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是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创造"一村一品"一园一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指导思想,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和文化旅游特色村。让游客在享受乡村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的同时,能够有看、有玩、有学、有做、有买,体会纯正的乡土风味和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及都市农业向  相似文献   

2.
于新刚  张现广  武恩申  王秀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56-20159,20167
从阳谷农业科技观光园的现状和当地的旅游资源条件出发,充分挖掘东夷历史文化资源,以荷、稻、樱桃三大产业为依托,以"农耕、农作、农居、农具"展示为载体,以农、林、牧、副、渔为题材,将旅游活动和旅游景观综合布置,把园区划分为一带、两翼、四区,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集生产与科研、观光与旅游、休闲与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业科技观光园。以期为规划建设聊城市的特色农业科技观光园提供有效的探索实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张家界市永定区依托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文化旅游特色经济重点县品牌效应,通过旅游资源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农业旅游因素,拓展延伸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依托文化旅游带动农业提质升级、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立足旅游激活潜力借助旅游元素有效激活提升农业发展潜力,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目前,永定区已建成龚家垴、仙人溪、广溪峪等乡村旅游示范点35个。规划  相似文献   

4.
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仍存在着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扎根农村、依托农业,以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提出要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异质性、促进景区间联动、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完善生态保护和投入机制等发展路径,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1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作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农业观光园建设的莺要目标,针对国内现阶段农业观光园的发展状况,根据农业观光园的特点,提出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应在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项目,挖掘经济效益,并从生态保护、经济开发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一、发展现状修武县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旅游以来,在着力打造山水旅游品牌的同时,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举措。在资源依托、空间分布及开发利用方面,对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展示、生态观光、科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业》2016,(9):6-9
正早在200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的六大行动就提出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扶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乐和观光休闲农业。2010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对积极开发甘肃省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农业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为全省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前不久,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局等部门又联合出台《甘肃省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  相似文献   

9.
随着陕西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应用,陕西各地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农业旅游模式,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等等形成独居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本文以陕西农业观光园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劣势提出陕西农业发展模式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与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丰富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为社会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展示等多种服务的新型产业形态,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既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7-6989
乡村旅游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镇江市客源市场充裕,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为镇江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农业旅游的开发,不仅能推动镇江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改善镇江的旅游产品结构,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简析了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镇江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同时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缺乏,宣传促销不到位。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镇江市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即,做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品味,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突出当地旅游品牌特色,打造精品线路,规范管理,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崇礼区拥有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以及良好的旅游资源,极为适合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农"与"旅"结合度不高,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单一,同质性现象极为严重,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经营规模小,缺乏专业化人才,基础设施不完备,特色产业知名度不佳,未形成相应产业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加强农旅融合度;开发多种类型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重视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品牌产业链;利用冬奥会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6,(12)
正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与人文客体为休闲旅游吸引物,依托乡村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及文化等资源,在传统乡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与会务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形式表现多样化,其主要可以归纳为:农家休闲型、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型、村寨与古镇型、乡村休闲度假型、农业科普教育型、生态体验运动型、康乐型和乡村商务会所型。本文以农家休闲型、农业科普教育型、乡村休闲度假型、村寨与古镇型  相似文献   

14.
阮国杰  师倩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17-119+130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甘肃省麦积区红崖村为例,实证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认为,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资源分散、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红崖村要根据游客的农业观光、农业特色产品采购、学习体验、森林康养等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资源,通过“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及“互联网+”的营销策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问题,以河南省淇县赵庄村为例,阐述其开发思路:一是发展集体经济,创建新型旅游扶贫新模式;二是依托著名旅游景区,充分整合乡村资源;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民心促发展;四是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链升级。通过对赵庄村开发思路的研究,为同类型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方式的要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乡村旅游因其自然、田园、质朴的生活方式,获得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包括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生态观光园、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方式的要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乡村旅游因其自然、田园、质朴的生活方式,获得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生态观光园、民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共和县依托国家政策和产业机遇,青海湖、龙羊峡等旅游资源,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重点和对策措施,结合农业游、休闲游、风光游,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典型示范,逐步带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休闲农业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已逐步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四川省四大旅游扶贫片区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的实例,规划适合片区发展的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具体举措,为发挥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农旅融合、强农兴旅"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各地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重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乡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乡村产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