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资料和自动站、雷达资料,对2017年3月22日~24日巴彦淖尔市一次春季罕见降水相态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东移的短波槽和冷涡叠加在暖区上空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冷空气的入侵是此次过程相态转变的主要原因;(2)气温和地面温度在0℃以上时,为雨;在-2~2℃之间,为雨夹雪;在0℃以下时,为雪;(3)0℃层亮带出现的高度在2.0km左右,其高度下降的时间与相态转变的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地面雨滴谱具有不同特征。本文利用HSC-PS32激光雨滴谱仪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对2014年11月30日发生在沈阳的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了降水相态转换时,其雨滴谱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受蒙古气旋影响,该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降水相态,包括雨、雨夹雪和雪。这3种降水相态对应着不同的滴谱特征。具体表现为降雨阶段,粒径小、谱宽较小;雨夹雪阶段,谱宽增大;而降雪阶段,粒子直径大、维持较宽谱宽。不同降水相态的平均雨滴谱相对较近,经历了单峰到波动的演化过程。从波峰对应的粒子直径的角度来看,雨小于雨夹雪,雨夹雪小于雪。降雨阶段粒子数浓度最大,降雪阶段粒子谱宽最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锦州地区一次雨转暴雪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降水相态转换的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500 hPa高空槽、850 hPa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南和东南急流在辽宁省上空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强降雪落区位于急流汇合处,雨雪转换过程中,地面气温和近地层的温度与降水相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以及HYSPLIT 模型后向轨迹资料对2021 年2 月28 日廊坊市的雨转雪天气 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存在明显的降水相态的转换,北京站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中零度层亮带形状 比较完整,当零度层亮带高度迅速下降后1~2 小时,廊坊降水相态将由降雨转为降雪。(2)雷达经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 闭合状态反应了低空急流与中高空急流的发展、对峙、消亡,对地面降水相态变化的临近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3)对 河北雨转雪的指标进行检验,发现各个高度层的温度和0℃层高度均能很好反应降水相态变化的时间。(4)HYSPLIT 模 型后向轨迹资料上850hPa 气团路径与东南风急流的水汽通道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2011年初春鸡西市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淑梅  万红  马国忠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278-279,284
2011年4月22—23日鸡西市出现了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分析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此次雨转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槽东移受东阻影响切涡,低涡东移缓慢并强烈发展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形势,东北风与偏东风暖湿切变处出现大降雪,降水持续也是造成暴雪的重要原因。偏东干冷空气侵入黑龙江东部,此厚度在800 hPa以下,这在降水中起冷垫作用。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风急流的输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东部,并得以聚集,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厚的强烈上升运动是造成鸡西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温度是降水性质转变的一个影响因素,地面温度下降到1℃左右时雨将转为雨夹雪,当地面温度继续下降到0℃或以下时,雨夹雪转为雪。850 hPa温度场上-4℃也是一个雨雪转换的指标,但是还需要配合冷平流的强弱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6.
陈华凯  崔淼  周成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64-265,26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3.2数值模式产品剖面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发生在德州市的春季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槽东移时与北方冷空气结合而形成的回流降雪,暴雪产生在500~7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850 hPa东南风与东北风的辐合区域;中上层的西南风急流和低层的东南风气流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暖湿空气,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此外降水相态与850 hpa的温度场(-4℃线)对应较好,同时925 hPa气温低于0℃、地面温度低于2℃或者0℃层高度明显低于925 hPa也可以作为雨雪相态转换的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发生在朝阳地区的一次雨夹雪转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相关物理量和雷达回波分析,得出结论:高空贝加尔湖低压槽东移南压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天气形势,并有充足的水汽供应,高空槽南压伴随温度的快速下降,暖区降水随之结束,降水相态由雨夹雪转为雪。此外,EC数值模式在此次雨转雪预报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包头地区一次降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末春初,天气开始回暖,降水过程也由降雪向降雨转变,包头地区此次天气过程高空短波槽配合低层较强的暖湿气流,加之地面倒槽的生成,为降水提供了很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降水出现当日8:00时850hPa温度场上,包头地区除北部外大部已经升温到0℃,因此,出现了南部雨夹雪、北部小到中雪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环流形势、气象要素差异、雷达资料对2014年2月18日宁波市一次雨雪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降水相态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横槽和南支槽配合使暖湿气流强盛,东路冷空气总体较弱,850 h Pa平流降温不明显,雨雪分界线在浙北维持;中低层存在逆温层,850 h Pa气温<-2℃,2 m气温约2℃,可以为雨转雪预报作参考;纯雪回波反射率<25 d BZ,回波顶高<3 km,雨夹雪会造成回波强度随高度降低而增加,低空"牛眼"回波、高空速度模糊对降雪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本溪地区2014年3月3—4日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及T639、日本、欧洲数值产品输出资料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及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揭示了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地面气旋的演变等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大到暴雪过程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东北冷涡与乌拉尔山高压脊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冷空气持续南下,使辽宁西部低值系统建立和发展,为本溪地区的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环流背景;本溪地区3月降水相态主要包括雪、雨夹雪和雨,在降水的预报中根据850 