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秸秆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利用资源,利用方法恰当合理,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协同改善生态环境。秸秆还田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良好生长发育。研究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柏乡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起步较早且面积较大,小麦秸秆直接还田覆盖可提高夏茬玉米田的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对秸秆还田技术和常规施肥两种处理田块的土壤养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率达9.7%。并可有效改善土壤地力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区下降0.11g/cm3。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中的磷、钾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对秸秆还田技术和常规施肥两种处理田块的土壤养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率达9.7%。并可有效改善土壤地力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区下降0.11g/cm3。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中的磷、钾状况。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学敏 《现代农业》2013,(12):22-26
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据观测点数据结果分析显示,与秸秆还田前土壤的基础地力或不还田对照相比,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增加.土壤容重下降。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改良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保护性耕地秸秆还田可有效地控制秸秆焚烧,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病虫害发生,能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延长适耕期、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播前准备 (一)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上茬作物玉米采取秸秆还田后。可改善下茬小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8.
将辣椒秸秆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成辣椒秸秆生物炭,与酸化土壤共培养,探讨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酸化土壤交换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能显著提高酸化土壤pH,提高幅度与辣椒秸秆生物炭的添加量呈正比;土壤交换性Al~(3+)含量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能显著影响土壤NO_3~--N和NH_4~+-N。土壤交换性Na~+和交换性K~+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交换性K~+的变化与辣椒秸秆生物炭中K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Ca~(2+)、交换性Mg~(2+)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总盐基离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蔗糖酶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酶的几何平均数(GMea)表明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可以显著改善酸化土壤质量。试验为开拓辣椒秸秆利用途径、改善酸化土壤及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提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设置秸秆覆盖和深埋2种秸秆还田方式, 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覆盖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1、秸秆深埋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2、秸秆覆盖于米麦轮作土壤T1、秸秆深埋于米麦轮作土壤T2)对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的秸秆还田方式下, T1和T2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微生物及生理类群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CT1和CT2处理。(2)在玉米长期连作土壤中, 秸秆深埋更能提高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和降低土壤真菌数量, 提高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而在米麦轮作土壤中, 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在吉林省玉米长期连作种植区, 秸秆深埋比秸秆覆盖更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0.
秸秆和氮肥配合施用对高肥力植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高肥力植烟土壤上研究施用C/N高的小麦秸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上、中、下部叶成熟期等3个生育期,不同施氮水平下加秸秆处理可明显提高土壤0.25~10mm水稳性团粒数量,降低小于0.25mm小团粒数量,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pH。同时,施用秸秆可显著降低烟株不同成熟期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还使土壤有效钾明显上升,土壤P、Ca、Mg明显下降,S及B、Cu、Zn、Fe、Mn等元素有升高趋势。可见,高肥力植烟土壤上施用C/N比高的秸杆可以调控土壤养分供应,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和耕作深度对稻田耕层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稻田耕层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6年同时在兰溪和金华两地开展油菜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深度的稻作田间试验,探讨浅耕(耕深10~12 cm)无秸秆还田、浅耕油菜秸秆还田、深耕(耕深18~20 cm)无秸秆还田和深耕油菜秸秆还田等4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等含量,但耕深和秸秆还田对土壤pH、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提高稻谷产量,而耕深对稻谷产量无明显影响。与浅耕无秸秆相比,深耕或秸秆还田可提高耕层土壤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但对生物多样性香农(Shannon)指数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磷脂脂肪酸总含量、细菌PLFA含量和真菌PLFA含量,而增加耕深会降低土壤真菌PLFA含量。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耕作深度可有效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一、秸秆利用现状目前,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现阶段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有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主要利用途径有秸秆深耕还田、添加腐熟剂腐熟还田、旋耕还田、秸秆青贮、氨化、直接粉碎用作饲料等。(一)秸秆肥料化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是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通过秸秆深耕还田及加腐熟剂腐熟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 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设4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1,CK)、秸秆混拌还田(S2)、秸秆深翻还田(S3)、秸秆覆盖还田(S4),研究其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相比,秸秆混拌还田使0~20 cm土壤容重下降3.9%,孔隙度增加2.0%,玉米产量增加2.81%;秸秆覆盖还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但降低了苗期耕层的土壤温度,降低了玉米成穗数、穗粒数及百粒重,使玉米产量减少3.87%;秸秆深翻还田处理增加了20~30 cm的土壤孔隙度,使土壤容重降低5.4%,增加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提高了玉米成穗数、穗粒数及百粒重,使产量增加8.24%。综合来看,秸秆深翻还田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设施蔬菜大棚过量施肥引发的土壤盐渍化危害问题十分普遍,并会对蔬菜生产造成极大危害。设施土壤盐渍化往往是由于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硝酸盐所致。本文拟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秸秆基质肥料,并对处理土壤进行芹菜种植试验,探讨秸秆基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消除盐渍化危害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基质肥料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盐分含量。随着秸秆基质肥料用量的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加、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所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秸秆基质肥料用量在3 kg/m~2处理时最有利于芹菜生长,地上部产量最高,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综合考虑芹菜产量和硝酸盐安全卫生品质,试验条件下,田间秸秆基质肥料推荐用量在3.0~4.5 kg/m~2之间。  相似文献   

16.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覆盖就是利用秸秆如玉米秸、豆秸、红薯秧、稻草等,经粉碎后或整段铺到果园土壤表面,以达到保持土壤墒情,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性能,利用土壤通气状况,减少杂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5精细整地。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一季还田的养分大约相当于尿素10kg,过磷酸钙7.5kg,氯化钾7.5kg。长期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效果十分明显。但要格外注意确保秸秆还田作业的质量,做到秸秆细碎(最好在3cm以下)、分布均匀。为了保证秸秆还田质量,一般要粉碎两遍。  相似文献   

18.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 ~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9.
覆盖方式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温室红椒的生物学及土壤环境效应。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地膜加秸秆覆盖对温室红椒土壤温度、生长发育、营养品质、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膜加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均可提高温室红椒土壤温度、株高和茎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3种覆盖处理均可提高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和B/F值及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真菌数量,并提高红椒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地膜加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不覆盖处理(对照)的1.77倍、1.63倍和1.81倍,产量分别增加11.12%、8.98%和15.99%。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特别是地膜加秸秆覆盖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量玉米秸秆深还田对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含水量、容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秸秆相比,6000,12000,18000,24000kg· hm-2秸秆深还田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产7.60%,9.40%,7.80%和4.51%;秸秆深还田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容重均优于对照,800kg·hm-2处理的土壤墒情优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深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及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