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龙特浦A在湛江的育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夫  魏荷  王丰青  李国鹏  张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40-2542,2559
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研究了龙特浦A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湛江自然播期条件下,龙特浦A黑染花粉率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自交结实率低且波动小,稳定不结实天数达69 d,可安全繁殖制种.温度是引起龙特浦A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光照时数和光温互作对其育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龙特浦A自交结实特性的分析,认为龙特浦A自交结实率的高低与花粉黑染率的高低有关,黑染花粉主要来自颖花内的黄花药,而空气湿度影响了黄花药散粉,甚至也加速了黄花药的败育进程。所以较高的湿度会明显降低特浦A的自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3.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选用水稻野败型不育系V41A(B_(10)、保持系V41B和恢复系HR24的三系体系。用IR24作轮回亲本置换回交V41A至SB_5(wIR24SB_5)和SB_7(wIR24SB_7);之后用V41B和珍汕97B作还原回交,分别在RB_2和RB_3获得了还原V41A和还原珍汕97A,它们同非还原的V41A和珍汕97A在育性上没有显著差异。观察了V41A(B_(18)/IR24和wIR24SB_7/V41B分离世代的育性分离,发现它们的育性分离谱没有显著差异,另外,观察V41AB_(10)至B_(20)各世代的花粉育性,也没有发现黑染花粉率在各世代间的显著差异。因此认为,野败细胞质在与异源核亲(保持系和恢复系)多代共处后仍然保持不育胞质的不育特性,说明野败型不育胞质有相当稳定的遗传特性。人们不必担心由于异源质核多代共处会使胞质不育特性产生变异。因此认为,不育系提纯的关键是保持系的提纯。  相似文献   

5.
龙特浦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育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D2 97A(籼稻 Dissi细胞质 )、N.珍汕 97A(Oryza nivara细胞质 )、 - 32 A(印尼水田谷细胞质 )和龙特浦 A(野败细胞质 )为细胞质供亲 ,龙特浦 B为细胞核供亲 ,回交核置换育成 4个龙特浦同核异质不育系 (分别简称为 D特 A、N特 A、I特 A和 W特 A) .以此为材料 ,采用裂区设计 ,于 1995、1996年观察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条件 (年份、播期、实生稻与再生稻 )下花粉的育性 .结果表明 ,同核异质不育系不育度在年份间、播期间、实生稻与再生稻间差异极显著 ,不同细胞质不育系间差异显著 ,其中 I特 A在各种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出最高的不育度和最好的不育稳定性 .通过回交核置换技术培育新核质关系的同核异质不育系 ,可达到修饰改良育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龙特浦A(特A)和珍汕97A(珍A)是目前杂交稻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不育系.虽然以特A为母本配制的特优组合的丰产性、抗性、品质和制种产量等方面均优于汕优组合,但在育性稳定性方面明显不如珍A.生产上,由于特A的生理育性不稳定,常导致制种质量问题,使该不育系的利用潜力受到限制,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7.
龙特浦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育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D297A(籼稻Dissi细胞质)、珍汕97A(Oryza nivara)、Ⅱ-32A(印尼水田谷细胞质)和龙特浦A(野败细胞质)为细胞质供亲,龙特浦B为细胞核供亲,回交核置换育成4个龙特浦同核异质不育系(分别简称为D特A、N特A、I特A和W特A)。以此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1995、1996年观察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条件(年份、播期、实生稻与再生稻)下花粉的育性。结果表明,同核异质不育系不育度  相似文献   

8.
29A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珍汕97B与V20B杂交再与珍汕97A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其花粉不育类型为典败,不育度100%。用29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新组合29优559综合性状突出,结实率高达90%,比汕优63增产10%左右,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60Co-r辐照与NaN3复合处理及外加成熟胚培养,对得到的珍汕97A和HN5s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率进行了比较,且对育性恢复突变体自交后代不育株的花粉败育类型、光敏不育株的不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经过诱变处理可以发生:1.不育株向可育株的转变;2.不育株的败育类型由典败向无花粉型、圆败及染败的转变;3.光敏不育株可转变为温敏不育株。由此提出光敏核不育系育性漂移主要是不育基因发生育性恢复突变,又在自交、杂交过程中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四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80——1981年的三个生长季节中,对四种质源的六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F~2和BC~1等世代的育性表现进行了观察研究。以花粉可育率为主要遗传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野败型珍汕97A,野败型V_(41)A和柳野型珍汕97A等三个不育系属于孢子体不育类型,其雄性不育性受两对连锁的隐性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多基因与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由3713个F_2单株和301个BC_1单株求得这两对主基因之间的交换率为38%。141个F_3株系的育性表现证实了上述结论。滇一型徒稻四号A、华梗14A和BT型农进二号A等三个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类型,它们的不育性受一对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研究还表明与这两种不同细胞质互作的两个不育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1.
水稻优质不育系T80A的选育及利用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地谷B为优质亲本与龙特浦B和珍汕97B复交,选育出优质、柱头外露率高的株系,并以此与珍汕97A连续多代成对回交,育成优质不育系T80A.该不育系米质好,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于2000年7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鉴定.用T80A与亚花1号、明恢86、R527等配组的杂交稻组合T优801、T优8086、T优8027等产量高,米质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北方最新转育的BT型不育系松粘5022A和T176A,在开花期通过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北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和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低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与对照(26℃)基本相同,但是在35℃高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都表现出染败率大幅度降低,圆败和典败率增加。2个不育系经17℃低温处理后套袋自交结实率与对照非常接近;2个不育系在35℃高温处理时,自交结实率显著降低,花粉败育更彻底。柱头活力不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K型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个K型新质核互作用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表明,K型不育系的花粉构成特征与野败型不育特点,明显不同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  相似文献   

