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崔东辉 《新农业》2014,(7):27-28
1.丹玉405号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在辽宁省第六届农业媒体优质农资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受农民欢迎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绥农18号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育成的品种,200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黑龙江省桦川县于2003年引入该品种,经过3年试验、示范、推广,由于品种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高产质佳,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已成为桦川县高油大豆品种之一,现将绥农18号大  相似文献   

3.
冀玉9号玉米新品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育成。200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自审定以来,由于该品种集优质、高产、稳产、早熟、多抗于一体,所以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短短两年时间内,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省内累计推广350万亩,省外累计推广应用800万亩以上,成为有些县市的主栽品种。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品种审定是玉米品种获准进入市场并进行推广的凭证,是相关部门规范、治理种子市场的依据,也是农民选择品种和维权的参考。根据玉米品种管理等业务的需求对玉米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品种数据的内在联系和隐含信息,可以为种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农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加系统、清晰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梳理了42年来中国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信息,讨论了市场上玉米品种随年份和地域变化的趋势、审定品种中亲本自交系重复使用率以及品种审定与退出、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结果】1972-2013年,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审定的玉米品种总数为6 291个,其中,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503个。2013年现存的审定品种数为4 882个,其中,国审品种数为332个。1 726个单位有审定品种记录,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分别占48.3%和46.6%,平均每个单位拥有的审定品种数分别为7个和3个。审定品种共使用了8 754个亲本自交系,其中19.4%的自交系存在重复使用,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自交系依次为Mo17、昌7-2、丹340。在过去4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中,共有1 876个品次退出,已经停止推广的品种平均使用年限为13.3年;29.2%的审定品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15.1%获得了授权。【结论】在近10年间,各级审定的玉米品种数量年均增幅趋于平稳,品种保有量仍在逐年增加,审定数量上呈现北多南少、增加速度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审定品种数量目前以科研院所居前列,较大型种业公司的审定品种数量上升明显;审定品种中新命名的亲本自交系数量迅速增加,使统计上的亲本重复使用率逐年下降。列入停止推广的审定品种数量年际间趋于稳定,审定品种与品种权保护品种的重叠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育100是通化市农科院作物所于1997年育成,2003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吉审2003024),同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2003042),同时,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020003.8)。推广多年,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是替代本育九、吉单180最理想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的最大特点是: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庆安县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在80万亩左右,占总耕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栽培面积较大和农民对品种认识不足等原因,在栽培品种的选用上常出现杂的问题。全县大豆栽培品种达到60多个,即有品种审定部门审定的品种,也有未经审定的品系,黑农系列品种、垦丰系列品种、北安系列品种栽培多一些,但主栽品种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新陆早14号是新疆自育的第一个杂交棉品种,由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2002年1月通过新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深受农民的欢迎。2002-2004年在北疆棉区推广种植0.8万公顷,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8.
70优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组合,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审定通过了用于鲜食玉米的津鲜一号品种,成为我国第1个专用鲜食玉米品种。津鲜一号品种的创建使天津市成为鲜食玉米品种育种的起源地,鲜食玉米专有名词首次出现在品种审定公告文件中。从2001年开始鲜食玉米品种审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13年,天津市共有100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审定,种子颜色由黄色、白色,向黄、白、紫、黑、红、花等多种颜色发展,品质以甜、糯等类型相区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科技》2006,(5):56-56
按照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四川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2年3月成立以来,通过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先后共召开了九次会议,严格程序和标准,共审定通过8类作物新品种455个,并向国家推荐区试通过审定品种61个,使四川省选育和引进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得到了及时审定和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回顾过去的四年,四川省品审会工作不断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并在全国实现了五个“率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让广大农民买到放心种子,避免去年秋播农作物种子市场曾出现的品种多、乱、杂,农民购种无所适从的现象,湖北省农业厅发出通知,确定湖北省秋播作物主推品种,引导农民正确选用良种。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推广“双低”优质油菜品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和饲用大麦品种,淘汰不符合湖北农业产业发展的品种,并不得擅自公告未经审定品种;种子企业必须守法经营,不得经营劣质种子和假冒种子。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合丰5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丰5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以北丰11号为母本,以绥农4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该品种2008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中心自2005年引进试验示范以来,因其产量高,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欢。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齐单6号,2006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审定推广区域达全国16省市,深受欢迎。现将该品种新疆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6年4月26日在蒲江召开了第六届一次会议,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讨论通过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有明显缺陷或丰产性丧失的第二批主要农作物停止使用品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试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征求省内农业科研、教学、种子管理、经营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1990年以前审定通过,在生产使用中有明显缺陷或丰产性丧失的小麦、玉米、马铃薯、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清理,并报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1次品种审定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停止推广中单2号等59个衣作物品种(详见附件),现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3个优良苹果品种,它们是: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04,(8):1-1
为推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发展,农业部种植业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对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进行了评选,确定15个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沪油15人选其中。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法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是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农民育种家徐才智同志培育的.2003年河南省审定.2004年国家审定,是近几年来黄淮麦区审定的表现较优异的弱春性品种之一.2005年至今作为河南省中北部春水组区试的对照品种。目前在河南省中南部、安徽阜阳、江苏盐城和湖北北部种植集中,稳定在较大面积。该品种是我市小麦的主导品种,也是河南省良种补贴品种之一,更是唯一连续多年在河南小麦生产中推广面积大、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9.
汉寿县岩汪湖镇五美村是有名的水稻高产区,栽培水平高,近些年气候趋暖让不少农民朋友开始随意搭配品种和肆意推迟播种期。2010年在不法粮商的怂恿下,对早稻已经采用湘早籼24号等中迟熟品种的农户,搭配尚未审定和成熟期偏迟的晚稻,  相似文献   

20.
王宏伟 《新农业》2001,(3):37-39
高油115玉米新品种由中国农业大学1990年选育而成,1996~1997年先后通过北京、天津两市品种审定,并于1998年2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