h Pa、925 h Pa、地面温度以及0℃层高度可以作出降水相态的预判;在低空急流的影响下,暖湿西南气流沿低空急流倾斜上升,与高层冷空气形成下暖湿、上干冷的大气不稳定层,低空急流作为低层能量和水汽的集中输送带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为此次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薛禄宇  赵晨  王璐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59-60,99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对2018年4月4—5日北京大兴地区一次回流降水天气过程中先后雨夹雪、冰粒、霰、雪的过程出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和急流、地面冷空气回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700 hPa上存在逆温,对流层中上层存在不稳定能量,是造成多相态降水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2月29日宿迁市一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属后倾槽结构,西路冷空气从低层锲入形成冷垫,850 hPa对应的西北急流(冷空气)和700~600 hPa西南急流(暖湿空气)交汇,造成了这次雨雪天气;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以及锋面的抬升作用,使上升运动得以维持;南海水汽沿700~600 hPa西南急流向北输送,受北方冷空气阻挡,使得水汽在雨雪区辐合上升;地面至850 hPa有冷平流,使得低层迅速降温,700 hPa以上有暖平流,造成逆温层结,为雨转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温度环境;另外,利用雷达径向速度和风廓线图可清晰反演低层风场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冷、暖平流对雨转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冬季降水相态预报的难点.[方法]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资料,选取华中地区岳阳、宜昌、武汉、长沙等地天气实况,对2015年1月28日~2月1日发生在华中地区的一次降水的相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论]冬季降水及相态的预报,首先要从环流形势判断,500 hPa以上一致的偏西气流,700 hPa的西南气流,850 hPa及以下一致的偏北气流形成冷垫,有利于产生降水;对于降水相态的分析,要关注探空资料的应用,特别注意中低层的冷暖平流,冷平流有利于降雪,暖平流有利于降雨;非冰相层对于降水相态有好的指示作用.[结论]该研究为降水相态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52-19654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长江中下游2008年1月19日降水增幅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方面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冷暖空气交汇是降水增幅的基本条件;地面倒槽、850~700 hPa暖切变和850~500 hPa低槽是降水增幅的影响系统;西南、东南低空急流是降水增幅的重要动力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降水增幅输送了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15.
2008、2011、2018年毕节市出现持续15d以上的强凝冻天气,本文通过对持续凝冻过程中的日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对降雨、冻雨、雨夹雪、雪日进行分类天气环流分析,将持续凝冻中发生冻雨分为500hPa西风型、500hPa西北风型、静止锋减弱型,雨夹雪分为四川短波槽型、700hPa切变型,降雪分为东亚大槽型、南支槽型、横槽转竖型;同时对各类天气现象出现时的物理量进行提取归纳,总结出各类天气现象出现时的物理量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况与预报场数据,对内蒙古陈巴尔虎旗2016年4月1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环流形势、低层风场结构、温度场演变,找出影响其降雪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短波槽东移过程中发展为冷槽,冷暖空气剧烈交汇,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低层(850 hPa)0℃温度线南下造成降水相态的转变.此次过程对今后的类似降水天气的预报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5,(8):153-154,178
2013年6月7~8日浙川县连续2d出现日最高气温>37℃的高温天气,通过对连续2d的高温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分析,发现这类天气多发生在高空槽后稳定的西北气流影响下,地面图上,从蒙古到我国大部为强大的暖低压,气压场呈南高北低形势,地面为偏南风,浙川县为下沉气流;高温天气的出现和850 hPa温度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还与前期的气温和降水等要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CAPS和鞍山站实况资料,对2010年2月24日鞍山出现的罕见冻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地面到850 hPa甚至到700 hPa有逆温层,从高空到地面为冷-暖-冷的温度层结结构,且存在一定厚度的冰晶融化层时,鞍山市出现冻雨天气。  相似文献   

19.
白华  熊群峰  孙莹  马鑫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70-9372
应用常规天气图、探空、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对辽宁省2012年3月4~6日和4月2~3日2次雨雪天气的水汽、热力、动力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冷空气南下时低层均有西南涡配合,先有暖湿气流北上,之后冷空气南下,把暖湿气流抬升,700、850hPa在38°~45°N有低涡和暖切变,暖湿气流在切变线的南侧产生辐合;有明显的锋区,大气斜压性强.不同之处表现为第1次暴雪期间,西南涡沿江淮切变线东移至山东半岛,西南涡东移北上先于蒙古低涡影响辽宁,冷空气为偏北路径;前期水汽来源于华南沿海,后期来源于日本海地区;而在第2次暴雪期间,西南涡位于四川盆地,稳定少动,蒙古低涡到达华北地区,与华北切变线合并后,东移至山东半岛,南端与西南涡南北叠加,经向度加大;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地区.当O℃层高度低于950 hPa、地面气温在0℃上下、1 000 hPa温度低于2℃、925 hPa温度低于-2℃时,是降水性质雨雪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抚顺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春英  李金义  徐全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84-1478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2月12~13日抚顺一次历史罕见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释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产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呈一槽一脊径向环流形势下,500hPa北涡、南支槽、地面江淮气旋、85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强降水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动力条件下。该次降水过程有2支低空急流在辽宁汇合,水汽条件充沛。冷平流由低层侵入,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强锋区,为强降水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为雷暴和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该次降水预报过程中,欧洲、日本形势预报、降水预报稳定且准确,德国降水预报前期48h预报偏小.24h预报与实况接近.中尺度预报过程降水量级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