18.19%,增收3 158元/hm^2;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在高氮时产量和纯收益较好,分别增产17.31%、25.03%和17.41%,增收2642、3726和3182元/hm^2.施氮量增加,郑单958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氮肥农学效率无显著差异.生产中郑单958适宜低氮肥用量,而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可获得较好收益.  相似文献   

16.
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含水量及其对机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含水量及其对机收影响。[方法]本文以郑单958、先玉335、弘大8号和蠡玉16为材料,对其籽粒干物质积累、含水量随授粉后天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探讨了郑单958和蠡玉16籽粒含水量对机械收获的影响。[结果]夏播时郑单958和蠡玉16在授粉后51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先玉335和弘大8号在授粉后58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夏播玉米获得高产的收获适期,郑单958和蠡玉16在授粉后51天以上,先玉335和弘大8号在授粉后58天以上;达到生理成熟时郑单958、先玉335、弘大8号和蠡玉16籽粒含水量分别为33.74%、28.86%、32.05%和35.24%;郑单958和蠡玉16籽粒含水量在生理成熟含水量时采用机械收获,其籽粒损失率符合机械作业质量指标规定的范围(籽粒损失率0.84%≤2%),籽粒破碎率未达机械作业质量指标规定的范围(籽粒破碎率10.12%1%),说明郑单958和蠡玉16品种在生理成熟时不适合使用全喂入式联合收获籽粒机进行收获。[结论]为了给improving the maize harvest index under delayed harvesting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先玉335和大丰26为供试材料,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这2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下,先玉335和大丰26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和百粒质量)之间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对穗数、百粒质量及产量影响显著;不同行距配置对百粒质量与产量影响显著;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百粒质量和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先玉335与大丰26均在密度为8.1万株/hm2和66.6 cm+33.3 cm宽窄行配置模式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下扩行缩株(扩行距缩株距)栽培模式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和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方法】2018—2019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即60 cm(B1)、80 cm(B2)、100 cm(B3)等行距;2个种植密度,即67 500株/hm2(D1)和82 500株/hm2(D2),采用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结果】与D1密度相比,D2密度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群体叶面积和光合势,改善群体的光能利用,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产量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在67 500株/hm2密度下,扩行缩株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82 500株/hm2密度下,B2处理较B1和B3处理2年平均增产9.45%和11.48%,主要是由于行粒数增加引起的穗粒数增加。在此密度下,B2处理较B1处理显著提高花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延缓中下部叶片衰老,增加花后夏玉米群体光合势,茎叶夹角增大,叶向值减小,穗位叶层和底层透光率明显增加,消光系数减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转移量降低。表明高密度条件下,80 cm扩行的等行距模式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光合群体结构,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夏玉米群体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从而提高产量。【结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并适当扩行缩株可实现光能资源高效利用和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推荐82 500 株/hm2密度搭配80 cm等行距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豫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备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I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