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结合京津冀三地的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京津冀蔬菜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京津冀蔬菜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并从明确京津冀蔬菜种植功能区域划分、发展"净菜进京"、开展京津冀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完善蔬菜安全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广蔬菜安全质量追溯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京津冀奶业协同创新对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京津冀三地奶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协同创新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缺乏协同创新机制和统一的协调机构。在探究融资源协同、科技协同、服务协同、生态协同和组织协同为一体的京津冀奶业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并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了京津冀奶业协同创新路径:发挥京津冀三地政府主导作用,创新保障支持措施;以奶业创新团队为纽带,加强三地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程度;在奶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提高三地奶业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力度,从而加快京津冀奶业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区可以作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共建一体化发展的实验田和突破口,但目前尚缺乏协同发展评价研究。基于55个县区市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通过构建京津冀山区协同发展测度模型,识别京津冀山区空间差异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均耕地、单位公路里程、农民人均收入四个指标的变异系数都在40%以上,京津冀山区各县区市发展水平总体差距明显,协同程度较低,需要加强全方位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京津冀区域协作创新专项是支持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自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效果。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协作创新专项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论述了其对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现阶段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资源配置分散、协同力度不够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提出了重大项目引领、构建高效运行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拓宽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等助推项目更好实施的对策,以期为提升京津冀区域创新项目的管理效率和促进农业协同创新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大棚房"为代表的农地非农化问题在京津冀曾经相当严重,要根治,必须从制度设计作出安排。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出台了一些农地非农化治理政策,但都没有在政策治理模式选择上来实现政策协同。为了今后更加有效地实现农地非农化治理政策,在京津冀三地各自内部、甚至三地之间的协同一致,应该选择区域政府协同分析框架,即需要从发现、确定问题出发,通过实践解决,最终达成相互认可的协调结果。实践解决环节,则需要从价值理念、组织结构、法律规范、信息系统和利益平衡等诸多方面,实现有效沟通和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农林高校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京津冀农林高校要以主动作为的意识紧抓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升发展能力,以协同发展的机制推动协同创新,探索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交流与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保定市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在协同发展农业方面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基本摸清保定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保定市在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和对策。这些研究可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5月4日,农业部召开《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部署推进会,研究推进规划实施的举措,审议通过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机制》。会议认为,2015年以来,京津冀3地和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研究推进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工作举措,在统筹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尤其注重城镇内涵提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转移。京津冀区域城镇化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是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多角度构建了京津冀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对京津冀区域城镇化进行了测度,发现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普遍的制约因素,而且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京津地区。今后京津冀区域应积极利用协同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体制机制建设,共建共享京津产业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协同发展活力,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层面系统加快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层级耦合协调模型的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农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了解京津冀农业的协同发展程度,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京津冀农业协同程度的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2004—2017年京津冀农业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分为京、津、冀,京津、京冀、津冀,京津冀3个层级,采用多层级耦合协调模型对农业产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内部两两之间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但3地整体的农业耦合协调度自2010年进入勉强协调阶段,2013年后出现增长迟缓态势,这与各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各地当前发展与定位间的差异有关。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WebofScience信息平台上京津冀三地1979年—2018年合作发表SCI论文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重要点法,分别从合作论文数量、密度、影响力和合作方式4个方面研究京津冀论文合作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合作论文数量上看,京津冀合作论文以京津、京冀为主,呈显著极化和阶段性特征;从合作论文密度上看,与北京合作发表论文是津冀两地发表论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与津冀合作发表论文只是北京发表论文的极小部分;从合作论文影响力上看,京津合作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均高于京冀和津冀;从合作论文方式上看,京津在在合作论文中一作比例均高于河北。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今后仍需要优化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北京、天津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逐步提升河北在科技协同创新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探究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协同创新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地区应从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带动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不搞终身制前提下,文章回顾了对标研究在国内外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情况,尝试将对标研究法应用于改进师范类普通高校图书馆支撑学科建设的实践。[方法/过程]选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唯一一所师范类“双一流”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对标馆、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对标研究指标体系来收集数据。从资源、服务、空间、技术、人员五大核心要素进行差距分析,拟定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支撑学科建设的提升策略。[结果/结论]采用对标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标准流程,学习目的明确、指标全面、数据翔实,制定和实施的提升策略做到了“扬己长、补短板、能实施、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规划者从生态学角度宏观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为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该研究基于MSPA和InVEST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7年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和产业发展变化特征,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该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京津冀不同区域未来五年耦合协调度。  结果  (1)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偏低,连通性较差;生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整体生境质量0.450,水平不高;(2)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农林牧渔业发展稳定,津冀工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东部滨海发展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京津金融业发展实力较强;(3)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状态之间,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度最高,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最低。(4)未来5年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将有所提升,但中部核心功能区仍将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北京和东部滨海发展区仍将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是未来需要优化的重点区域;天津耦合协调度将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将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是具有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类型将转变为中级协调,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结论  该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并分析预测具有协同发展潜力的重点区域,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群范围内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比较分析京津冀三地冬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为提升京津冀区域间冬小麦生产经营优势互补能力和区域生产效率。【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实地调研京津冀冬小麦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冬小麦的生产效率。【结果】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且规模效率显著;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农民的种植意愿逐渐下降并导致生产面积和种植质量的降低。【结论】政府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本区域冬小麦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水平和生产技术优势互补的合作与推广力度,为提高京津冀地区口粮生产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压舱石"。通过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市农业经济联系强度、联系方向、联系范围和联系格局的发展变化,发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强度有所提高;除石家庄外,各城市的农业经济联系方向均未发生变化。在农业经济联系范围和格局上,整个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的一般化程度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各城市农业经济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均有所增强。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均形成了由西南向东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同时也均存在着以石家庄、邯郸和邢台为核心城市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构建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网络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经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强化北京与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有关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摇篮期(1998-2002)、成长期(2003-2008)、繁荣期(2009-2014)。采用文献统计的方法对3个阶段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理论研究较为全面和细化,具体实践有所探索,但总体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实证类文章目前大都集中在对高校图书馆开放现状的调研上,极少有文献对开放后的成效做出专门的研究和反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和协调发展对横向生态补偿的影响过程,厘清了京津冀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公平、高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从"输血式"补偿向"造血式"补偿转变,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与现行全国气候分类或分区方案具有可比性和同时反映京津冀地区气候分类的特殊性原则,以京津冀地区56个气象站点1961—1990年和1981—2010年2个时段的累年月值和日值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指标划分温度带,应用校正的FAO56-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并计算年干燥度,采用年干燥度指标并参照地带性植被土壤分布界线划分干湿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划分6种气候类型。2个时段的气候类型时空变化表明,近30年来京津冀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突出表现在,中温带南界明显北移,中温带范围缩小,而暖温带范围扩大。从局地尺度看,区域西北部和南部的邢台、邯郸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变暖趋势最小的是包括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的燕山山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变干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西北部地区,变化较小的是区域东北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密云区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仍存在瓶颈。利用2008年来密云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从区域经济、乡村从业、设施农业、籽种产业以及乡村旅游等五个方面对密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同时运用 SWOT方法归纳总结出密云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备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决定模式、模式促进发展的原则,建议密云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应该采用以生态休闲功能为主、以生产保障功能为辅的兼顾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