14.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 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 960 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15.
楠丰9A为中熟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长势旺;柱头总外露率为71.62%,其中双外露率占30.95%;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率99.99%,典败为主;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米质较优;抗性优于对照珍汕97A。2009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索水稻颖花关闭机理,发掘颖花关闭调控新措施。【方法】以可育水稻赣早538、萍恢141、华占和不育系水稻珍汕97A、博优A、岳4A为材料,通过观察离体稻穗刚开放颖花在CO2空气混合气体中的关闭过程,并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CI测定颖花开闭过程中颖花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研究CO2对水稻颖花关闭的效应。【结果】2%~15%CO2处理明显加快可育水稻和不育系水稻颖花关闭进程,极显著缩短颖花开闭历时,明显提高不育系水稻颖花最终关闭率,此效应的最佳浓度为5%。可育水稻颖花Ci、Gs和Tr最大值均出现在内外颖夹角最大时,且均极显著高于内外颖开裂时;不育系水稻颖花Gs和Tr最大值也出现在内外颖夹角最大时,但Ci最大值出现在内外颖合拢时,较可育水稻后置,也均极显著高于内外颖开裂时;较可育水稻,不育系水稻各对应时间点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微效恢复基因与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l228个品种与V4lA测交F1的花粉育性为依据,划分品种恢保类型及系谱分析;验证生产上应用的和成型不育系的育性动态变化;确定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效应;用4个配组模式选育保持系转育新不育系,探讨淘汰技术方法,实践总结认为:(1)我国南方矮仔占衍生的大量籼稻品种含有r基因,与不育系测交F1出现黑染花粉率在0.1%-l0%之间,但这些品种遗传基础丰富,是选育不育系的重要种质资源;(2)r基因干扰育性遗传,表现在不育系出现花粉嵌合现象,不育系出现嵌合花粉囊越多说明保持系细胞核中含r基因数量越多;(3)要选育遗传性稳定的不育系,首先要选育好的保持系;(4)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的淘汰关键世代是在保持系F2-F5,不育系的B1F1-B4F1。  相似文献   

18.
芽变 10 3S是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过程中发现的芽突变体选育成的籼稻温敏型两系不育系 .在福州( 2 6°0 5′N)低海拔地区 3月 6日至 8月 8日播期范围内 ,穗前生育期 61.0 - 98.3d,平均 72 .0 5d,接近三系不育系珍汕 97A和龙特甫 A的中值 .芽变 10 3S的花粉育性转换温度指标为日均温 2 5℃左右 ,在超标温度下持续3d以上花粉育性才可彻底转换 .在福州 ,可供繁殖的时间有春、秋两季 .春繁 ,5月中旬至 6月上旬抽穗 ,适宜抽穗期长达 30 d;秋繁 ,宜 10月上、中旬抽穗 ,适宜抽穗期为 2 0 d左右 .安全制种期 ,宜 7月 1日至 9月 15日抽穗 ,适宜抽穗期 75d.芽变 10 3S在全败育期间 ,花粉很少 ,甚至没有花粉 .芽变 10 3S还具有花时早、开花集中、柱头发达、外露率高、活力强、亲和性好、米粒细长及米质优等优良性状 ,是一个综合性状好的两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19.
黄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14+2100
[目的]研究雌性不育、雄性可育野生稻(♀A野生稻)的核质遗传关系。[方法]以♀A野生稻为父本,广亲常规稻(垦优2000和垦稻998-1)、三系不育系(DYA和珍汕97A)分别作母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试验中并未出现孟德尔经典试验中出现的比例(3∶1),且F2代花粉中出现大量的不育花粉。[结论]决定♀A野生稻育性的基因不位于细胞核中而在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20.
以珍汕97B/秀水13的系列F7代株系为材料,在程氏籼粳分类与SSR分子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鉴定了籼粳交后代株系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花粉黑染率与结实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F7代株系的籼粳属性发生明显分离,以偏籼型比例最大,占47.7%;SSR分子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4处将籼粳交后代大致分成籼、粳两大类群;SSR分子聚类结果与程氏籼粳分类结果基本吻合,相符度达85.4%。籼粳交后代花粉黑染率与结实率易受低温影响,育性下降,且变异系数大。根据育性表型可筛选出育性稳定的株系作为籼粳交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