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微信作为当下新媒体时代主流的网络通信软件,深刻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规律与习惯,研究微信对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探究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对改进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微信公共平台为例,探讨了高校如何不断创新方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深度发展,颠覆了传统教育者掌控话语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领了话语狂欢时代的到来。微媒体背景下信息生成的平等性交互性,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裂变性,信息获取方式和互动的日常化多元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教育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转劣势为优势,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体、客体和载体的角度出发,探索微媒体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交流工具,微信发展迅猛,并迅速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参与社会交往、表达思想观念、抒发个人情感的主要途径。在微信的众多功能中,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更是改变了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方式,成为高校重要的思想宣传阵地。借助当前广泛运用的微信公众号,可有效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促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开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微信作为当下热门自媒体社交平台,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为大学生互动交流、宣泄情感提供了新阵地,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由此,微信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如何有效应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当前微信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了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从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增强内容建设、提升内容质量以及提升学生素养、加强育人效果三个方面,促进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交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需求。在服务理念指引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话语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新媒体时代,各类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这使得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阻,传统话语滞后,创新迫在眉睫。这篇文章阐述了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的困境,从理念、内容和形式、技巧等方面了创新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高高校辅导员育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研究提出充分发挥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影响和提高其思想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研究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在研究生群体中的舆论传播优势,紧跟时代需求,积极发"偶像效应"正面引导、建立学生交流互动平台,进而实现潜移默化思政教育的作用;通过内容丰富的推送,主动吸引研究生关注,搭建与研究生充分交流的平台,创造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舆论环境条件,强化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贴近学生的新教育路径。本文将依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育媒介,在用户使用意愿的视角下,探索微信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本文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微信用户使用意愿的四个影响因素:满意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信息质量与需求,以影响因素为研究基础提出依托微信公众号的思政教育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长效机制意义重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探讨了创新长效机制构建措施,以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SNS平台的兴起,SNS也渗入到了高校的校园之中,对当今大学生思想与心理需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SNS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源和内容等多维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切实依托SNS平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一致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现实,从教育环境、教育者及其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然而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如何积极主动应对"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面临网络新环境育人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升的期待。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尚、网络技艺高超、业务能力高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94-29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定的载体展开,载体的变化也会引起大学思政教育各方面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微信成为一种重要的人际互动载体。大学生群体是微信的最积极活跃的使用者,由此,微信就作为一种重要载体介入到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中。但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微信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对其造成负面的干扰。主要对微信所带来的双重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规避其负面的影响而发挥其正向的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不断适应网络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高校可以创建网站、开发慕课、网络平台、手机APP等方式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51-352
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称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以微博、微信等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分析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需要适应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微时代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艺术这两方面分析。为了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适应"微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99-300
4G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象学习更高效,教育手段更丰富,教育信息传播更开放。4G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环境建设、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应对4G时代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应创建有利环境、转变教育主体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客体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为我国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现阶段,随着我国时代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以及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成为高校教育发展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此进行分析,基于新媒体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以此全面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