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虫蜂比为1:10的效果较为合适,放蜂的最佳时间为8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应用管氏肿腿蜂对天牛进行生物防治,是减轻天牛对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为害的重要措施。阐述了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中寄主和种蜂的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保存和复壮技术;对防治天牛时需要注意的放蜂时间、天气状况、放蜂方法和放蜂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管氏肿腿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在管氏肿腿蜂—松墨天牛寄生体系中有待开展的理论研究内容、管氏肿腿蜂毒液使寄主"保鲜"的生理机制、毒液对寄主组织器官和血淋巴的影响、毒液的组成分析以及毒液中作用于寄主的有效成分等,为该寄生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指出新的途径,以期为提高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在管氏肿腿蜂—松墨天牛寄生体系中有待开展的理论研究内容、管氏肿腿蜂毒液使寄主"保鲜"的生理机制、毒液对寄主组织器官和血淋巴的影响、毒液的组成分析以及毒液中作用于寄主的有效成分等,为该寄生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指出新的途径,以期为提高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3种不同保存方式下的双条杉天牛幼虫(表皮层幼虫裸虫,木质部幼虫裸虫及诱木中保存幼虫)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寄主保存率、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研究不同保存方式下的双条杉天牛幼虫对管氏肿腿蜂的繁育效果,找出双条杉天牛幼虫最佳剥取时期和存放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寄主保存率逐渐下降,其中木质部幼虫裸虫下降速率最慢,330 d时天牛幼虫存活率仍为66.33%;同时综合对比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木质部裸虫保存270~330 d对管氏肿腿蜂繁育的总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三种不同处理的双条杉天牛幼虫(处理1:韧皮部幼虫裸虫,处理2:木质部幼虫裸虫;处理3:幼虫诱木保存)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寄主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寄主保存率、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等数据,研究不同保存方式的双条杉天牛幼虫繁蜂效果,找出双条杉天牛幼虫最佳剥取时期和存放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三个处理寄主保存率逐渐下降,其中木质部幼虫裸虫下降速率最慢,330天时天牛幼虫存活率仍为66.33%;同时综合对比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木质部裸虫的保存方式270-330天对管氏肿腿蜂繁育的总体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青杨天牛是我县杨树主要的枝干害虫,本文通过人工释放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并对青杨天牛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初步探索出了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的最佳时间和放蜂量,也为我县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技术.[方法]利用参试肿腿蜂引种地区与释放地区的自然条件、气侯条件、植被区系、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寄主的吻合性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不同龄期的寄主、不同虫蜂比例对2种肿腿蜂的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引种区和释放区的肿腿蜂生存生境相似,符合天敌昆虫引种的标准.在室内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两种肿腿蜂在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试验中均表现为2龄、3龄的幼虫寄主较1龄幼虫寄主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而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肿腿蜂在不同虫蜂比例试验中均表现为3种虫蜂比例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用杨十斑吉丁虫的2龄、3龄幼虫、虫蜂比例为1:3时寄生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利用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幼虫为替代寄主,繁殖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及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3种寄生蜂,3种寄生蜂均成功繁殖出成蜂。人工繁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杨十斑吉丁虫不同龄期幼虫对3种肿腿蜂的繁蜂效果存在差异,1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出蜂量均低于2、3龄幼虫,龄期大的幼虫繁蜂效果好,子代雌性率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90%以上;不同比例接蜂的寄生率、平均出蜂量和子代雌性率差异不明显,但接蜂比例大的繁蜂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移殖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权  卿厚明 《吉林农业》2011,(5):103+105-103,105
移殖管氏肿腿蜂对杨树天牛进行防治,探讨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当地的寄生、越冬情况和种群的形成繁殖及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在当地寄生、安全越冬,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种群,杨树青杨天牛危害将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寄生诱木内的越冬代松褐天牛,研究该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3月分别在庐山、新干和全南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松褐天牛效果随着纬度降低而显著降低。3月、4月和5月在新干释放该天敌,防治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降低。林间大面积释放花绒寄甲,以释放量为3 000头/hm2的样地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9.43%)。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江西中部地区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最佳时间在3月上旬,偏南、偏北地区相应提前或推后约10 d。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而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又是防治松褐天牛的关键措施。介绍了松褐天牛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防利用情况,阐述了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及几种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天敌对松褐天牛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并对今后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最佳释放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7.17%。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云南省林区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林间虫口密度测定方法,并运用于2007—2008年世代虫口密度的测定。从全省6个观测点的测定数据看,松墨天牛的世代死亡率和单株受害木平均虫口密度与6个观测点的年活动积温(≥10℃积温)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还显示,松墨天牛在南部林区倾向于高死亡率繁殖策略,而在北部林区则倾向于低死亡率繁殖策略。测定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云南省林区松墨天牛的林间虫口密度、阶段死亡率及世代死亡率。该方法适用于松墨天牛林间种群动态监测、防治决策及防治效果检验3方面。测定林间虫口密度的最佳时间是每年8—9月。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为了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路线调查法、查迹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云南省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程度。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中,尚未发现松墨天牛的县市区13个,占10.1%;有松墨天牛分布的县市区116个,占89.9%。其中轻度危害的县市区85个(65.9%),中度危害的县市区16个(12.4%),重度危害的县市区15个(11.6%);松墨天牛的垂直分布范围为649~3255m,海拔高差2606m;危害的寄主树种有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马尾松和华山松。  相似文献   

16.
温湿度对松墨天牛越冬幼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松墨天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森林害虫,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者。不同温湿度条件对松墨天牛寿命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相对湿度为40%时,在25℃的寿命要长于30℃时的寿命,在30℃的羽化率(20.6±4.9)%和25℃的羽化率(14.8±4.3)%无显著差异;当温度为25℃时,相对湿度90%的寿命要长于相对湿度40%的寿命,相对湿度40%的羽化率(14.8±4.3)%和相对湿度90%的羽化率(24.0±4.9)%差异不显著,说明高湿可以增加越冬幼虫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17.
对两年纯林和混交林中诱木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为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林分对松墨天牛种群影响不显著.松墨天牛天敌花绒坚甲数量,纯林中马尾松>黑松>湿地松;混交林中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都极低,为0%~4.35%,且不同林分不同树种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测定筛选出对松褐天牛毒力较高的菌株Bb202,用该菌株生产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和高孢粉用于野外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防治后松褐天牛的虫株率下降了0.9%,下降幅度达31.1%;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中的幼虫死亡率为61.8%,高孢粉处理区为52.5%,对照区为45.6%.挂笼试验中,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的幼虫死亡率为41.9%,高孢粉处理区为62.0%,对照区为32.3%,说明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危害马尾松等林木的重大森林害虫,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从松墨天牛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分子分类及鉴定、c DNA文库与转录组的构建、基因克隆、药剂胁迫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等5个方面综述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促进松墨天牛基础研究,并为探索松墨天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营林卫生伐措施,清理遭受病虫危害的松树病枯死树、衰弱木、被压木、枯枝等,分析比较常年清理、集中清理和不清理等不同处理方式对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松病枯死树数量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a的处理,3种处理方式对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松病枯死树数量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松墨天牛成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常年清理为94.09%和94.62%、集中清理为52.82%和57.03%,不清理天牛成虫虫口数量增加9.91%;松病枯死树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常年清理为100%和100%、集中清理为69.28%和86.53%,不清理松病枯死树数量增加128.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